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師負責制在目前國內之市場體制下還遠沒有配套健全、相應可執(zhí)行的辦法,盲目套用國外做法個人認為有相關管理部門避重就輕之嫌。這項制度的執(zhí)行正是管理由行政化向市場化、層級化向扁平化的轉換,但轉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然而,這項制度的實施對有能力的建筑師是個利好消息,一方面建筑師可以按照自身的能力更自由、更有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方案,共擔未來成果和責任;另一方面要求建筑師牽頭接下項目全方面管控的重擔,組建自己的管理和設計團隊,用市場化手段管控項目設計和實施的每個方面。
[ 唐文勝 ]
中南建筑設計院
副總建筑師
建筑師負責制在國外的狀況就是建筑師對業(yè)主負責,業(yè)主全權委托建筑師;建筑師再委托結構、機電、造價等顧問公司,是一種層層追責的法律體系,出了問題業(yè)主首先找建筑師追責,建筑師再根據與其他專業(yè)分包簽訂的合同往下追責……所以必須有相配套的法律體系來保障,責、權、利必須對等,無權無利則無責。中國的建筑師在整個建設工程過程中話語權極端缺失,而且對很多建設過程根本無法掌握,就連對設計過程中的其他專業(yè)設計都無法有效控制,甚至連指定材料的權利都沒有(還要受罰),還談何負責?如果不從政策法律層面解決好建筑師負責制的外部環(huán)境,“五方責任制”只能背離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的政策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