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靖仁
常言說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國宋代有百家姓,明代有千家姓,清代姓氏就更多了,已經(jīng)有五千三百余個了。據(jù)1997年2月的一些報刊上披露:由愛新覺羅·溥杰題寫書名的《中華姓氏大辭典》(袁義達(dá)、杜若甫合編)共收入中國姓氏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fù)姓4329個,還收入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這是目前收入中國姓氏最多的一部大辭典。
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之一,由于受漢族姓氏的影響,滿族和漢族一樣家家有姓,這一點,同蒙古族的情況不盡相同。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滿族的老“哈拉”原有六百七十九個(《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族有八大姓氏,即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鈕古祿氏,俗稱“從龍八戶”,其中,齊佳氏是高門大族,其余七氏原為清帝后族。這八大姓是僅次于皇族愛新覺羅氏以外的貴族姓氏。滿族的先人是女真,清代滿族人的姓氏同金氏女真人的姓氏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在每個家庭酋長(叫“穆昆達(dá)”)手里的家譜上都有明確記載。
金代的“古里甲氏”世居蘇完、葉赫、哈達(dá)、輝發(fā)、長白山、佛阿拉、沈陽、松花江等地七十余處,到了清代便成了“瓜爾佳氏”,所冠漢姓有關(guān)、白、石、鮑、汪等,呼和浩特市滿族的這五家姓,當(dāng)為“古里甲氏”的后裔。
金代的“蒲察氏”世居沙濟(jì)、長白山、黑龍江、富家、沈陽、撫順、黑山、鳳城等地,到了清代稱之“富察氏”,所冠漢姓有富、傅、付、李等。呼和浩特滿族富姓、傅姓、付姓、李姓,當(dāng)為“蒲察氏”后裔。
金代的“完顏氏”世居王家、英額、佛阿拉、興京、沈陽、黑山、章當(dāng)、撫順等地,到了清代雖然仍為“完顏氏”,但人數(shù)極少。這是因為在元滅金時,對女真人“唯完顏氏一族不赦”有關(guān)。完顏氏所冠的漢姓有王、汪等。呼和浩特市滿族王姓、汪姓,當(dāng)為“完顏氏”后裔。
滿族不但家家有姓、人人有姓,而且,由來已久,一般來說,每一姓都可追溯到金代。金代女真人姓氏漢化有一條發(fā)展公式:第一階段,只有女真名(不帶姓),這是純粹女真人風(fēng)俗習(xí)慣的表現(xiàn);第二階段,學(xué)漢族姓名,采用女真姓加女真名的方法;第三階段,采用女真姓加漢名的方法。
舊時,滿族習(xí)慣只稱滿名而不冠姓,這一點,同蒙古族等其他北方民族又相同,如多爾袞、薩布素等。進(jìn)一步漢化之后,便改為用漢名而不冠姓,如肅順、榮祿等。這樣便發(fā)生了一個問題,父與子的姓氏似乎不一樣了,比如清代有位將軍叫“福珠洪阿”,按漢族的習(xí)慣稱呼,簡稱為“福將軍”,他的兒子叫豫山,作知府,簡稱為“豫知府”。這樣“福將軍”的兒子似乎不姓“?!倍男樟恕霸ァ?。其實,“福將軍”和“豫知府”這父子二人都沒有改姓,他們的祖?zhèn)餍帐先允恰疤K完瓜爾佳”(關(guān)姓)。
滿族冠漢姓始于金代。滿漢兩族關(guān)系密切,早在金代女真人就既有女真姓,又有相應(yīng)的漢姓了,而且有條不紊,一脈相傳。據(jù)《金史語解》記載:
完顏氏,漢姓王。烏古倫氏,漢姓商、桑。
紇石烈氏,漢姓高。 徒單氏,漢姓杜。
女吳烈氏,漢姓郎。 兀顏氏,漢姓朱。
蒲察氏,漢姓李。 顏盞氏,漢姓張。
溫迪罕氏,漢姓溫。 石抹氏,漢姓肅。
奧屯氏,漢姓曹。 孛術(shù)魯氏,漢姓魯。
移剌氏,漢姓劉。 斡勒氏,漢姓石。
納剌氏,漢姓康。 夾谷氏,漢姓佟。
裴滿氏,漢姓麻。 尼忙古氏,漢姓于。
斡準(zhǔn)氏,漢姓趙。 阿典氏,漢姓雷。
阿里侃氏,漢姓何。 溫敦氏,漢姓空。
吾魯氏,漢姓惠。 抹顏氏,漢姓孟。
都烈氏,漢姓強(qiáng)。 散答氏,漢姓駱。
呵不哈氏,漢姓田。 烏林答氏,漢姓蔡。
仆散氏,漢姓林。 術(shù)虎氏,漢姓董。
古里甲氏,漢姓汪。
金代女真人采用漢姓有一定規(guī)律,一般以取字、取音和取義三者為最多。
取字是指取女真姓氏(哈拉)漢譯后的一個字為姓。如:“孛術(shù)魯”取“魯”字為姓,“溫迪罕”取“溫”字為姓。
取音是說取與女真姓氏相同或相近的音為姓。如:“徒單”取“杜”為姓,“孟顏”取“孟”姓。
取義指取女真姓的含義,用相近的漢姓借代為姓。如:“尼忙古”是女真語“魚”的意思,便取“于”為姓;“阿典”是“雷”的意思,以“雷”為姓;“兀顏”是“豬”的意思,便取“朱”為姓;“女奚烈”是“狼”意思,便取“郎”為姓。
清代的滿族大都沿用了金代女真人的姓氏(哈拉)規(guī)律,但是,以上規(guī)律也有被破壞的時候,尤其是金和清之后,女真人和滿洲人因害怕民族仇殺而倉促改名換姓,這就是造成今天滿族姓氏不統(tǒng)的主要原因。
滿族冠以漢姓始于金代而盛于清代。辛亥革命后一段時間強(qiáng)迫旗人改漢姓,有的人因忘了祖宗哈拉(也稱“老姓”),便從漢文《百家姓》上找字來姓,于是滿族原有的冠姓規(guī)律因此大亂,呼和浩特市滿族的姓氏也在此時混雜起來。呼和浩特市鑲黃旗滿族岳明安,他家老姓本是“格齊勒”,應(yīng)冠漢姓“葛”,其父名叫葛岳尼賀。清末民初,他家因怕民族迫害,便取父名第一字“岳”字為姓了。鑲黃旗滿族佟樹藩的胞弟卻姓了“索”,叫索樹芬,這是因為“過繼”索家的緣故。滿族知名人士關(guān)德廣的長子關(guān)洪文(即關(guān)洪生之長兄)卻改了姓名叫沙文良,據(jù)說是因為他升學(xué)時借了“沙文良”的學(xué)歷證的緣故。
清代乾隆年間,有一本專門記載滿族姓氏的書叫《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分記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姓氏。其中“滿洲八大姓”是佟、關(guān)、馬、索、齊、富(傅)、那(南)、郎。這八大姓在呼和浩特新城滿族中皆而有之,其中尤其以關(guān)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