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上市公司需要什么樣的資產重組?在以往的重組案例中,重組過后,上市公司業(yè)績呈現出脈沖效應的不在少數。重組報告書中所描繪的美好前景,往往經不起現實的考驗。那么,類似的重組,當初其重組報告書中,是否存在虛假陳述的成分在內呢?比如像中技控股,重組報告書中展現出一片前程似錦的“奢華”,兩年半后,一切都變了調。這不僅無助于并購重組市場的有序發(fā)展,也明顯不利于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對于銀行股,是不適合中小投資者買進的。它更適合大機構買進。因為銀行股波動幅度有限,短期收益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長線資金,追求的是長線收益。這方面銀行股能提供的回報是比較穩(wěn)定的。更重要的是,機構投資者買進銀行股這樣的權重股,雖短線收益有限,但它卻可以通過股指的波動,通過股指期貨的投資來獲得收益。而中小投資者卻很難進行這樣的炒作。
http://weibo.com/phz168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yè)投資者):與以往的IPO規(guī)則相比,IPO新規(guī)重在取消原有的預先繳款申購機制,并修改為確定配售數量之后再進行繳款的模式。但,若沒有充分衡量市場的承受能力,卻加快股市IPO發(fā)行節(jié)奏以及大盤股IPO發(fā)行速度,則會影響到市場投資信心的恢復程度。目前來看:一邊是民間資金龐大,卻缺乏持續(xù)有效的投資渠道;另一邊則是中小企業(yè)多,卻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由此,歸根到底,市場不缺資金,缺乏的還是投資信心。
http://weibo.com/gsl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