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1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深化,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yè)經營管理方式、分配制度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維護職工權益,并在我黨與職工群眾之間搭建一個有效的溝通橋梁和紐帶,是當前工會組織的主要職責,本文從提高工會的工作水平和組織能力出發(fā),探究創(chuàng)新思路與理念在工會群眾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 工會組織 群眾工作 創(chuàng)新思路 應用
工會的定位在在我國的《中國工會章程》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由此可見,工會組織在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最大限度的為職工群眾爭取合法權益,同時也要最大限度的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一、明確工會群眾工作的任務
實現勞動關系的協(xié)調穩(wěn)定,是工會群眾工作的根本任務,而具體到不同類型的企業(yè)中,工會組織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尋找適當的工作切入點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非公企業(yè)中,企業(yè)與職工為現代雇傭關系,因此工會在開展工作時應該在充分了解企業(yè)與職工情況的基礎上,將勞動關系從對抗轉變?yōu)楹椭C;在改制后的國企中,工會應該幫助企業(yè)積極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并完善職工董事與職工監(jiān)事制度,以充分保障職工權益;在事業(yè)單位中,工會應該積極促進人事制度改革,以提高事業(yè)單位職工的工作效率;在行政機關中,工會應通過開展各項群眾活動,溝通群眾與行政單位的感情。
二、提高工會的群眾工作能力
工會工作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思路的基礎,提高工會的群眾工作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內容入手:一、聯系群眾的能力,即工會要善于了解職工情況、表達職工意愿、凝聚職工力量、解決職工困難、謀取職工利益;二、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即工會要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善抓機遇,以實現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三、社會協(xié)調能力,即工會要勇于協(xié)調攻關、敢于表達觀點、勤于思考探索,以應對工作中的變數。
三、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
工會在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建家活動”,將工會打造成為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開展多樣化文體活動的場所,從而保證工會真正實現基層組織健全,職工維權到位,工作環(huán)境和諧的建設目的。而在建設基層組織的過程中,工會一方面要明確工作思路,樹立全局意識和重點意識,利用工作典型促進工作的全面進步;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即根據企業(yè)的所有制結構特點,生產方式特點,以及職工的實際需求,調整、充實和完善工會工作的形式、內容,從而保證工會工作能夠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并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以激勵職工積極參與到工會工作中來。
四、轉變工會群眾活動的形式
在開展群眾活動時,工會應該以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為出發(fā)點,確立工會活動的內容和活動方式,而在轉變群眾活動形式的過程中,工會可以實行以下班會方式:
1.會員辦會的活動方式,即要在具備條件的企事業(yè)單位,探索、推行工會委員會、會員大會制度,同時將職工的滿意程度作為群眾活動的主要評價標準。
2.民主辦會活動方式,即利用專門的工作委員會實現職工對安全生產、生活保障、勞動爭議等問題的調解,同時建立提案征集、處理制度,以保證每一個職工的合理建議都能夠得到尊重。
3.依法辦會活動方式,即認真履行《工會法》賦予工會的各項權利,同時推進用人單位各項勞動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制度的落實。
4.科學辦會活動方式,既提高理論對工會工作的指導,并在創(chuàng)新、總結中實現工作實踐的深化。
五、堅持服務群眾的工作宗旨
工會作為職工的后盾,應該急職工所急,想職工所想,在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方面實現對困難職工的幫扶,例如工會在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推動政府各項“低?!闭叩穆鋵?,并積極挖掘教社會資源組織下崗失業(yè)人員的就業(yè)培訓,加強就業(yè)指導以幫助其順利實現再就業(yè);積極幫助困難職工子女入學,在義務教育政策指導下,保證每一個職工家庭的適齡子女都能順利入學,接受教育;建立求助熱線和應急機制,對職工出現的各種急事、難事迅速做出反應,以幫助職工順利渡過難關,踐行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宗旨。
六、創(chuàng)新依靠群眾的工作方法
群眾是工會工作的對象,也是工會工作的基礎,因此工會在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路線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梳理群眾路線,將群眾作為拓展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的源泉,并幫助群眾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工會可以以創(chuàng)新活動為載體,搭建職工終身學習的平臺,并依靠群眾的智慧,構建企業(yè)培訓、考核、使用、分配體系,在加快工人階級知識結構更新的過程中,實現企業(yè)效益的提升;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層面的群眾性活動,利用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實現技術創(chuàng)新。
七、結論
總之,在新的社會形式下,我們應該重視工會在維護職工權益,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的作用,因此在開展工會群眾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以及職工需求調整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從而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 孫敬源.淺談新時期基層工會工作的創(chuàng)新[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