LiuS
這是一場始于新疆喀什的旅程,我們自駕一路前行,穿過美麗富饒的南疆地區(qū),在天山大峽谷里等待夕陽和星空,沙暴中闖進塔克拉瑪干沙漠拍攝,在沙漠腹地等待暗夜中最亮的星。繼而穿越國境、跨越雪線,一不小心差點成為中國第一輛因私旅游陸路出境到吉爾吉斯斯坦的私家車。
吉爾吉斯斯坦,這個固有思維中荒涼的鄰國,去年秋天帶給我很多意外驚喜。
在這個高海拔的國家,我們一路經(jīng)歷著地貌變化和相伴而來的美好際遇:我們遇到逐花而居的養(yǎng)蜂人、織羊毛毯子的老人、養(yǎng)鷹隼的獵人;頂著只有6℃的水溫,顫抖著在全球第二大高原湖泊伊塞克湖里游了個泳,之后上吐下瀉窩在高原的蒙古包里沒力氣出來看最美的夕陽……還好,一路觸碰的風土人情本身就已是一份犒勞,而所有的故事還是要從南疆的那座城說起。
當我們提前12天就把車子從北京運到了喀什,當我們按照原計劃落地喀什的時候,一行人的護照卻還壓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大使館里,能否順利西行還是未知……一場期待中跌宕起伏的“絲路西游記”便從這個絲毫稱不上順利的情節(jié)處開了頭。還好,這是一群久經(jīng)考驗、已樂于享受不確定性旅程的伙伴,一提了車子我們便決定先在南疆游逛,隨時等簽證的消息。
留給我們的時間足夠充裕,有大把時間好好體味喀什這座神奇的城市及周邊區(qū)域。也正是通過這段時間,幫我由到來之前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剛開始探索時的小心翼翼,過渡到最終竟全然愛上了這座城。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艾提尕爾清真寺。其維吾爾語意為“節(jié)日活動場所”,它不僅是新疆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難怪人們會說“艾提尕爾,曾經(jīng)整個喀什都圍繞它生長”。論其分量,這座始建于1442年的清真寺,大概相當于大昭寺之于拉薩吧。艾提尕爾清真寺坐西朝東,伊斯蘭教是禁止偶像崇拜的,到了朝拜的時刻,信徒們會朝著正西方,那是圣城麥加的方向。
一番游走下來,只覺有著清凈庭院、簡單白墻的艾提尕爾比想象中簡單得多,并不過分崇尚金碧輝煌,也沒有過多華麗裝飾。脫鞋走進內(nèi)室,甚至覺得布置上太清淡了些:環(huán)顧四周多是簡簡單單的白墻,窗臺上也只見簡簡單單的絹花。步道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有虔誠的教徒往來禮拜,整體肅穆的氣氛讓人一下安靜下來,連交談的聲音也不自覺地低低地壓在喉嚨里。
相比于參觀這座大寺,我更喜歡坐在艾提尕爾清真寺前的廣場上看夕陽,看來往維吾爾族孩子們純凈而生動的笑臉。面前的他們都挺喜歡上鏡頭,會爭搶著出現(xiàn)在我的取景框里,笑容比午后的陽光還要溫暖。其間更還被一群孩子拉著一起踢球,一時間笑聲充滿了艾提尕爾旁這條名為吾斯塘博依的古街,伴著羊肉串和酸奶的醉人味道。
另一處值得一提的便是高臺民居。這是一處位于喀什老城東北端,本建于高四十多米、長八百多米黃土高崖上的一系列民居,擁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維吾爾族人世代聚居于此。維吾爾族人每當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一代代下來,這里不過分拘泥規(guī)劃、隨性而建的房屋層層疊疊彼此相連,有種獨特的美感。在這里閑逛就像游逛在北京鼓樓那片胡同區(qū),有的人家敞著大門,熱情的維吾爾族大叔大娘熱情招呼你進屋來看看,邁步走進人家院子,就能感覺到葡萄藤下穿堂風的絲絲清涼。
當?shù)孬C人頭戴名為“卡爾帕克”的白帽子,身披當?shù)貍鹘y(tǒng)長袍,其套有專用皮質(zhì)手套的手臂上架著聚焦了我們視線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靈性的獵鷹。據(jù)介紹,這只10歲的雌性獵鷹經(jīng)驗豐富,去年一年獵到了23只狐貍和山貓
路過的每個小院子都讓我充滿好奇,還有可愛的孩子們在街巷里跑來跑去。做功課時聽聞這里道路多彎曲折,沒有當?shù)厝藥芬欢〞月?。親自體驗過后才發(fā)現(xiàn)傳聞不過是傳聞,我們在這里轉(zhuǎn)過了一圈半就已經(jīng)可以熟練感知方向了。
走街串巷間便見當?shù)厝嗽谠鹤永镔u些民族飾品,一位當?shù)卮笫暹€盛情邀請我們進屋參觀,并二話不說地開始給我戴上小花帽、披上絲巾,手里塞上布扇子,并示意伙伴們?yōu)槲遗恼?。我開始還稍微有點慌,只見大叔一直用新疆普通話說著“不要錢,不要錢”,最后反倒是我不好意思,買下了手里的扇子。
百度來的資料顯示這里居住著六百多戶四千多人,據(jù)說從幾年前起,政府出于對高臺民居房屋安全的考慮,開始對高臺民居進行保護性改造。另一方面也提醒來此的游客注意安全。我們還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間幼兒園,院子里有一架秋千,兩個孩子對坐著玩,看到我們便揮手開心地說“你好”,鏡頭中的他們明媚如斯。在我看來,維吾爾族人大多天生有鏡頭感,尤其是孩子,特別喜歡對著鏡頭笑容爛漫。同時這也是個美麗的民族,姑娘小伙兒都愛美,羞澀中充滿自信。
作別喀什,我們選擇繼續(xù)駕車向東直奔天山大峽谷,順便歡暢地遍賞一路南疆風光。這里有神奇的雅丹地貌,顏色鮮艷的山脈一路延展。伴隨著景色越來越奇美,天地間的飽和度也越來越高,停下來隨手按下快門都是windows桌面般的畫面;遠處還有火車緩緩駛過,在靜態(tài)的景色里增加了動態(tài)的一筆。
行至庫車的天山大峽谷,我們沒有選擇游人如織的正規(guī)景點,而是找了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直接把車開進了峽谷里。這是一處有著眾多刀劈斧砍一般沖天巖石的所在,石頭的色澤卻紅得讓人暖。于是接下來的時間全被我們用于邊走邊拍地謀殺快門。曾在美國游蕩過多次的我不禁暗想,早知這里就藏著完全不輸美國西部那些國家公園的風景,還去什么猶他,去什么亞利桑那,去什么內(nèi)華達……
據(jù)資料介紹,此地現(xiàn)名“庫車”,古時被稱為“龜茲”。這處峽谷的生成年份大概是距今兩億年,其主體組成部分為分層的沉積巖,后經(jīng)天山山脈斷裂和地殼運動作用,巖層發(fā)生了一系列波狀彎曲,于是在峽谷側(cè)壁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褶曲和斷裂線。據(jù)說,在峽谷的景點里還有著唐代的壁畫和石窟,不過在我們這條無人看管的自由峽谷里,應該就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而一個靜候天黑、拍攝星空的想法讓一行人在日落前就開始了忙碌。拍星星需要預先偵察好地形,于是我們駕車在峽谷里幾番游蕩,很快便摸清了附近地形。隨著日光漸漸變得柔和、傍晚漸近,攝影師們已經(jīng)架好了機器。很快,伴著各種八卦故事,天就漸漸黑了,追尋多時的漫天星空就那樣如約而至,而我們從刀劈斧砍的峽谷縫隙里,窺視著星際流轉(zhuǎn)。
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前,我曾非常期待那里干燥晴朗天氣所帶來的美好觀星體驗,然而初入沙漠邊緣時,老天就給我們了一個Surprise。
午間,一行人在輪南鎮(zhèn)吃飯時天氣還一切如常,誰知不過多久突然就聽門外刮起一陣妖風,接下來黃沙便鋪天蓋地而來,沒錯,沙暴來了!于是乎,分明剛剛還是“亞克西亞克西,什么亞克西”的歡樂曲風,卻在一瞬間就變調(diào)成了“龍門飛甲”般的凜冽。待飯后再出發(fā)時,風已大得能把人吹走,且勢頭愈加兇猛,能見度也隨之越來越低,一時間飛沙走石,昏天黑地。我們就這樣沿著筆直的沙漠公路繼續(xù)往沙漠中心走,塔克拉瑪干為我們準備的歡迎儀式真是地道純正,盡是濃濃的末日質(zhì)感。
不知誰最先冒出了下車拍攝的想法,總之一番七嘴八舌之后,我們便在一片胡楊林旁停了車。顧不得多想,把相機在懷里裹好,大家便跳下車準備去記錄這場讓呼吸都充滿著沙礫的沙暴。車窗外的風裹著沙子,打在身上特別疼,眼睛根本睜不開,此后三天我的眼睛里還會往外析出細沙,繼而混合著眼淚和成泥。
開始伙伴間還互相喊一句方向,后來大家基本就都不想說話了,只用肢體語言交流—盡管緘默不語嘴里還盡是咔哧咔哧的沙粒,感覺牙都快磨掉了一層。而整個“末日”環(huán)境中,唯有荒漠中的那些“枯藤老樹”顯得與之最為搭調(diào): 漫天黃沙配著枯死的胡楊,虬結(jié)蜷曲的直指天地。繼而環(huán)顧左右發(fā)現(xiàn)伙伴們都很拼,有人趴在地上拍揚起的沙,有人拍貼地的紋路匯聚出風的形狀。
而為了再次見證完美星空,在這個末日屬性天氣里,我們?nèi)赃x擇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沿的胡楊林里再次等待天黑。好在,等待真的帶來了驚喜,云居然散了,星空璀璨,銀河橫跨天際。暗夜星空下的胡楊林,會讓你感慨那種頭頂萬年亙古不變的永恒絕美。如果彼時與我們相伴的不是數(shù)以萬計不畏沙暴的蚊子,我真的想大聲贊美這個世界。
再次醒來,發(fā)現(xiàn)天氣已經(jīng)晴朗起來。出發(fā)后坐于副駕駛位的我再次開始了捕捉一路新奇風景。清晰可見遠方的藍天和寡淡的云,還有不時偶遇的迷你龍卷風:只見一道直通天地的黃灰色扭動著身體刮近或是走遠,完全成了獵奇的我們眼中的小小驚喜。沿著沙漠公路一路走,便見到了沙漠公路的零公里路牌。這唯一的一條筆直的路叫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長56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道路兩旁全部有防沙林,經(jīng)常有岔路通向不同編號的油田。與此同時,這一路還平均分布著108個水井房,每個水井房里住著一對夫婦,負責著四公里路段防沙林的澆灌、公路的養(yǎng)護、水路的排堵,也能給來往車輛提供幫助。據(jù)說正因為這里工作條件太艱苦,維護站不得已招人都是一對對的夫妻,否則生活太單調(diào)的情況下,單個工人干一段時間就離開了,夫妻倆護林護路才會待得久一些。
在一望無際、沙丘相連的塔克拉瑪干,我們就碰到了這樣一對負責水井房的四川夫妻,熱情的他們邀我們進屋聊天。一番交流后得知,夫妻二人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每年要做滿整整八個月。直到冬天灌木不需要維護了,才可以回家休息,待到第二年開春時節(jié)再回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這沙漠公路旁的綠草成茵,才有了各種各樣的鳥兒、蜥蜴等小動物在此棲息,這真算是件寂寞而偉大的工作。
幾天時間晃悠在沙漠里看風、看云、看水霧蒸騰、看沙暴侵襲,也算是特別的體驗。在信號時有時無的間隙,我們收到了關(guān)鍵性的好消息:吉爾吉斯斯坦的簽證下來了,于是我們立刻重新規(guī)劃了行程,準備立即回到喀什和送來簽證的伙伴會合—一場繼續(xù)向西、開進吉爾吉斯斯坦的旅程即將展開。
“攢個長假去吉爾吉斯斯坦吧。”這并非旅游局的宣傳詞,而是完成這個歐亞大陸腹心地帶國度自駕歸來后我給身邊朋友的真心推薦,皆因這個高海拔、地廣人稀的國度美得讓人目不暇接。
喀什距離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的吐爾尕特口岸有一個半小時車程,出了吐爾尕特仍要再走三四個小時才能到吉爾吉斯斯坦的海關(guān)。為趕上兩國海關(guān)辦公的時間,我們8點便準時出發(fā),因為喀什太靠西,此時太陽還沒有升起。但即便如此,仍無法避免出關(guān)一天的各種忙亂。據(jù)說由于我們是吐爾尕特口岸第一輛因私旅游出關(guān)的私家車,因此在海關(guān)經(jīng)歷各種頗費周折的手續(xù)及漫長的等待似乎在所難免。
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來一路我們看到的風景本身就是種犒賞。比如中吉邊境之間長達三個半小時車程的這片無人之境,雖有著國境線處往往自然條件惡劣的特質(zhì):四千多米的高海拔,車輪碾過的長年不化的積雪,迎面而來的凜冽的風;但一路相伴的風景卻讓人心曠神怡。只見兩邊的山巒像是被撒了糖霜,一邊是山勢巍峨的天山諸峰直插云霄,另一邊山體連綿溫潤,也同樣頂著亙古不化的雪頂。牛羊在大片的白雪和湖泊之間悠閑吃草,偶爾還能看見牧羊人騎著馬帶著獵犬,在天與地的曠遼之間信馬由韁。一時間,車里的快門聲此起彼伏個不停,窗外風景美得讓人明知圖片的無力,卻也想盡全力記錄下所見的美好。
與美景相伴的,是“眼睛在天堂,肉身在地獄”的一路糟糕路況,被大車壓出的炮彈坑一個接一個,也不見修葺,即便一路左右蛇形也無法繞開到處都是的大小坑洼。直至當?shù)貢r間下午五點半,我們才總算得以入境了吉爾吉斯斯坦這個印象中頗有些神秘的鄰國。
追溯過往,吉爾吉斯斯坦原是蘇聯(lián)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才獨立建國,所以至今官方語言還是俄語,當然他們也說吉爾吉斯斯坦語—不過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聽不懂。整個國家只有550萬人口,也就是只有四分之一的北京市人口。加上多是山地,海拔還高,自然地廣人稀。
我們此行基本都夜宿民居,還去拜訪了養(yǎng)蜂人、織毯子的大娘、養(yǎng)獵鷹和隼的獵人,到處能見大選的海報和造勢,但聽說我們回來之后吉爾吉斯斯坦的現(xiàn)任政府解散了……
次日行程開啟不久,我們便駛下了吉爾吉斯斯坦僅有的幾條主國道,沿著碎石路面往山里繞,路況愁人,但景色繼續(xù)美得讓人贊嘆。每翻過一座山峰,眼前的景致就切換了一套感覺。一路沿著一條蜿蜒的大河前行,河水翻著歡快的小浪花、泛著美好如玉的色澤。兩岸山上是密集而挺立的針葉林,因為高海拔9月就已入秋,林間穿插著黃色、紅色、橙色的秋葉,真是最美好的季節(jié)。一轉(zhuǎn)過山腳,山間密林就變成了茫茫無際的草原,隨著群山起伏的曲面,大群的牛馬羊就那么悠閑隨意地灑在天地之間,偶爾還能見到炊煙裊裊的蒙古包。一時覺得自己真是詞窮,反正用小學時候?qū)懽魑淖類塾玫谋扔鱽硇稳菽蔷褪牵汉孟褡咴谝环剿嬀砝铩?/p>
美景之外,關(guān)于民風民俗的收獲卻不多。如果要說一路完全沒見到人那是夸張了,不過我們那一整天的路程下來見到的人加起來也只有兩位數(shù)。而且所有人都會向我們熱情地揮手。每每這時,我就搖下車窗并向他們揮手微笑,心里暖得像頭頂?shù)年柟狻?/p>
吉爾吉斯人大多數(shù)信仰伊斯蘭教,80%人口是穆斯林,17%的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當年的蘇聯(lián)政權(quán)是鼓勵無神論的,現(xiàn)在影響仍在,所以這里不像其他穆斯林國家,宗教對政權(quán)的影響并不大。于是可見大街上的姑娘們穿著隨性、神情自若,穿著校服的小蘿莉們滿街跑,也并不見黑紗蒙臉的女子。年紀大的男人們則喜歡戴白氈做成的名為“卡爾帕克”的白帽子,這也算是吉爾吉斯人獨有的標志性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聊吉爾吉斯斯坦,不得不提伊塞克湖。這一水深居第一、集水量居第二的世界高山湖泊海拔1600米,湖水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8米,最深處達668米—我通過手臺和向?qū)Р粩啻_定著這兩個數(shù)字—不得不說水深數(shù)字聽起來真可怕,要知道背著氣瓶的水肺潛水PADI允許的最大深度才是40米。
我第一次聽說伊塞克湖,是通過岑參那首《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詩云:“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碧拼藗兎Q這里為“熱?!保且驗榇颂幱啦唤Y(jié)冰。后來再次聽到伊塞克湖的名字,是我在秘魯?shù)牡牡目@一全球第一大高原湖泊上悠游的時候,當我好奇地跟向?qū)в懡?“世界第二大高原湖泊又在哪里”時,對方給出的答案就是位于中亞的伊塞克湖——只是彼時的我甚至沒留意他口中的kyrgyzstan,就是如今我親臨的“吉爾吉斯斯坦”。
隔岸觀花與身臨其境畢竟不同,當真的面對這一方夢幻山水,同行伙伴們都瘋了起來。大家先是開了瓶千里迢迢攜帶一路的香檳在伊塞克湖邊舉杯暢飲,繼而三個伙伴一拍即合要下水拍攝,殊不知此時伊塞克湖的水溫只有6℃……或許受到他們瘋狂的感染,我也甩掉外衣就下了水,趁著年輕盡情瘋狂。初入湖水時冰涼刺骨,然而感覺清凜透亮,20米的能見度讓視線無阻,湖底五彩卵石更是盡收眼底;光透過水波折射下來,盡是一片晶瑩剔透的世界。
上岸后發(fā)現(xiàn)湖的北岸多是些度假村,原來西方人也喜歡這里,常來度假或在湖邊的山上徒步,一走就是四五天,因此湖北岸的旅游設(shè)施相當成熟。只因這次行程太過匆忙,我們實在沒機會深入山林之間徒步,這份遺憾也算成就了下次故地重游的理由。
回想在這個陌生國度游蕩的幾天,我們同醞釀出此地聲名遠播美妙蜂蜜的養(yǎng)蜂人聊天,他會拖著水果色的蜂箱車追逐花開的腳步,一路遷徙;我們還拜訪了織毯子的老奶奶,她曾手把手教我們怎樣把羊毛織成毯子,在那打羊毛、踩毯子的過程里,我們和這一家人一起翩翩起舞,吉爾吉斯斯坦的舞蹈也算是學了幾手。
當返程的腳步讓我們漸漸抽離這個神秘而熱情奔放的多彩國度,回憶匯流如樸樹的一曲《旅途》:我們路過高山,我們路過湖泊,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沙漠,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路過幸?!獱柤顾固?,已是記憶夜空里最亮的那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