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永
近期,薩德問題引發(fā)中韓論戰(zhàn),愈演愈烈。而韓國青瓦臺宣傳首席秘書金星宇日前指責中國媒體“本末倒置”一說,更是將這種爭論引向了高潮。究竟薩德入韓的“本末”何在,與中國又有何干系,確要正本清源。
什么是“本”?首先,薩德入韓成為中韓外交的一個心結。從國內政治的邏輯來看,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也是一國內政,別國無權置喙。而如果使用了遠遠超出需要并威脅到鄰國的手段與方法,那就是外交問題,不能用內政來搪塞和回避應負的國際責任。
其次,薩德入韓是美國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一部分。薩德入韓,從根本上講,是美國做推手、樸槿惠政府“你情我愿”相互配合的結果。從目前韓國在與美日軍事合作問題,以及引入PAC-3、標準-3等問題上的表態(tài)來看,薩德系統(tǒng)本身的有效性、部署地等只是某種細節(jié)而已,就是一場美韓互為掩護、早已確定的“雙簧”表演。
薩德是美國在東亞安全鏈條上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與標志。美國堅信絕對安全,以他國的不安全來保證本國的安全,這種零和思維一直推動著美國在全球編織各式各樣的安全“籬笆”,撕裂了歐洲,令中東地區(qū)一片狼煙,如今薩德入韓又使得美國在東亞零散的雙邊軍事關系咬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使東亞陷入對抗。
第三,薩德入韓是韓國放大本國戰(zhàn)略焦慮成為中國威脅的一種方式。朝核問題確實是韓國的安全關切,中國在各個層面都感受到韓國的這種焦慮。但朝核問題有其歷史經緯,在美韓不放棄戰(zhàn)爭方式、幾十年連續(xù)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的背景下,朝鮮選擇了極端方式來保衛(wèi)本國安全。不以戰(zhàn)爭方式解決朝核問題應是東北亞的現(xiàn)實、中韓的共識。朝核問題的解決需要各方配合、需要時間,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解決朝核問題的過程中,中韓曾有過堪稱完美的配合。然而,韓國不斷試圖將本國的戰(zhàn)略焦慮放大為中國的憂慮,并以威脅中國安全的方式來逼迫中國解決朝核問題的動力,這種轉移來的壓力中國不能接受。
韓國試圖通過薩德入韓來壓迫中國向朝鮮施壓,使朝鮮無法生存下去而“崩潰”,從而“一了百了”地解決朝核問題與統(tǒng)一問題。而在解決朝核問題的同時,韓國也能得到美國的安全保護。理想很完美,但現(xiàn)實很骨感。中國無法認同摧毀一個國家就能實現(xiàn)某種目的的做法,更不會因對某人“滿意”與否而任意維護或更換。這思維和邏輯已經離現(xiàn)在這個時代太遠。
我們必須勸告韓國,部署薩德會使其成為大國對抗的前沿。毫無疑問,薩德入韓打破了中美俄的大國平衡,所帶來的后果也將非常嚴重。如果東亞地區(qū)演化成為冷戰(zhàn)時期兩大陣營的對峙,朝鮮半島無疑會再次成為對抗的沙場,戰(zhàn)爭之禍也不會因韓國追隨美國而在韓國“留白”。眾所周知,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與和平,與大國息息相關。沒有大國的配合與助力,統(tǒng)一與和平將成為奢望。因此,自己小算盤打得再響也只能是“末”。
薩德問題發(fā)展到現(xiàn)在,絕非動氣空放“嘴炮”,而是中國審慎思考的結果。韓國切勿以為中國過目即忘,只有“七秒”的記憶,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上,中國的出手輕重自然有自己的邏輯?!?/p>
(作者是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