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新一代的尼康A(chǔ)F-S 24-70ram f/2.8E ED VR鏡頭穿過紐約簡直就是一個體力活兒,但這樣辛苦的工作換來的結(jié)果還是非常值得的。
紐約真是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大都市!很多年來我一直喜歡到“大蘋果城(歐美民間對美國紐約市的別稱)”來旅游,這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每次都能給我留下新的印象。令人激動的建筑體與霓虹燈閃爍的夜生活交織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點。在那里的每個角落攝影師都能找到最精彩的攝影題材,前提是身邊帶著正確的器材。昂貴且沉重,但卻是個多面手
為了這次短暫的旅行我選擇了尼康D810機身來搭配這支AF-S 24-70 mm f/2.8E ED VR鏡頭,畢竟它很可能是尼康大三元鏡頭(通常指擁有恒定最大光圈F2.8的三支常用焦段的變焦鏡頭)從“G”(機械控制光圈)時代邁向“E”(電子控制光圈)時代的開端,它的畫質(zhì)潛力無疑是尼康高端單反的用戶眼下最為關(guān)注的。這支鏡頭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評判,它都絕對稱得上是個大家伙。從將鏡頭裝到機身上的一剎那,我頸椎和手腕都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壓力”。這個鏡頭的體長比上一代產(chǎn)品多了150mm,自重也多了170g。而且,這支鏡頭的用戶除了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壓力”陡增外,錢包同樣“壓力”倍增,因為新鏡頭的售價高達近14000元,而上一版鏡頭如今只需要9600元就可以到手,是否夠買新鏡頭將是一個很考驗購買力的選擇題。
我們認為,與上一代鏡頭在價格和重量上的差別大部分來自于新配置的影像穩(wěn)定器。競爭對手騰龍早就在自家的同類產(chǎn)品上增加了類似的功能,而且售價也只有6000多元。那么為什么尼康這次在同類鏡頭上增添這個新的防抖功能就需要如此高昂的代價呢?找到答案并不容易,我們的方法是將這支鏡頭帶去紐約邊拍攝邊研究。
事實上在紐約的第一個晚上這個防抖功能就徹底將我征服。我走了一小段路,在霓虹燈廣告遍布的時代廣場上進行試拍,結(jié)果是:即使手持相機用1/20s的快門速度拍攝,照片還是非常清晰的。防抖功能在布萊恩公園拍攝時也同樣沒讓我失望。即使用更慢的快門拍攝動感的噴泉,照片的其余部分也沒有因此模糊不清。大光圈下焦外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色散或二線性問題,使得主體充滿意境而背景平緩過渡。
這支鏡頭的變焦范圍也非常適合在接頭的隨手抓拍。曼哈頓狹窄擁擠的街道上微抬相機向上對焦,24mm的廣角端完全可以將高聳的建筑物收入鏡頭,唯一煞風景的是廣角端明顯的畸變,70mm長焦端則沒有畸變的情況出現(xiàn)。如果有誰覺得70mm的焦距還不夠長,還可以將畫幅適當進行剪裁,尼康機身都帶有自動剪裁成DX畫幅的功能,D810的高像素應(yīng)付剪裁也綽綽有余。
酸痛的關(guān)節(jié)和銳利的圖像
在曼哈頓島走了幾個小時之后,這支新上市的尼康鏡頭的缺點也暴露出來。無論相機肩帶設(shè)計得多么人性化,全畫幅的機身和這支標準變焦鏡頭加在一起的重量就如同一塊磚頭掛在了脖子上——如果你想單肩背著相機或用腕帶手持相機,那么你的肩膀和手腕也同樣會不堪重負。我只好決定在下一個咖啡館做片刻的休息,放松一下手臂和頸部的肌肉,欣賞一下城市的風景并檢查一下此前拍攝的照片。將圖片在機背3.2英寸的顯示屏上放大后觀察,銳度就已經(jīng)非常高了,回家后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的圖像也同樣清晰。即使將照片的局部噴繪在畫布上,分辨率也非常高。用印著自己攝影作品的畫布裝飾自家客廳的墻便成了對這次紐約之旅的最美好的回憶。
測試結(jié)論
新一代的24.70mm是一支良好的標配鏡頭,但價格不菲。
測試工程師 弗洛里安·舒斯特(1)位于鏡頭接口處的橡膠密封圈并不保護鏡頭整體。(2)相機理論分辨率和通過鏡頭顯現(xiàn)的分辨率的比值。(3)自動對焦下分辨率測試值與理論最高值的差異。(4)對10次自動對焦測試后的平均數(shù)值。(5)反應(yīng)了偏離對焦精度平均值的幅度。(6)綜合評分的加權(quán)為:分辨率50%,制作工藝25%,功能配置15%和自動對焦性能10%。
一定要清楚,既然選擇了這支鏡頭,相機背包兒就不會太輕。但這也許是值得的。本次評測實驗室給出的測試結(jié)果是“優(yōu)秀”。我認為這個評語并不能全面反映這支優(yōu)缺點都非常鮮明的鏡頭:用這款尼康家族最新的恒定最大光圈F2.8的旗艦級標準變焦鏡頭拍攝出的照片畫質(zhì)令人贊嘆,銳度非常高,而且細部層次明顯。但光圈全開時的暗角和畸變現(xiàn)象明顯,同時色散控制的情況只能算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