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采用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可有效控制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危害,保證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安全。闡述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的主要方法與注意事項,以期為岫巖地區(qū)保護地蔬菜的安全生產與品質保障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保護地蔬菜;無公害防治;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6)04-0013-03
岫巖地區(qū)保護地蔬菜面積較大,為了有效地控制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為害,避免使用高毒農藥,降低農產品的污染,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改善保護地的小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保護地蔬菜的病蟲害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利用農業(yè)、物理(光、色、性誘劑)、生物(天敵、細菌、病毒等生物制劑)及化學(植物源、無毒、無殘留農藥)防治相結合的無公害配套技術措施,將蔬菜病蟲害控制在無經濟損失的指標內,同時達到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無公害防控的目的,并且解除了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證無公害蔬菜的生產與安全。
1 農業(yè)防治
1.1 選種育苗
在保護地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蟲的蔬菜品種。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培育無病蟲壯苗,增強蔬菜抗病蟲的能力。
1.1.1 高溫滅菌 結合浸種,利用55 ℃以上的熱水進行燙種,殺死種子表面和內部的病菌?;驅⒏稍铮ê康陀?.5%)的種子置于60~80 ℃的高溫下處理數(shù)小時至數(shù)日,以殺死種子內、外的病原菌和病毒。
1.1.2 藥劑浸種 先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4~6 h,撈出后瀝干水,再浸到一定濃度的藥液里,經一定時間后取出,清洗后播種,以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
1.1.3 藥劑拌種 將藥劑和種子拌在一起,使種子表面附著均勻的藥粉,以達到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和防止土壤中病菌侵入的目的。
1.2 輪作倒茬
在保護地內實行輪作和間、混套作,使病原菌和蟲卵不能大量積累,起到控制病蟲害發(fā)生的作用。
1.3 適時種植
適時種植,合理密植,定向栽培,及時中耕,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1.4 加強田間管理
1.4.1 保護地深翻改土 可將地表的病蟲菌翻入深土中或將深層的趆冬害蟲翻到地表,使其凍曬或窒息而死,減少病蟲基數(shù)。
1.4.2 加強水肥管理 在保護地增施有機肥,特別是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蔬菜抗病性,提高蔬菜品質;在保護地內采用膜下滴灌,降低空氣濕度,創(chuàng)造適于蔬菜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改善和優(yōu)化保護地的小氣候,減少病害的發(fā)生與傳播。
1.4.3 清潔保護地 在育苗前、定植前徹底清除前茬作物,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株,并帶出保護地外進行集中處理;清除病蟲殘體,減少蟲源,清潔小環(huán)境。
1.4.4 減少激素使用 對保護地種植的瓜、果類蔬菜,盡量采用昆蟲授粉和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來提高坐果率,減少坐果激素的使用,以利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1.5 土壤消毒
在夏秋兩季的間期,正值保護地空閑,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悶棚,或用氯化苦、棉壟等進行土壤消毒。可殺死土壤中地老虎、金針蟲、根蛆等地下害蟲卵,同時也可殺死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線蟲、根螨等植物病源菌,減少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1.6 生態(tài)防治
摸清病蟲害的發(fā)生與溫濕度的關系,可用生態(tài)防控的方法控制其發(fā)生。例如,保護地黃瓜、番茄等在其生長期嚴格控制保護地內的溫度、濕度,使小環(huán)境有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長,同時不利于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蔓延,可減少或推遲霜霉病、葉霉病、灰霉病、疫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2 物理防治
2.1 人工捕殺
采用人工捕殺的方式,減少保護地內的蟲源。
2.2 殺蟲燈誘殺
利用害蟲趨光、趨波等特性誘集、誘殺害蟲。安裝殺蟲燈對保護地的小菜蛾、甘蘭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有較好的控害作用,大大降低了田間落卵量和下一代的成蟲量。
2.3 黃板誘殺
利用害蟲成蟲的趨黃習性,于害蟲的成蟲發(fā)生盛期在保護地內懸掛黃板。每667 m2掛黃板30~40塊,使黃板均勻地懸掛在作物上方30~50 cm處,當黃板粘滿害蟲后要及時刮凈黃板,每7~10 d涂抹一次黃油或凡士林。黃板可大量誘殺斑潛蠅、蚜蟲、白粉虱等害蟲。
2.4 防蟲網防護
在保護地棚室的上、下通風口及棚室門口等處安裝幅寬1 m的40目尼龍防蟲網,以防止外來蟲源從風口、門口飛入棚內,有效降低保護地的蟲源基數(shù)。
2.5 誘劑誘殺
在成蟲發(fā)生的始盛期,選用糖、酒、醋液誘劑誘殺甜菜夜蛾、甘蘭夜蛾等害蟲,效果較好。糖、酒、醋液誘劑的配比為:白酒125 g、水250 g、紅糖375 g、醋500 g、90%敵百蟲1 g,先將紅糖稱出,用水溶化,然后加入醋、酒和敵百蟲藥拌均即可。每5 d添加半量,10 d更換一次,將更換掉的誘劑用土埋好;當誘劑風干、雨淋或損失,應添加或更換。也可購買性誘劑誘殺害蟲的成蟲,可降低保護地內害蟲的數(shù)量,防控效果較好。用性誘劑誘殺害蟲的方法是:誘盆加4/5的水,誘蕊距誘盆1~2 cm,每隔10 m放一個誘盆,每667 m2放8~10個誘盆。利用性誘劑誘殺
3 生物防治
3.1 天敵防治
3.1.1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蘭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 在害蟲卵期釋放赤眼蜂,每667 m2設6~8個放蜂點,放蜂10 000~15 000頭,每隔7 d天放一次,連放2~3次,卵粒寄生率可達72%以上,達到較強的控制效果。
3.1.2 利用槳角蚜小蜂、麗蚜小蜂等防治白粉虱 在白粉虱發(fā)病初期,單株蟲量為0.5~1.0頭時開始放蜂,每667 m2掛蜂卡20張,約放蜂10 000頭,蜂卡在作物間呈“S”型分布,蜂卡分別掛在作物的枝叉上,每隔7~10 d放一次,連續(xù)放5次,小蜂與白粉虱在低數(shù)量水平上保持平衡后停止放蜂。由于槳角蚜小蜂對溫度要求較高,所以在放蜂期間,室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 ℃,夜間不低于15 ℃。其寄生率可達68%以上,對白粉虱的防控效果較好。
3.2 生物制劑防治
利用細菌、病毒等生物制劑防治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目前在岫巖地區(qū)應用較多的有:用蘇云菌桿菌制劑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幼蟲;用綠僵菌防治薊馬;用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蟲;用蚜霉菌防治菜蚜、螨類等害蟲。
4 化學防治
保護地蔬菜的公害主要來自于農藥和化肥,但是農藥和化肥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化學防治過程中一定要科學合理地選用農藥,嚴格控制農藥品種,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控制施藥次數(shù)、濃度、范圍和劑量,不可任意加大劑量;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每種農藥都有各自的安全間隔期,一般允許使用的菊酯類殺蟲劑為5~7 d,有機磷殺蟲劑為7~10 d,殺菌劑中百菌清、多菌靈、代森鋅、代森錳鋅要求15 d,其余均為7~10 d。要生產無公害蔬菜,利用植物源農藥、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微生物制劑以及與環(huán)境友好的無毒無殘留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害,效果較好。
4.1 植物源農藥
如用0.2%苦參堿水劑800~1 000倍液、苦參堿抽出液800~1 000倍液、2.5%魚藤酮乳油400~500倍液、0.65%茴蒿素水劑500倍液等防治菜青蟲、甘藍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平均防效達92.1%。
4.2 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和特異性農藥
如用10%除盡懸浮液1 000~3 000倍液、5%氟蟲脲(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5%定蟲隆乳油2 000倍液、5%伏蟲隆(農夢特)乳油2 000倍液防治菜青蟲、甘藍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等害蟲,平均防效達93.2%。
4.3 微生物制劑
如用1 000萬國際單位農用鏈霉素粉劑2 500~
3 000倍、100萬國際單位新植霉素粉劑3 500~
4 000倍、2%抗霉菌素(農抗120)水劑150~300倍、2%武夷菌素(BO-10)水劑150~200倍液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白粉病、白菜黑腐病、番茄葉霉病、番茄灰霉病等病害,平均防效達88.6%。
4.4 與環(huán)境相容新型農藥、無殘留農藥
如用土壤消毒劑1號600倍液、土壤消毒劑2號6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黃瓜枯萎病,防效達97.3%;用60%根病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茄子黃萎病,防效達98.0%;用農克星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芹菜斑枯病,防效達92.3%;用0.2%瑞澤秋莎高滲微乳劑3 000倍液、1%泰豐奇兵2 000~2 500倍液、2.8%維蟲高乳油2 000倍液、5%伏蟲靈乳油
1 500倍液防菜青蟲、小菜蛾、甘蘭夜蛾等,防效達97.5%。利用與環(huán)境相容新型農藥、無殘留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害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在化學防治中,一定要講究用藥方法。提倡不同類型的農藥交替使用,以延緩病蟲抗藥性的產生。準確選擇最佳防治時期及時用藥,選用低容量和小徑孔(0.1 mm)噴霧技術以提高藥效,在設施內推廣煙霧劑和粉塵劑農藥以降低空氣溫度等,盡量用最少的農藥獲得最大的防效,防止蔬菜出現(xiàn)藥害和傷害天敵,把病蟲害控制在經濟損失水平以下。
5 結語
在保護地內綜合運用農業(yè)、物理、生物及化學等無公害防治技術措施對保護地蔬菜的主要病蟲害進行無公害防控,可以解決多年來難以控制的蔬菜病蟲害,保障保護地蔬菜的生產安全,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參考文獻
[1] 農業(yè)部全國植物保護總站.植物醫(yī)生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4.
[2] 何振昌,張治良,黃峰,等.中國北方農業(yè)害蟲原色圖鑒[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 侯喜林,吳志行.無公害蔬菜生產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蔬菜,2004(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