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行健
一
北宋著名思想家、關(guān)學創(chuàng)始人張載,以他著名的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名垂青史。他還有一句著名的話:“存,吾順事;歿,吾寧也?!币馑际?,活著,我就順應時代;死了,我就安寧了。視死如歸,這是何等置生死于度外的大胸襟!有了這樣的胸懷,還會有什么痛苦,哪里還有什么煩惱!
有青年說,為什么自己總是遇到艱苦的挑戰(zhàn)?為什么困難總是接二連三?我說,人生的樂趣和魅力,正是因為在生存與生活中不斷遇到各種挑戰(zhàn),人們在迎接這些挑戰(zhàn)的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心智和能力去解決、去奮斗,從而品嘗到人生的各種滋味,人也就是在這個不斷進取的過程中豐富多彩,成熟起來。假如一個人一生沒有要解決的問題,毫無挑戰(zhàn)的生活,人的體能與智能必然不斷萎縮,人生也因一片空白而毫無意義和價值。
一個人只有天性善良,為人誠懇,品德厚重,才能具有高尚優(yōu)雅的情操,才能產(chǎn)生正確的人生行為。
人生的很多苦難不可避免,不同的是,有人在遭遇苦難時,恐懼、頹廢、潦倒甚至輕生,而有人卻以大無畏的精神戰(zhàn)勝了痛苦。其實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目標,再小的苦難也會看的像大山一樣不可逾越。
如果一個人心懷遠大的抱負,具有開闊的胸襟,他就可以忍受眼前的苦難,因為他知道苦難僅僅是歲月之河的一個拐彎而已,不是人生的主流,他的人生最終一定走向壯闊的世界。
哲學家彼特拉克說:“我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如果參悟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是一個快樂幸福的人。宗教描述的天堂,讓教徒去向往吧;魔鬼描述的極樂世界,讓魔鬼去追求吧。我們,只在我們?nèi)粘5纳罾?,品味煙火人間的自足。
二
君子立志,當有包容世間一切人和事的胸懷,也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鴻鵠之志”?!逗鬂h書》中說“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有大抱負,才會產(chǎn)生大動力,大魄力,才會有杜甫《望岳》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大境界,才會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大氣象。
人是自己觀念的隨從,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首先在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古人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說,我想得到仁,于是就日夜攻讀,鉆研孔孟的學問,慢慢就接近仁的境界了。如果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連實現(xiàn)的可能性都不會有。
青年人最不可缺少的是剛。剛是生命中的威儀、自信與力量,是凜然不可侵犯的大丈夫氣概,是讓一個人站立起來的秉性。假如一個人生命中沒有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則不會自強,不能自強,何來建功立業(yè)?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問他想做什么。問他想做什么,是問他的心,是考察他的志向。因為,如果他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也就根本不會去做,他的人生,自然也沒有方向。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王夫之說“傳家一卷書,惟在汝立志”。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遠大志向的人。
《左傳》中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边@說的是人可以在這三個方面努力:仁德布于四海,為國家建功立業(yè),著書立說。也是要求青年人要志在高遠,按照難易去努力,做到其一,也足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我們都不是圣人,免不了也有斤斤計較的時候,有心浮氣躁的時候,有見識短淺的時候,有判斷失誤的時候,重要的是,我們能每一天面對自己的不足與弱點,進行深刻的拷問,這就最終決定了不同的歸宿與格局了。如不能常常捫心自問,找到自己困惑的癥結(jié),自然會時時心神不寧,人生茫然;而如能做到,則自然鬼服神欽,心正氣順,有所作為。
三
沖淡,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也是人生的情趣;達觀,則是一種人生的境界。讓自己活的沖淡一些,并不太難,但是,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與洞察力,人卻不可能達觀。
氣量,是一個人接受、容忍他人批評的勇氣與胸襟。清代學者錢大昕說:“謗之無實者,付之勿辯可矣;謗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他的意思是,別人詆毀批評你,無中生有,你不須辯解;如果詆毀批評的對,你只有自修改正才能不讓別人再批評。
這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氣量。只有具備了這種建立在自信基礎(chǔ)之上的氣量,不斷檢點自己,才會周身散發(fā)出人格的光芒與魅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敢拍著胸脯對蒼天說,自己一輩子沒有做過虧心事?沒有,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性格局限和人性弱點。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大家每天反省自己?!渡袝氛f“改過不吝”,也是告誡人們,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
圣賢與普通人的區(qū)別也正在這里。大家都會犯錯,有人過而能改,不斷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的品格不斷完美。而有人卻文過飾非,遮遮掩掩,將錯就錯。
四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必須有一種精神,這是一個人獨立于世間的根基,有所作為的前提。因為,只有具有一種精神,才可能具有自己的觀點立場,生命才會具有卓然的風骨和境界,人生才會產(chǎn)生超凡脫俗的大氣象。
古人說:“藝多不養(yǎng)身。”是說要專心學精一門看家本領(lǐng),在某一個領(lǐng)域達到較高的水準,才會觸類旁通,才會對事物有真知灼見,取得成就。很多人讀書很多,也博學多才,但是卻沒有獨到的創(chuàng)造,原因就在于所學不精,所知不深。這種人常常炫耀自己的博學,但是實際上他們百無一用。
曾國藩官做的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學問。有一年他聽說一個侄子紀瑞在全縣科舉考試中取得第一名,特別寫信祝賀。他說:“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貴,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謂秀才,就是讀書的種子,世家的招牌,禮儀的旗幟。”
曾國藩還就讀書說過一句話:“書味深者,面自粹潤?!币馑际钦f,讀書體味很深的人,面容自然純粹、溫潤。
一個深入讀書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將人世間里的一切雜事,瑣事,煩心事,漸漸拋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漸漸養(yǎng)成一股充實、豐沛的浩然之氣。
讀書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書可以醫(yī)愚,可以益智,可以養(yǎng)生。看一個人,不須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讀什么書就可以了。
古代那些精通相術(shù)的人,甚至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骨相。 自卑的人,因為讀書而自信;浮躁的人,因為讀書而寧靜;輕浮的人,因為讀書而深沉;愚魯?shù)娜耍蜃x書而明達。
其實,不論你身處哪里,只要你拿起一本書走進閱讀,就走在了心靈修行的路上,何止是曾國藩的面容溫潤,而是具有了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
五
外國影片《氣象預報員》中男主角的父親對孩子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提醒:“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
這是一個閱歷深厚者的人生忠告。不要以為只有你的生活艱難,不要以為只有你正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不要以為別人都一身輕松,誰都不容易!
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不勇敢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就沒有任何理由回避困難,也就沒有理由不建功立業(yè)。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一生樹立一個大致的目標,就不可能有條理地安排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也就不可能讓自己的人生循序漸進。就像學習繪畫的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想畫什么,給他準備多么艷麗的顏料又有何用呢?就如大海上的船只,如果沒有確定駛向哪一個港口,即使風向再有利于航行也是徒然的。
我越來越感受到一個人在天地間鏗鏘而行的快樂和驕傲。先前有很多嘈雜的聲音,善意的提醒或者不懷好意的譏諷,現(xiàn)在,那些聲音再也聽不到了。那些人肯定還在,但是,他們還停留在我曾經(jīng)的出發(fā)點上,而我已經(jīng)到達遠方。
我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充滿了宗教般的虔誠。我相信,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書畫、音樂藝術(shù),都應該是青春勃發(fā),都應該是美的享受,都應該催人奮進,都應該神圣而高貴,而不是標新立異,更不能是丑陋怪誕的畸形。不論什么門類的藝術(shù),如果打上了“玩家”的標簽,不論玩的多么“老道”,最終一定會把自己玩掉。
六
總是有很多人在試圖探聽一種密碼,我說,我不過是一生都在朝著一個方向走,每天都在突破自己,每天都不重復昨天,所以距離出發(fā)地越來越遠。我同時知道,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人,每天做的事情都幾乎是相同的,每天雖然也很努力,但都是沒有絲毫區(qū)別的復制自己,所以,最終還是停頓在原地。
很多人,特別是寫詩的人,常常說到痛苦。其實,痛苦是猶豫、怯懦、軟弱的代名詞,所謂痛下決心,一但下了決心義無反顧地前行,就不會再有痛苦。沒有人理解你,這不值得你停下腳步,因為懂得你的人在前方的路口,你一但抵達了那里,自會看到滿天星光。
“大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北城”。真正的思想家,都是自己幸福的主人,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帝國。
要了解一個人,不一定非得觀察他本人,只要看看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就可以了。這也就是古人說的“相友而知人”。一個人一輩子總有幾個好朋友,生活中相互幫助,性情相互影響,思想相互交流。一個小地方,一個班級,往往出現(xiàn)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現(xiàn)象,不是因為這個地方和班級的人比另一個地方的人更聰明,而是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的人團聚在一起,相互砥礪,相互影響和激發(fā)的結(jié)果。
曾國藩曾經(jīng)感嘆說:“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避髯诱f:“居必擇鄉(xiāng),游必近士?!笨梢钥闯龉湃藢τ诮挥延兄苌畹捏w認。
《詩經(jīng)》中說:“嚶其鳴矣,尋其友聲?!睋裆瀑t而交,見賢思齊,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漸漸成為一個賢者了。
當你心潮澎湃地走在灑滿陽光的大路上,追求著自己鐘愛的事業(yè),享受著真誠的友愛,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為你沉重的負擔了。
七
每一次想起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偉大的作品,我就在思考,托爾斯泰為什么選用這樣一個對立的具有哲學意味的書名?我想,托翁早已經(jīng)洞察了世界的真諦。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善惡并存的世界,就如沒有惡就沒有善,沒有罪人也就沒有圣人的出現(xiàn)。因為黑暗人們才渴望光明,因為丑惡人們才歌頌善良,這正是我們的世界神奇而優(yōu)美的原因。
這個時候,你還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那么在意的事情,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原來一定要爭奪的東西,本來也可以不爭,而一直不關(guān)注的事情,卻開始頻頻來到眼前。甚至,越來越羨慕那些山中的隱士。我努力說服自己:即使不能遁跡山林,也要做一個心靈的隱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后悔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最喜歡寫“塵世佛心”,到了中年,所有的事情漸漸清晰起來了。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時光,可是,在一個個匆匆的日子里,因為有了朋友的一路同行,相知相伴,我們的生命增添了多少生動的情懷!在人生的每一個轉(zhuǎn)彎處,在歲月的每一個角落里,朋友的目光仿佛一盞盞璀璨的燈火!
一個人在生活中最應該牢記的,是不要四面樹敵,不要在籍籍無名之時太在意自己的自尊。為此,美國微軟的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曾經(jīng)忠告青年人:“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他;這個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有所成就;善待你所厭惡的人,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為這個人工作?!?/p>
德國哲學家和詩人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痹谖覀兊纳钪?,之所以那么多的人平庸無為,就是因為自己為自己戴了兩副鐐銬:一副鐐銬,銬住了大腦,鎖住了思路;另一副鐐銬,銬住了雙腳,讓自己變得懶惰而止足不前。
我知道,生活總是在給你苦難的時候,同時給你準備好了另一扇窗。所以,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總有一天,我會以自己奮斗獲得的名望,站在世界最耀眼的舞臺上歌唱。
生命中,總有一種隱隱的豪情,引領(lǐng)著心靈踏上那條壯闊的絲路。并堅定地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追尋,一定會在某一個黎明,到達神奇而壯麗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生命自會得到無比的尊敬,實現(xiàn)崇高的價值。
不論經(jīng)歷多少風霜雪雨,世界總是用時間和耐心,靜靜地等待著堅強而勤奮的攀登者,到達光榮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