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貴
茄子是荔浦縣主栽蔬菜之一,全縣年 甜嘜菜又稱苦麥菜,為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南方的特色蔬菜,20世紀70年代前是粵西桂東地區(qū)的主要食用蔬菜,20世紀80年代引種到珠三角地區(qū),并得以推廣。其口感鮮嫩、質(zhì)地爽脆,是以嫩梢、嫩葉為產(chǎn)品的葉用萵苣,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鈣、鐵、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病蟲害少,是無公害蔬菜品種之一。
1 特征特性
葉片淺綠色,紋理粗,有光澤,有尖葉形也有圓葉形,葉細長平展,梗綠白色,質(zhì)脆,風味佳,具有抗寒、耐熱、耐風雨、抗病性強、蟲害少、產(chǎn)量高、采收期長等特點。從播種至始收期60~70天,可連續(xù)采收60天左右。
2 栽培要點
2.1 栽培季節(jié)
南方地區(q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最佳適播期為9~11月,夏季栽培須低溫催芽再播種育苗,冬季栽培應采用苗床育苗方式,宜嚴霜過后定植。北方地區(qū)根據(jù)當?shù)貧夂騺泶_定播種時間。
2.2 種子處理
甜嘜菜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在15~20℃,高于25℃或低于8℃不出芽,為提高其發(fā)芽率,一般采用低溫催芽方式。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放于清水中浸泡3~6 h,然后撈起瀝干,用濕紗布包裹,置于15~20℃冰箱催芽,2~4天,6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3 培育壯苗
甜嘜菜種子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忌過干或過濕;展開子葉后適當控制土壤水分,以防徒長;長出1~2片真葉時,適當間苗;3~4片真葉時,淋1~2次淡復合肥水,促其生長。如遇正午陽光猛烈,要采用遮陽網(wǎng)遮光育苗,早晚各澆水1次,防止土壤水分過干。
2.4 整地作畦
選擇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栽培。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或雞糞1 500 kg、復合肥50 kg作基肥,結(jié)合整地將土壤耙細耙勻,畦寬1.7 m包溝,畦高約25 cm。
2.5 定植
苗齡約30天,5~6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定植,株行距25 cm×
25 cm。定植應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盡量多帶土移植,淋足定根水。定植后加強水分管理,及時補苗。緩苗時如遇陽光猛烈,應適當搭遮陽網(wǎng)遮光,保證移苗后的成活率。
2.6 田間管理
定植后5~7天施1次淡復合肥水,使根系恢復生長;定植后15天左右,每667 m2施復合肥30 kg、尿素10 kg、硫酸鉀10 kg;定植后30天左右,噴施葉面肥1~2次。具體操作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控制施肥量及施肥時間。植株管理期間要注意水分供給,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采收前5天適當控制土壤水分。
2.7 病蟲害防治
甜嘜菜病蟲害相對少,移栽期主要蟲害為地老虎,可用300~500倍糖醋誘殺劑來防治;生長期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菜螟為害,可用2.5%菜喜(多殺霉素)懸浮劑1 000倍液、5%普尊(氟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10%稻騰(氟蟲雙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60%愛綠士(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 500倍液或斜紋夜蛾核多角體(10億個PIB/g)800倍液等噴施,可有效防治蟲害的發(fā)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霜霉病,白粉病可用25%乙嘧酚懸浮劑800倍液、30%翠澤(醚菌·啶酰菌)懸浮劑1 0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800倍液或25%凱潤(吡唑醚菌酯)乳油1 800倍液等噴施;霜霉病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60%百泰(唑醚·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8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8%金雷(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等噴施,效果明顯。
2.8 采收
定植后40天,株高40~60 cm即可收割,收割后澆水并追施氮肥,每隔25~30天收割1次,可收割2~3次。也可剝?nèi)~采收增加甜嘜菜的利用率,即不斷地剝?nèi)∑渫獠看笕~,留下內(nèi)部小葉讓其繼續(xù)生長,然后選取較嫩的莖葉上市,較老的莖葉用作飼料。一般選在晴天上午采收。如遇菜價好時,可讓偏大些再采收上市,以提高產(chǎn)量增加收益。
2.9 留種
采收2次后停止采收,或直接栽培不采收讓其抽薹結(jié)籽留種。成熟的種子為棕色或黑色,因種子較輕,易被風吹落,要及時采收。種植面積1 334多 hm2,產(chǎn)量15萬t,667 m2產(chǎn)值超2萬元,總產(chǎn)值4億元,產(chǎn)品主要銷往廣東、湖南等周邊省市,是農(nóng)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荔浦縣種植的茄子品種較多,主栽品種以萬豐紫紅長茄為主,年種植面積超萬畝,分春、秋兩季露地種植。
1 特征特性
萬豐紫紅長茄是廣西金卡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的雜交中熟紅茄品種,2008年由荔浦新科農(nóng)資服務部引種成功后推廣。該品種中熟,根系發(fā)達,株高100 cm、株冠80 cm左右,莖粗葉大,生長旺盛,耐肥抗倒,耐熱耐寒,田間表現(xiàn)高抗青枯病、較抗綿疫病,果實長棒形,果長35 cm,粗6~8 cm,單果質(zhì)量大于500 g,頭尾均勻,瓜條長直,果皮紫紅色、光澤好,肉質(zhì)白色、疏松少籽,商品性好,坐果率高,采收期長,667 m2產(chǎn)量高達7 500 kg。
2 生長條件
萬豐紫紅長茄生長適溫白天25~30℃,夜間15~20℃,15℃以下生長緩慢易落花,低于10℃新陳代謝失調(diào)。忌連作,適合在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栽培;長時間強光照,生育旺盛,花芽質(zhì)量好,茄果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忌澇怕旱,生長前期需水少,門茄坐果后需水量增多,對茄收獲后需水量最大;前期需氮量大,缺氮延遲花芽分化,花數(shù)減少;盛花期缺氮,短柱花多,掛果量少、產(chǎn)量低,后期茄果膨大需鉀量大。
3 高產(chǎn)栽培技術
3.1 消毒與催芽
667 m2大田用種量10 g,需苗床10~15 m2。春茄播種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苗期60~70天;秋茄播種期5~6月,苗期25~30天。播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 min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4 h消毒。當年產(chǎn)新種有休眠特性,催芽前要打破休眠,才能提高發(fā)芽率。方法是用1 g赤霉素(九二〇)對水2 kg浸種4~5 h,再用30℃溫水浸6 h,瀝干后用濕毛巾包好放在黑暗處催芽。有60%左右的種子裂口時播種。
3.2 苗期管理
10 m2苗床勻施500 g壯秧劑,噴灑敵克松(敵磺鈉)加敵敵畏消毒,施適量腐熟細碎農(nóng)家肥。種子用干細火燒土拌勻后播種,播后用干細土覆蓋。春播溫度低,播種后搭拱棚蓋薄膜保溫,夏、秋播種后床土上加蓋一層稻草,再用竹片起拱,蓋薄膜加遮陽網(wǎng)。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帶泥勻苗,保證幼苗均勻生長。定植前7天將薄膜或拱棚掀開煉苗。待苗長到5~7片真葉、苗高15~20 cm時可移栽定植。
3.3 起廂定植
選擇前作為非茄科作物的地塊,于種植前7~10天667 m2施熟石灰100 kg,深耕翻曬全層消毒;起廂前1~2天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1 500 kg,過磷酸鈣、漚熟花生麩、優(yōu)質(zhì)復合肥各25 kg作基肥;按
2 m包溝開廂,廂面寬1.2 m,按株行距70 cm×70 cm高畦雙行種植,667 m2栽950~1 000株。定植后淋足定根水,7天后667 m2用尿素5 kg對稀糞水淋施,及時查苗補缺。
4 水肥管理
生長期以氮肥為主,門茄坐果前,水肥管理以植株生長良好不徒長為原則;坐果后是需肥高峰期,對氮、鉀需求量大;現(xiàn)蕾前和坐果后結(jié)合培土667 m2施尿素、漚熟花生麩、硫酸鉀各25 kg,中后期每次摘果后追施硫酸鉀25 kg;坐果后適量施用高鉀沖施肥、蕓薹素內(nèi)酯,可提高果實品質(zhì),延長采收期,提高產(chǎn)量。開花前可適當干旱,有利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根茄坐穩(wěn)后,果實膨大期需水量大,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5 疏花保果
株高50 cm時插竹竿綁蔓整枝,門茄坐果后及時摘除門茄以下側(cè)枝,上部各分枝每一花穗下只留一側(cè)枝。栽培過密或生長茂盛的植株,應摘除部分葉片。萬豐紫紅長茄每個花穗連續(xù)開花4~6朵,只有1朵主花能長成茄子,要及時摘除后開雌花,集中養(yǎng)分供應,增加單果質(zhì)量,提高產(chǎn)量。
6 病蟲害防治
萬豐紫紅長茄常見病害有青枯病、綿疫病、黃萎病和褐紋病等。栽培上實行輪作、土壤消毒、防漬降濕、合理密植、增施鉀肥,可有效控制病害發(fā)生。黃萎病用40%根腐寧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2次。青枯病用絡氨銅水劑或青枯凈(葉枯唑)水劑灌根2~3次。綿疫病用 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3~4 次。褐紋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噴霧3~4次。
蟲害有紅蜘蛛和蚜蟲。蚜蟲用20%蚜克星(阿維·吡蚜酮)乳油8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防治。病蟲害高峰期每周對癥用藥1~2次。
參考文獻
[1] 黎振興,李植良,方紀珍.農(nóng)夫紫紅長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J].廣東農(nóng)村實用技術,2009(6):20-21.
[2] 王淑紅,崔占河.吉雜花長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科技致富向?qū)В?010(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