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盧海波 潘 麗 周淑媛本刊記者 袁 妲 譚 群
?
瞧,那兒有座橋
特約記者 盧海波 潘 麗 周淑媛
本刊記者 袁 妲 譚 群
瀏陽的地名來源于美麗的瀏陽河。河流自羅霄山脈蜿蜒而下,一座座靜謐的石板橋、雄偉的立交橋、絢麗的彩虹橋……橫跨其上,默默見證著瀏陽的變遷。
湖南省瀏陽市奎文小學有一群小探索者,最近迷上了探索橋梁的秘密。他們?nèi)ビ^察瀏陽河上的橋,去探訪家鄉(xiāng)的橋梁設計者,去外地拍攝充滿個性的橋梁,還親自動手,用繪畫和紙模的方式設計一座座獨特美麗的橋梁。
這個過程充滿驚喜,請聽一聽他們的精彩故事吧。
“彎彎飛橋出, 斂斂半月彀”,這是蘇軾心中的橋。
所有的橋都像月兒彎彎嗎?不,隨著現(xiàn)代橋梁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一千座橋,就有一千個不同的模樣。
小探索者們探訪和拍攝了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美麗橋梁。
王永科在湘西遇見了美麗的矮寨大橋。他在觀察筆記中寫道:“橋好高啊,仿佛要和藍天連接了。一個個乳白色的橋墩托著大橋,像大象的腿一樣穩(wěn)固。矮寨大橋主跨長度117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跨峽谷懸索橋。站在橋上向下望,下面的村莊顯得那么渺小,寬闊平坦的橋面向遠處延伸,橋身兩側(cè)有無數(shù)鋼索條向高處拉著?!?/p>
劉星在青島邂逅了膠州灣大橋,它全長41.58千米,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的跨海大橋。橋上有8條車道,車流川流不息,有條不紊。劉星感慨道:“膠州灣跨海大橋真是不可多得的絕世建筑!”
易馨怡特意探望了幾座故鄉(xiāng)不知名的小橋。他覺得“小橋也很美,它是內(nèi)在美”。他說:“橋梁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們的靜默無私讓我敬佩。”
湯姿雲(yún)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句,描繪她看到的瀏陽河上的橋。濱河路的天馬大橋“像一條巨大的板凳”;風光橋是一座彎彎的石拱橋,晚上,彩燈打開,“它像美麗的彩虹掛在河面上”;瀏陽河大橋橋面特別寬,“像一條龍蜿蜒盤旋在水面上”。
楊澤仁在武漢看到了武漢長江大橋。它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橋下可通萬噸巨輪。他還查找資料,了解到一些令人驚嘆的知識。如,橋墩采用“大型管柱鉆孔法”,這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新型施工方法,精湛的工藝讓人頓生自豪之情。
不管是雄偉的大橋,還是樸實的小橋,都體現(xiàn)著橋梁設計者和工人們的汗水與智慧。
為了讀懂家鄉(xiāng)的橋梁,小探索者們帶著疑問,采訪了瀏陽河六橋的總工程師和正在施工的工人叔叔。
在潘老師的帶領下,鐘逸、湯子宸、陳影瑄和陳子揚來到了六橋的施工現(xiàn)場。
工人叔叔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小記者們想上前去采訪他們,又有點不好意思。潘老師笑瞇瞇地“逮住”一個叔叔,說:“有幾個學生想采訪一下您,可以嗎?”
這位叔叔臉都紅了,連忙謙遜地擺手:“我不值得采訪,我不值得采訪。”
這時,一位扛著鋼管的叔叔走過來,問明白了目的,他熱情地回答了幾個問題,還提醒他們,想更深入地了解這座橋梁,可以到對面的指揮部去尋找答案。
小記者們歡欣雀躍地跑了過去。
熱情的總工程師接受了他們的采訪。
同學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聽說六橋的修建和其他橋不同,采用了鋼筋圍堰法,這是一種什么方法呢?六橋的正橋和引橋分別有多長?六橋和瀏陽風光橋的結構有什么區(qū)別?
工程師叔叔豎起了大拇指:“你們提的問題太專業(yè)了,看來做了不少功課?!彼托牡鼗卮鹆怂械膯栴}。原來,圍堰施工是指在建橋時,修建臨時性圍堰結構,防止水和土進入橋梁主體,修建完畢后再拆除;瀏陽風光橋是吊橋,而六橋是頂推橋,也稱“類雙層”。它上面行車,下面供行人和摩托車通行。這樣,既保證了行人安全,又能緩解交通壓力……
六橋的修建有許多獨特之處,令小記者們大開眼界。看著工人叔叔們忙碌的身影,敬仰之情在同學們心中油然而生。
陳影瑄說:“我想起了那句‘天塹變通途’。一座橋的建設既凝聚了設計師的心血,也包含了施工人員辛勤的汗水。”
陳子揚在日記中寫道:“當?shù)谝晃还と耸迨寰芙^我們的采訪時,我很沮喪。直到后來總工程師答應接受采訪,我才放下心來。幸好在工地上我們沒有放棄。遇到困難,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實地觀察了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小探索者們拿起畫筆,設計了一座座獨具個性的美麗橋梁。
他們還嘗試運用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橋梁知識,做一做小紙橋。用一模一樣的材料做出來的橋梁,誰設計的作品承載力最強?這里面的學問真不??!
兩個人一組,每一組用一張A4紙和一卷雙面膠,設計一座長20厘米的橋。
一張薄薄的紙能有多大力量,可別小看了它哦!
黃卓速度最快,他使用“超快造橋法”,把紙張反復對折幾次,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使用”了??上В翱旃こ龃只睢?,老師剛放上去一個100克的砝碼,橋梁就塌了。
怎么辦呢?黃卓冥思苦想,眼前一亮,大聲說:“鄉(xiāng)下有一種竹筏橋,是用圓圓的竹子綁在一起做成的,我們也可以把紙卷成圓筒形,增加承重力?!?/p>
他的建議真是太棒了。
王嫻雅和她的搭檔把一張紙平均分成8份,分別滾成小圓柱。究竟是8根圓柱并排放好,還是一排放4根做兩層好?經(jīng)過考證,她和搭檔選擇了后者。她非常專業(yè)地解釋道:“因為增加橋的厚度比增加橋的寬度更能提高橋的載重和抗彎曲能力。”很快,她們做出了一座精致、美觀又緊湊的橋。測試承重時,先把橋平穩(wěn)地放在橋墩上,再把“小車”放到橋面,往“小車”上放砝碼。這座橋的承重突破了900克!一張小小的紙做成的橋,竟然能承載這么大的重量!
這些橋梁設計師們設計了一座座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看著稚拙的作品在手里誕生,他們充滿了成就感。
李雅琴說:“我的橋承重750克。雖然它不是最堅固的,但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自豪。因為它是我精心設計和搭建的。我希望以后成為一名真正的橋梁設計師。”
橋梁承重比賽結束了,設計師們意猶未盡,繼續(xù)搭建著五花八門的橋梁。王嫻雅搭建了一座精美的拱橋,還做了許多美麗的背景。橋下,用藍色的卡紙做了一條小溪。小溪邊,花朵盛開,小草在風中搖擺。哇,好一幅《小橋流水圖》呀!
“和橋親密接觸”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兩個月來,小探索者們收獲了許多。
張斯米拉說:“為了做好調(diào)查問卷,我們一遍遍修改。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有成功的回報!”
劉星說:“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跟隨爸爸到瀏陽各個地方去觀察橋,還學會了照相的技巧。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以后一定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p>
王梓煜說:“我和小伙伴們一起采訪了建橋工人和六橋總工程師。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我的收獲非常大,媽媽都夸我待人更大方、更有禮貌了?!?/p>
王嫻雅說:“橋梁承重比賽,讓我懂得了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沒有搭檔和我的密切合作,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p>
編輯有話說:
采訪過程中,有個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一個關于橋的主題活動,老師引導孩子們做的準備工作之精細完備,令人驚嘆。他們收集了大量關于橋梁的資料,還學習了攝影技巧和知識,調(diào)查問卷一改再改……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自始自終只扮演了有力量的觀察者的角色,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們指點和提醒,所有的工作都是孩子們獨立完成的。老師對孩子們的信任,讓人感動。
最后,用指導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身經(jīng)歷,在實踐中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