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沁
位于倫敦Soho區(qū)的Berwick街曾經是英國獨立唱片店最云集的街區(qū),如今這里的唱片店卻已經所剩無幾。
Sister Ray是其中一家。這家店成立于1987年,經歷了唱片行業(yè)的蕭條期—CD的銷量在音樂數(shù)字化的沖擊下劇烈下跌,大型零售商也不斷壓低CD零售價格,像Sister Ray這樣的獨立唱片店只能靠賣黑膠唱片維持生意,但在2007年的最低谷時,連黑膠唱片也賣不出去了,Sister Ray一度幾乎面臨倒閉。那一年,全英國總共只賣出了7.5萬張黑膠唱片。
“我一直在唱片行業(yè)內工作,突然在某個時候,我覺得自己該擁有一家唱片店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是自己做過的最愚蠢的決定?!痹?003年買下Sister Ray的Phil Barton說。
不過假如在今年4月中旬來Berwick街,你完全看不到蕭條的景象,反而是一片生機勃勃。一年一度的唱片店日(Record Store Day)是每年這條街上最熱鬧的大事,每一家唱片店都會參與進來。舉辦唱片店日的那個周末,整條Berwick街交通封鎖,臨時舞臺也搭建起來,現(xiàn)場表演會持續(xù)一整天,而前來買票或是購買限量版唱片的人甚至在前一晚就排起了長隊?!懊磕甑?月并不是傳統(tǒng)的音樂節(jié)檔期,唱片店日填補了這一空檔。”Barton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在2000年到2009年之間,英國的獨立唱片公司規(guī)模縮減了一半,美國也是一樣。于是在2007年,美國巴爾的摩的幾家獨立唱片店聯(lián)合起來在4月創(chuàng)立了唱片店日,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在各獨立唱片店買到獨家限量版的唱片,唱片店會策劃現(xiàn)場演出等音樂活動。漸漸地這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活動,今年英國有230家獨立唱片店參與到唱片店日的活動中。
雖然唱片店日一開始并沒有設定為一個黑膠唱片購物節(jié),但越來越多的獨立唱片店認識到,只有賣黑膠唱片才能在市場上找到存活的空間。目前全英國大約有300家獨立唱片店,Barton認為,如果沒有黑膠的復興,這個數(shù)字可能只有200?!皵?shù)字音樂的出現(xiàn)一度讓人們認為免費音樂是理所當然的,但現(xiàn)在大家意識到,好音樂是值得付費的。很多獨立唱片店正是因為堅持賣黑膠唱片,才能挺過唱片銷售最艱難的時代?!?/p>
英國唱片業(yè)協(xié)會(BPI)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英國的黑膠唱片銷售量創(chuàng)下了21年來的歷史新高,超過200萬張黑膠被售出,同比增長64%,銷售收入超過YouTube、Spotify等流媒體的廣告及點播收入總和。盡管黑膠唱片的收入仍只占全英音樂行業(yè)總收入的2%,但在實體唱片整體不景氣的今天,這已經是它連續(xù)第八年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的最新銷售數(shù)據(jù)顯示,黑膠唱片的銷量又有了61.8%的增長。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美國,根據(jù)美國唱片業(yè)協(xié)會(RIAA)的統(tǒng)計,2015年美國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高達4.16億美元(上一次超過4億美元還是在1988年),黑膠唱片的總銷量也大幅上漲51%,達到了920萬張。
今年,Sisiter Ray也迎來了盈利,這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一次。
某種程度上,黑膠唱片算是一種奢侈品。
首先,你得擁有一臺黑膠唱機,價格一般在數(shù)千元,貴的要上萬元。此外要配備刷子、唱針等專業(yè)工具—即便如此,播放效果也可能會有“刺啦”,還常有跳針的“風險”。而且收聽的時候也急不得,因為黑膠唱片必須一首一首按順序聽,黑膠唱機可沒有當下電子設備那種任意選歌的功能。但在發(fā)燒友看來,黑膠唱片傳出的樂音是有溫度的,因為不像數(shù)字化的音樂被壓縮過,聽起來會更有層次。
其次,由于黑膠唱機不能隨身攜帶,所以聽黑膠音樂時總是在一個自我的環(huán)境中,跟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更加主動的聆聽音樂的方式。拿出一張黑膠唱盤,把它放到唱機上,擺上針,這種儀式感在迷戀黑膠唱片的人看來是對音樂的一種尊重。
所以,如果把黑膠唱片看做中年人的一種復古回憶也許很好理解,但事實上,目前推動黑膠唱片復興潮流的,卻是年輕人。
NPD Group和MusicWatch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音樂市場有44%的消費者是3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他們購買黑膠唱片的數(shù)量占到了黑膠銷售總量的77%。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份民意調查則顯示,將近一半的黑膠唱片買家在35歲以下,其中16%的買家在18歲至24歲之間,還有33%黑膠唱片消費者在25歲至34歲之間。年輕人把購買黑膠唱片看作是追求時尚的表現(xiàn),為了迎合這一趨勢,一些時尚零售商也加入到黑膠唱片的銷售行列,比如現(xiàn)在你也可以在Urban Outfitters的店鋪里買到黑膠唱 片。
歐美市場之外,黑膠唱片生意在中國也有逐漸復蘇的趨勢,年輕人同樣是消費的主力。
Uptown是上海少數(shù)幾家黑膠唱片店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參加唱片店日的實體唱片店。Uptown開在一個自行車停車庫的下面,偶爾也會邀請一些音樂人不定期地做現(xiàn)場演出。而除了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甚至在義烏這樣的小商品集散地,也能看到黑膠唱片主題的酒吧,一些年輕人迷戀黑膠唱片,認為聽黑膠唱片是一種很有個性的生活方式。
很多沒有黑膠唱機的人,也會購買喜愛的歌手的經典唱片作為收藏。ICM的研究報告顯示,15%購買實體唱片的人并不會去聽那些唱片,而只是用于收藏。目前一張未開封的Michael Jackson簽名版《Thriller》,在國外可以賣到4萬美元。在中國,新出版或復刻的黑膠唱片價格大約為200元,二手唱片的價格則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張1980年代發(fā)行的黑膠老唱片更是可以賣到幾萬元。
“唱片公司的收入至今依舊主要來自實體唱片的銷售。它們必須想辦法從簽約藝人的身上賺更多錢,所以現(xiàn)在的合約都是360度的,包括現(xiàn)場演出、商業(yè)收入以及唱片銷售等。唱片公司會介入到藝人的每一條收入分支中,其中有很多在過去其實是完全屬于藝人自己的?!盉PI的傳訊總監(jiān)Gennaro Castaldo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這也是越來越多明星推出黑膠版本專輯的原因—唱片公司需要增加自己的產品形式。今年4月曾到中國舉辦演唱會的鐵娘子樂隊(Iron Maiden)去年9月就發(fā)行了一張新專輯《The Book Of Souls》,其黑膠版本在英國最大的零售商樂購同步出售,結果55家店的存貨很快銷售一空。這場試銷的成功甚至讓樂購決定重新開設黑膠唱片專柜。
市場轉好,渠道自然也會跟進。大量專門出售黑膠唱片的網站出現(xiàn)了,就連亞馬遜等在線零售巨頭也為黑膠唱片開辟了專門的銷售頁面。2016年年初,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公司Sainsbury宣布將在旗下的171間分店出售黑膠唱片。而今年的6月13日到19日,英國最大的音樂零售店HMV也舉辦了首個“黑膠唱片周”—唱片店日僅限獨立唱片店參加,HMV被排除在外,“黑膠唱片周”就是他們自己搞的唱片店日—發(fā)售一些獨家限量的黑膠唱片,并對一些專輯做5折的促銷。由于6月19日當天是父親節(jié),黑膠唱片也成為父親節(jié)的暢銷禮品。HMV目前預計2016年黑膠唱片的銷量能達到150萬張,會是他們自1997年以來的最大銷量。
一份由AudienceNet所做的統(tǒng)計顯示,有66%的音樂買家認為自己是消費音樂的“多渠道者”,他們可能會通過流媒體來發(fā)現(xiàn)新音樂,但仍會愿意購買自己喜歡的歌手的實體唱片作為收藏?!皬倪@個角度來說,流媒體其實反而推動了黑膠唱片的復興,過去那些小眾的樂隊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在流媒體上被人發(fā)現(xiàn),黑膠唱片因此也成為許多獨立音樂人發(fā)行實體唱片的首選形式。”Castaldo說。
另一方面,唱片公司為了增加銷量會為黑膠唱片做精心的設計,這種復古感加優(yōu)質設計對現(xiàn)代年輕消費者來說是巨大的吸引力。首先,12英寸大的黑膠唱片本來就是一張專輯最為理想的包裝形式。如今的包裝中還經常有明信片等禮品,對于發(fā)燒樂迷來說那就意味著很大的收藏價值。比方說,黑鍵樂隊(The Black Keys)的專輯《Turn Blue》的包裝采用的是制作人Patrick Carney自定義顏色的墨水?!鞍b上的這些微妙的細節(jié)可能不會很明顯,但是消費者能一眼看出來。這將推動更多設計精良的唱片包裝出現(xiàn),就像人們總喜歡談論他們的牛仔褲是采用什么織機做成的一樣,消費者總會對商品做比較。”Carney說。
然而市場轉好,產能又成了新問題。由于建造新的唱片壓制機的成本是極高的,隨著黑膠唱片的復興,更多量產的訂單交由那些老化的機器生產。位于捷克的全球最大的黑膠唱片生產商GZ Media去年最繁忙的時候,一天要壓制4.2萬張黑膠唱片,最近他們還新購入6臺老機器來擴大產能,不過據(jù)說有半數(shù)都沒法用;位于英國倫敦西部Hayes小鎮(zhèn)的The Vinyl Factory的黑膠唱片壓制機還是1970年代造的。
回頭看,在黑膠唱片盛行的1950年代到1970年代,大的唱片公司都有自己的工廠和唱片壓制機。當CD時代來臨,這些唱片公司賣掉工廠,也丟棄了大部分唱片壓制機,只把訂單外包給僅存的幾個獨立黑膠制作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就是The Vinyl Factory曾經最大的客戶?,F(xiàn)在唱片公司看到了黑膠唱片的市場需求,它們又需要唱片壓制機了,但能正常使用的機器已經不 多。
“所有人都想要帶顏色、帶圖片的黑膠唱片,但制作那種唱片得花相當長的時間。唱片公司應該壓制比實際訂單更多的黑膠唱片,還是先壓制一批,等看過市場行情再決定要不要增產?如果選擇后者,它們就不得不冒著售空的風險,市場則至少得等兩個月才能看到補貨上架。問題是市場愿意等嗎?尤其是如果要配合藝人的宣傳,時間決定一切?!盩he Vinyl Factory的生產總監(jiān)Adam Teskey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最終這會導致唱片壓制公司優(yōu)先處理來自大唱片公司的訂單,而唱片公司又總是主推當前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手的收藏版黑膠,或是想從經典唱片里挖掘更多的收入,而沒有多少動力去推新人。“唱片公司不會大量發(fā)售那些沒人會買的唱片,如果有人要發(fā)售1000張甲殼蟲樂隊未發(fā)行過的單曲的合輯,那肯定會火,而且1000張遠遠不夠,但如果有人說要發(fā)售1000張Dick Jones和The Jonseys的新專輯,壓根沒人知道他們是誰!”Barton說。
以生意為先,可能導致市場產品失衡,他認為這最終可能會危及到黑膠唱片業(y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