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杜寶齊
給“老年食品”把把脈
策劃執(zhí)行:杜寶齊
中華民族講究“孝”字當頭,只要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看望老人便成為人們的必備項目。有需求就有市場。去商場、超市走一圈,腦白金、氨基酸片、螺旋藻片等老年人保健食品上架在各大超市、藥房的顯著位置,餅干、奶粉、豆奶粉、燕麥等日常食品也不甘示弱,貼上“老年專賣”,便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光。
這打出的老年牌究竟是貼心還是噱頭?“家”人們在購買相關產(chǎn)品時是不是很容易就受影響?有哪些秘密我們不知道?老年食品細分的背后,意味著我們生活品質(zhì)的提高?
本期專題,咱來一探究竟。
認為老年食品是“噱頭”不主動購買的觀點:
1.營養(yǎng)配比上并沒有什么可靠的依據(jù),只是在銷售時夸大“無糖”“高鈣”等賣點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2.價格比正常規(guī)格更高了,并不實惠。
3.很少有專柜,即使有種類也太少,除了豆奶粉就是芝麻糊,想買不那么硬的牛肉干,少加糖的話梅,卻找不到。
4.都是孩子“特意”購買,自己并不會主動去尋找“老年標簽”。
認為老年食品更“科學”主動購買的觀點:
1.“老年人專用”標簽食品就如同專供兒童食用的奶粉一樣,是根據(jù)特定人群定制的。
2.有品質(zhì)的大商家都會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地方,此類食品更有保障和針對性。
3.現(xiàn)在網(wǎng)絡特別發(fā)達,實體店里雖然少有,但是網(wǎng)上比較全,特別在國外,老年食品細分的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