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者在移植子宮后,以及在子宮成活后懷孕時,除了正常的孕檢,還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以防止懷孕期間身體出現(xiàn)排斥反應,而且每個月都需要進行宮頸活檢檢測排斥反應。因為對于孕婦來說,異體子宮和胎兒都是其體內的異物,因此,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和進行宮頸活檢等可能會增加感染,導致早產(chǎn)等風險,而且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目前還不完全清楚。
這些原因也能解釋為何子宮移植孕育后代成功率不是太高。
另外,為了保證子宮移植患者能成功孕育和分娩孩子,以及保障她們的健康,在患者接受子宮移植后,最多只能生育2個孩子。生育完2個孩子之后,需要通過手術切除移植的子宮。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持續(xù)服用抗排斥藥物,避免長期風險。這也是子宮移植的麻煩之處,也是經(jīng)濟負擔較重的原因之一。
從子宮移植的利弊看,盡管子宮移植可以讓女性孕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比較起來,這類器官移植的必要性并不強。腎臟、肝臟、心臟等器官移植的意義更加重要,而且是剛需,因為這些器官移植關乎生死存亡,不移植就會死亡,但子宮移植沒有生死存亡的威脅,只是提供一種生育孩子的方式。
不過,人們選擇子宮移植也還有社會和文化的原因。社會的原因是,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不允許代孕,盡管精子和卵子是來自夫妻二人,而且可以通過人工授精形成胚胎,但是由于不能讓他人代孕,子宮性不孕的患者無法把自己的胚胎植入他人子宮(代孕)來獲得自己的孩子。
第二個原因是文化,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即便可以代孕,如果不育者的生殖細胞有缺陷,不能使用精子或者卵子,或者二者都不能采用,只能使用供胚,即由第三者的精子和卵子產(chǎn)生的胚胎,這樣代孕出來的孩子也不被視為己出。
盡管收養(yǎng)孩子也是獲得后代的途徑之一,不過,收養(yǎng)的孩子比代孕的孩子的親子認定差很多,因為,收養(yǎng)孩子不止是沒有生物學血緣關系,也不是自己孕育的,可能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麻煩。
除中國外,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瑞典和美國等也都在試驗進行子宮移植,其中以瑞典和美國實施的例數(shù)最多。2015年11月,美國的克利夫蘭診所成為美國首個獲批進行子宮移植臨床試驗的單位,而且擬進行的數(shù)量也很大,要對10名不孕女性進行子宮移植研究?,F(xiàn)在進行的第一例子宮移植已經(jīng)失敗,但研究人員和醫(yī)生并沒有放棄,還將進行試驗。
盡管子宮移植的風險較高,而且經(jīng)濟代價可能不菲,但它能夠給不能懷孕和生育的女性提供成為母親的機會,也能夠有望給予夫妻一個完整的家庭,因此,這一技術的本質如同愛德華茲發(fā)明試管嬰兒一樣,是一種器官移植加人工生殖技術的結合,也是人工生殖技術造福于不孕不育家庭的一種嘗試,當然值得嘗試。至于效果怎樣,需要實踐來檢驗。
此外,子宮移植也為人類提供了另一種想象和做法,可以向男性移植子宮,讓生育的任務在男性身上得到實現(xiàn)。不過,這對于傳統(tǒng)生殖文化是一個顛覆性的做法,能獲得接受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