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黃淮學院 天中歷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駐馬店 463000)
?
柏國史跡稽考
劉海峰
(黃淮學院 天中歷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摘 要:柏為我國一古老姓氏,其始祖應追溯至柏皇氏,原始地望應在今河南省西平縣。三皇五帝時期,從柏皇到柏高,柏國綿延不絕,其國君主要擔任天子神職,主掌宗廟祭祀兼禮儀官,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關鍵詞:柏姓;柏皇氏;柏高;柏子國
宋代所排《百家姓》中,“柏”姓列第37位,為我國大姓望族之一。宋元之際,馬端臨《文獻通考·輿地考·古豫州》認為“春秋時可考者四十國”,其中有柏國,可見柏國之古老。但時至今日,柏姓、柏國史跡撲朔迷離,實有源流考鏡之必要。
(一) 關于柏姓始祖的爭論
關于柏姓始祖,自古以來就有爭論,綜合古今文獻,大抵有柏皇氏、柏亮父、伯益、柏高四位:一是柏皇氏,如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認為“柏氏,古帝有柏皇氏,其后稱柏氏”[1]474。《路史》《中國姓氏尋根》《中華萬姓溯源》等大多數(shù)文獻均持此說。二是柏亮父,又稱“柏夷亮父”“柏亮”“柏夷亮”,如清嘉慶年間《重修汝寧府志》認為“黃帝有熊氏之裔柏亮父父子為帝師,肇封于柏,為柏子國地”[2]9。《古今姓氏書辨證》《中國姓氏大全》《駐馬店通史》等均持此說。三是伯益,如《柏國姓氏尋根》認為“柏,出自嬴姓,以名為姓。柏翳,又稱伯益,是虞舜的大臣,佐禹治水有功而被舜賜“嬴”姓,任虞官,其后代以其名柏為氏”[3]274。四是柏高又名“柏皋”“柏子高”“柏成子高”“伯高”“柏成子”,如《萬姓總譜》認為“柏,《左傳》記載有柏子國,柏子國的后代因以國名為姓”[4]325?!渡胶=?jīng)》《通志》《華夏姓氏考》等均持此說。
考察古今文獻,以“伯益”為柏姓始祖的證據(jù)最為單薄,但是這一結論又不能輕易否定。一則,《史記》所載伯益就是“柏翳”,如《史記·秦本紀》說:“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柏翳,舜賜嬴姓?!倍t,古籍中“柏”與“伯”相通,如《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釋文》195(C56)片記載:“復兄弟、孝(季)父、柏(伯)父妻、御婢,皆黥為城旦舂。復男弟兄子、孝(季)父、柏(伯)父子之妻、御婢,皆完為城旦?!睂嶋H上,《尚書》最先稱“伯益”,《世本》最先稱“柏翳”,指的都是同一個人,清代學者趙翼在其《陔余叢考·卷五·史記一·伯益、伯翳一人》中已經(jīng)有詳細考證。三則,河南西平縣有地名“呂店”,呂店原名“呂墟”,其中“呂”之本義按照《說文解字》解釋為“呂者,膂也”,意思就是伯益輔助大禹治水有功,成為舜和禹之“股肱”。呂店偏偏就在當今的柏國故城附近,說明伯益確實是柏姓先祖之一。
(二) 柏亮父、伯益、柏高等均無法取代柏皇氏
從上述柏姓四位先祖來看,柏皇氏歷史最為久遠,屬于“三皇”時代,即“三墳”所載氏族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人皇”之一;柏亮父屬于黃帝、顓頊時代的歷史人物;伯益屬于舜、禹時代的歷史人物;柏高則屬于柏國國君的泛稱。柏亮父不適宜作為柏姓始祖。柏亮父是顓頊帝師,柏亮父之子柏招(又稱“柏昭”)亦為帝嚳之師,如果柏亮父作為柏姓始祖,柏招也應該作為柏姓始祖。伯益也不適宜作為柏姓始祖。伯益主要是“伯”姓始祖,與他同時代還有一位著名歷史人物——伯夷,如果把伯益作為柏姓始祖,那么伯夷怎么辦?柏高也不適宜作為柏姓始祖。歷史文獻中,柏高的身份撲朔迷離?!豆茏印さ財?shù)篇》記載柏高為黃帝時代人物,即“黃帝問于伯高”;而《莊子·天地篇》記載柏高為堯時代人物,即“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禹時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山海經(jīng)·海內經(jīng)》記載柏高是西周中期人物,即“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關于柏高的身份,唯一能解釋通的是,柏國是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從遠古的“三皇之際”到西周初年,一直以氏族部落或方國存在,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最初叫柏皇氏,黃帝以后改稱“柏高”。
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不論是柏亮父、柏招還是伯益、柏高,其歷史年代均晚于柏皇氏,這是不爭的事實。柏皇在此,諸神退位。
(三) 柏姓始祖定位于柏皇氏較為允當
柏姓之所以成為我國古老的一個姓氏,首先與“神性”柏樹有關。在古人看來,柏樹,上通天、中通神、下通祖先?!鞍亍弊直玖x,《爾雅·釋木》曰:“柏,椈?!薄墩f文解字》曰:“柏,鞠也。從木白聲,博陌切?!薄皸弧奔窗貥涞膭e稱,柏樹因性堅致、樹高大,有脂而香,故古人視為“神樹”,破為暢臼,用以搗和祭祀盛酒,在所有樹種中,尊位僅次于“松樹”。
祭神、祭天之木器用柏木?!墩撜Z·八佾》載:“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薄栋谆⑼x·五祀》載:“太社唯松,東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庇纱丝芍?,在古人眼里,柏樹是僅次于松樹的“神樹”,柏樹不但以其高大威猛作為統(tǒng)治萬民(即“使民戰(zhàn)栗”)的樹種圖騰,而且是祭祀天神、祭祀祖先的主要“樹神”。
天子或諸侯所乘車、舟用柏木。《周禮·冬官考工記》:“柏車轂長一柯,其圍二柯,其輻一柯……柏車二柯凡為轅三,其輪崇?!薄对姟ぺぐ刂邸吩唬骸巴x逮逮,不可選也。”按照古禮規(guī)定,天子所乘車、舟木質用松木,諸侯用柏木,士人用一般樹木。柏木之車、舟是諸侯身份地位的象征。
天子或諸侯之棺槨用柏木?!抖Y記·檀弓上》載:“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柏槨以端,長六尺?!薄抖Y記·喪服大記》記載得更清楚:“君松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白虎通義·紼冕》載:“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由此可見,柏木之棺槨是天子或諸侯地位的象征。
古人敬畏天、神,重視天人合一、神人合一,故凡能通天、通神、通祖先者均被視為神物?!吧健笔翘烊讼嗤ǖ碾A梯,無山之地,高大之“柏樹”就是天人、神人相通的階梯,一如《山海經(jīng)·海內經(jīng)》所載:“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睆姆耸系近S帝再到堯舜禹,原始先民須臾不敢違天命、違神靈,這是“柏氏”為什么從一開始就是諸侯大姓、名賢輩出的原始起因。
中國歷史要籍大都把“柏皇氏”視為柏姓始祖,部分文獻見表1。
表1 視“柏皇氏”為柏姓始祖的部分文獻
由表1可知,在中國歷史要籍中,柏皇氏地位很顯赫,基本處在前五位,從公府官書到私家雜乘,大都把柏皇氏視作柏姓始祖,今人沒有推倒眾多古籍所載柏姓始祖柏皇氏的鐵證。在結繩記事年代,柏皇氏因“神性柏樹”而成為一個顯赫的氏族部落,則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姓氏始祖應當追根溯源,柏姓之根源就是柏皇氏。
至于羅泌《路史》卷六所謂“柏皇氏,姓柏,名芝,是為皇柏”之說,則基本可以證偽。在羅泌看來,柏皇氏是一位“姓柏名芝”的具體人物。事實上,柏皇氏與遠古女媧氏、伏羲氏、神農氏一樣,都是一個氏族部落聯(lián)盟的名稱,而不是具體歷史人物。把柏皇氏看作一位具體歷史人物的最早典籍是北宋張君房編撰的道家類書《云笈七簽》(《大宋天宮寶藏》精華本),《云笈七簽·卷一百一·紀傳部·紀二·三天君列紀》載:“上清真人總仙大司馬長生法師主三天君,姓柏成,諱欻生,字芝高,乃中皇時人?!蹦纤瘟_泌吸收《云笈七簽》記載內容并加以改編,就把柏皇氏變成一位“姓柏名芝”的歷史人物。
綜合歷史要籍也可以得出結論:歷代柏皇氏地位之所以顯赫,主要因其擔任“神職”(或稱之為“國之巫師”“國師”)。柏皇氏為伏羲氏族之一支,屬炎帝后裔,以太陽神為崇拜對象,繼承的是伏羲氏族的先天八卦,從柏皇氏“樂六龍”“駕六龍”(即乘龍飛天)到“五帝”時代柏亮父、柏招作“帝師”,再到西周時期柏冏作“太仆正”,都是做通天、通神、通祖先的神職官。從小學訓詁角度看,銘文及大篆的“柏”字,下邊為“木”,即柏樹;上邊為“⊙”,即太陽,說明柏樹是“通天、通神”之樹。
(一) 關于柏姓原始發(fā)祥地的爭論
關于“柏姓”原始發(fā)祥地的爭論,目前主要有河南西平說、河北柏鄉(xiāng)說、河南陳留說和河南舞鋼說。持河北柏鄉(xiāng)說者,如何光岳認為:“柏人、柏鄉(xiāng)、柏肆都相鄰,附近有堯山、唐山、堯城,系帝堯活動之地,而柏陵近于唐縣、望都,也是堯的起源地。這一組以柏為名的地方,當系柏人的始居地?!保?]77何氏之說,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訓詁常識,當今的“柏鄉(xiāng)”地名源于戰(zhàn)國和漢代的“柏人”地名,“柏人”之義即“柏國后人”,正好說明“柏鄉(xiāng)不是柏姓的發(fā)祥地”,是古柏國后人的一支在春秋末年遷移到河北柏鄉(xiāng)的結果。持河南陳留說者,最早見載于北宋歐陽忞《輿地廣記》“皇柏山,在開封陳留縣”。事實上,開封陳留,根本就沒有山,再者,《輿地廣記》主要是說明伏羲氏居皇柏山,而不是柏皇氏居皇柏山,陳留可作為伏羲氏始居地而不可作柏皇氏始居地。持河南舞鋼說者,主要是1987年在舞鋼發(fā)掘一古城,有不少冶鐵遺址,當?shù)匾恍W者就認為是“柏國古城”,不足為憑。該遺址考古發(fā)掘時,中國科技史協(xié)會金屬史專業(yè)委員會也只是認定其為古代冶鐵遺址之一,并沒有說該遺址就是柏國故城,舞鋼市文化局考古專業(yè)工作者張振英坦承:“古柏國都城的準確位置在哪里一直沒有定論?!保?]
(二) 歷史文獻有充分記載柏姓原始地望在河南西平縣
關于柏姓原始地望,不論是陳留說,還是柏鄉(xiāng)說、舞鋼說,文獻證據(jù)均較薄弱,且不具權威性。相反,河南西平說文獻證據(jù)則比較詳實。從歷史文獻來考察,絕大多數(shù)古代學者均認為河南西平是古柏發(fā)祥地,部分文獻見表2。
表2 視河南西平為古柏發(fā)祥地的部分文獻
上述文獻涉及的學者有應劭、范曄、酈道元、歐陽修、郭守敬、馬端臨等,都是古代大學問家,尤其是東漢應劭,本身就是汝南郡人,對漢代柏國地望汝南西平的記載應該最具權威。
(三) 考古與文物資料能夠證明柏姓原始地望在河南西平縣
從考古學來看,自1984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西平縣呂店鄉(xiāng)董橋村陸續(xù)發(fā)現(xiàn)“董橋遺址”,該遺址南北約600米,東西約800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涵蓋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東周文化、漢文化等文化層,正好涵蓋從柏皇氏到柏子國長達數(shù)千年的時間段。這是河北柏鄉(xiāng)、河南陳留、河南舞鋼都不具備的文化遺址,也是古柏國在河南西平的鐵證之一。其考古發(fā)掘結論則明確該地為柏國故地,并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橋新石器遺址是近年在西平縣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以仰韶文化為主,而又有龍山、二里頭、東周、漢等多種考古學文化共存的古聚落遺存,面積近50萬平方米。該遺址不僅面積較大,而且延續(xù)時間較長,因而2006年6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采集的近百件仰韶文化遺物看……陶器主要有鼎、甕、罐、盆、缽、碗、杯等……西平縣西周之世為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春秋時期,為柏國,子爵,后為楚兼并?!保?]
從地上文物來看,據(jù)高蔚《西平·柏國·柏皇氏略考》所記:“蜘蛛山位于西平縣酒店鄉(xiāng)南10里,東北距柏國故城25公里左右……古史記載,伏羲的祖先為蜘蛛?!侗阕印吩疲禾粠熤┲搿梢娭┲肷矫值膩碓磁c柏皇氏遺族關系密切。柏人不忘始祖,便把柏國境內之一座山命名為蜘蛛山,亦可稱為皇人山、伏羲山……柏人祭拜祖山,當為不爭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直到現(xiàn)在,蜘蛛山上仍供奉著祖師爺……柏人崇尚柏樹,高大古柏為皇柏,以柏為圖騰?,F(xiàn)其遺俗眾多,祖冢、祖宇廣植柏樹為證……蜘蛛山頂有祖師殿舊址,西平縣舊志載為祖師廟,廟中供有祖師爺牌位……祖師殿東北側,有一峰,名始祖峰,據(jù)傳為柏皇始祖的化身?!保?]3-4
在河南西平,民間有眾多關于柏皇氏、祖師爺、蠶神嫘祖的民間傳說,茲不一一贅述。至于說柏國原始發(fā)祥地的具體地點,由于遠古先民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而經(jīng)常處于“流動”狀態(tài),柏國原始發(fā)祥地應定位在以“呂店”為中心方圓50里內。呂店北出山鎮(zhèn)自古及今流傳有“柏皇墓”的傳說故事,且在本區(qū)域之內,因此基本可以認定:柏姓原始發(fā)祥地,應在當今河南省西平縣出山鎮(zhèn)或呂店鄉(xiāng)(八百里伏牛山之出口,稱之為“出山”)。
柏氏系我國河南西平西部一個古老氏族,其始祖為柏皇氏。母系氏族公社末期,柏皇氏為女媧氏族部落聯(lián)盟重要一支,因緊鄰女媧氏族而深受女媧文化影響。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柏皇氏成為中原部落聯(lián)盟一個重要氏族。伏羲時代,柏皇氏為伏羲氏族(大庭氏)重要一支。世代相傳,首領均稱柏皇氏,以柏木為德,掌通天、通神、通祖先之神職。以“駕六龍”“樂六龍”(《漢書·禮樂志》)贊襄伏羲氏族確立先天八卦文化、龍文化,以“白龜、蓍草占卜”推動伏羲氏族確立神文化和巫文化,以“善政”“尊禮”奠定中國道文化,使伏羲氏族成為當世最強大之氏族部落聯(lián)盟,成就了伏羲氏“東方人文始祖”之位。當世之時,先天八卦文化為天下最先進文化。神農時代,柏皇氏又為炎帝(神農氏族首領世代皆稱炎帝)部落聯(lián)盟重要一支,仍世掌神職,輔助炎帝種植五谷、豢養(yǎng)家畜,使中國逐步進入農業(yè)文明時代。自伏羲氏族至神農氏族,柏皇氏世代相傳二十世(《世本》載“柏皇二十世”),以神職輔助伏羲、神農治理天下,“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莊子》卷四)。除輔助伏羲、神農外,歷代柏皇氏以善政治理柏氏部落,使柏氏民風純樸(《全陳書》卷四載“柏皇、大庭,鼓淳和于曩日”),世稱柏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罰而人自齊,不賞而人自勸;不知怒,不知喜,俞然若赤子”(《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卷一);“未使民,民化;未賞民,民勸,此皆古之善為政者也”(《太平御覽》七十六);以“恭而博交”初步建立中國禮文化,世稱“伯者辯也,言其能柏,然笱(后)禮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后古佚書·五行》)。歷代柏皇氏,以其神職和善政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神農末年,炎帝榆罔侵凌諸侯,百姓涂炭,天下漸亂,蚩尤部落起兵反抗炎帝。柏皇氏及其周邊部落轉而支持軒轅有熊氏部落(今河南新鄭),柏皇氏東鄰西陵氏女“嫘祖”(后世尊稱其為“蠶神”)、南鄰方氏(今遂平縣嵖岈山,古之房國,“方”通“房”)女“方雷氏”相繼嫁與有熊氏國君公孫軒轅,成為公孫軒轅之正妃、次妃;柏氏族人柏常則為公孫軒轅之地官(相當于后來的司徒宰相)。因柏皇氏世掌神職,影響巨大,致使眾多炎帝所屬部落脫離炎帝轉歸軒轅部落,神農炎帝逐漸衰弱,而普通之軒轅部落則迅速強大。嫘祖、柏常勸導公孫軒轅內修德、振兵、任賢、播百谷、植農桑、興嫁娶、尚禮儀、撫恤生死,外聯(lián)合羆貔貅虎諸部落,吊民伐罪,與炎帝榆罔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炎帝臣服。蚩尤作亂,輔弼軒轅聯(lián)合炎帝及其他部落與蚩尤部落又戰(zhàn)于逐鹿之野,擒殺蚩尤,天下復歸太平,一統(tǒng)華夏。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炎帝而為天下共主,以土德王,土色黃,是為黃帝。
黃帝時代,因柏皇氏族、西陵氏族、方雷氏族與軒轅氏族關系密切,黃帝以柏亮父為顓頊之師(顓頊為嫘祖第二子昌意之子);因柏氏地位尊貴,時稱柏氏神職為“伯高”(即柏高、柏皋)。此外,作為世襲神職,柏氏首領伯高仍充當天子神師,常伴隨黃帝、嫘祖巡幸四方,“黃帝曾問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為之有道乎?伯高對曰:請刈其莞而樹之,吾僅逃其蚤牙。則天下可陶而為一家。黃帝曰:若此言可得聞乎?伯高對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鈆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管子·地數(shù)篇》第七十七)。奉勸黃帝:治國之道,當開荒種地、減除諸侯、開礦冶鐵、鍛造兵器,以作長治久安之策。柏氏部落冶鐵有術(附近發(fā)現(xiàn)有大型冶鐵遺址),鼓勵黃帝冶鐵制兵器、制農具,以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黃帝一統(tǒng)天下,敬天畏神,注重天人合一,曾求教柏高“天人合一”之道,《山海經(jīng)·海內經(jīng)》載“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薄坝心?,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璤爰過,黃帝所為?!薄睹鼩v記序》載:“皇伯出博桑之陽,駕云龍上下?!卑馗吒嬉蕴烊穗A梯,一是肇山,二是柏樹,登山、登樹皆可告天,乘云龍而能飛天,“敬天愛民”即是大道。
顓頊時代,顓頊帝又以柏招為帝嚳之師(帝嚳為嫘祖長子玄囂之孫高辛)?!邦呿準軐W于錄圖,高辛問道于柏招”(《晉書》卷二),“顓頊師伯夷父一云學乎綠圖,帝嚳師伯招一云學乎赤松子”(《冊府元龜》卷三十八),以此知,柏亮父主要向顓頊帝傳授《河圖》《洛書》,柏招主要向帝嚳傳授伏羲氏、神農氏之道文化(天道、地道、人道,即治國治民、天人合一之道)。自黃帝、嫘祖始,柏氏與黃帝軒轅氏世代聯(lián)姻,地位顯赫。
唐堯時代,柏高(柏氏首領均稱“柏高”)世襲神職,被堯命為秩宗(相當于后來的禮部尚書,掌宗廟祭祀和天下禮儀),故《尚書·堯典》有“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柏高因功被堯正式封為諸侯,“柏成氏,伯成子高,堯時諸侯也”(《通志·氏族略》)。按照伯、仲、叔、季排列,柏侯屬于“伯侯”,地位極高。
虞舜時代,柏高世襲神職,為柏侯。柏氏族人柏夷(即伯夷)被舜命為秩宗,掌天下禮儀和宗廟祭祀,故《尚書·舜典》有“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之說。舜還任命柏氏另一族人柏翳(即伯益,又名“大費”,因善于畜牧、狩獵、鑿井而受舜重用)與伯夷一起輔助大禹治水。當世之時,黃河無河道(春秋以后黃河才有河道),每逢夏季,河水漫灌,中原大地一片水鄉(xiāng)澤國,十分不利農業(yè)發(fā)展。大禹主要負責治理黃河,而伯夷、伯益主要輔助大禹治理汝河(即女河、女祖之河,因女媧、嫘祖女祖而得名,臨近柏國,古汝河發(fā)源于今河南嵩縣,在今正陽縣南部注入淮河,是連接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的最重要河流)和漢水,故孟子曰:“大禹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9]94。即大禹與伯益、伯夷治理汝河、漢水,使汝河水順利流入淮河,漢江水順利流入長江。汝水、漢水之治理,不但使廣大豫東、豫南、鄂北成為沃野良田,而且通過汝河、淮河、漢水把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貫通起來,便利南北交通和民族融合。古之“中國”,以淮河為界,汝水、漢水治理后,江南各夷自此成為華夏族一部分。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舜賜之皂游(黑色旌旗)、姚姓玉女,并賜“贏”姓,故《史記·秦本紀》記載其事云:“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游,爾后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伯益也成為后來“贏”姓始祖。
夏禹時代,柏高仍世襲神職,為柏侯,后因不滿夏禹武力奪取天子位,大行賞罰,與民爭利,決定辭諸侯與神職而歸隱耕田?!秴问洗呵铩な丫[第八·長利》詳載其事:“舜授禹,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至于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愉愉其如赤子。今賞罰甚數(shù),而民爭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協(xié)而耰,遂不顧?!卑馗咿o諸侯而歸隱,體現(xiàn)其高士亮節(jié),故《淮南子》贊其:“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天下高之。”[10]327柏高辭諸侯之后,伯益繼續(xù)輔弼大禹治水,功高,當繼天子位,而大禹屬意其子啟,伯益為避禍,遂隱居箕山之陽(今河南登封南)。夏啟繼位后,伯益終被害(《古本竹書紀年》)。
柏高歸隱、伯益被殺,遠古柏國自此日漸式微。武王伐紂建周后,封姬度(文王第四子)于蔡(今上蔡),并重新啟用柏國后人,恢復柏國諸侯位,但改為子爵,即子爵諸侯國(周代封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級),是為柏子國。國君柏冏曾擔任周王室的太仆正(《中國姓氏大全·柏》),實際上還是掌神職兼禮儀官。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于驪山,西周滅亡,周平王繼位,次年遷都洛邑(今洛陽),是為東周。
春秋初年,楚國勢力伸向淮北之地,柏國與蔡國(今上蔡)、道國(今確山)、房國(今遂平)等在楚師不斷侵襲下陸續(xù)依附于楚,但由于自身為中原諸侯,柏國不時與齊、宋、晉、秦聯(lián)盟對抗楚國。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齊桓公聯(lián)合魯國、宋國、陳國、鄭國等諸侯之師進駐柏國,并在柏人幫助下,擊潰蔡國,迫使楚、蔡與齊國訂立了歷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
周惠王二十三年(前654年),“楚斗谷于菟滅弦,弦子奔黃。于是江、黃、道、柏,方睦于齊,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設備,故亡?!保ā洞呵镒笫蟼鳌べ夜迥辍罚┫?、黃均在今河南省潢川縣境內,江、黃、道、柏、弦皆為“贏”姓諸侯,內則互相聯(lián)姻結成聯(lián)盟,外則聯(lián)合齊國,共同對抗楚國。弦國滅亡,對柏子國是重大打擊。周襄王四年(前648年),“黃人不歸楚貢,冬,楚人伐黃”(《春秋左氏傳·僖公十一年)。自此,淮河以南“贏姓”諸侯被楚國蠶食殆盡。齊桓公死后,晉文公繼為霸主,在此情況下,柏、房、道、蔡等小國為求生存,只好南北逢源,即每年不但北貢晉、宋、秦,而且南貢強楚。
周景王十四年(前531年),楚王在申(今信陽)誘殺蔡靈侯。楚公子棄疾率軍攻下蔡都,蔡國并入楚國版圖。作為蔡國之附庸國,柏國、道國、房國同時被滅。柏國亡后,柏人四處逃散,大部分柏人被楚軍強行遷入柏子山(今湖北麻城一帶)。另外,一部分柏氏遺民則北遷柏地(今河北柏鄉(xiāng)縣),河北柏地遺民為不忘故土,稱“柏人”(即“柏國后人”之義)。。
20余年后,南遷之柏人幫助吳師擊敗楚師,一度攻進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國君闔閭在伍子胥、伯嚭(即柏嚭,原柏國貴族,先入楚,后入?yún)牵?、夫概(闔閭之弟)支持下,應蔡國(復國后之蔡國,今新蔡縣)、唐國(今河南唐河)之請,出兵伐楚。是年十一月,吳、楚兩軍在柏舉(柏子山與山下舉水合稱“柏舉”)對峙,吳、蔡聯(lián)軍五戰(zhàn)五捷,乘勝攻入楚都。柏舉一戰(zhàn),楚國幾乎滅亡。吳、蔡聯(lián)軍正是在柏人幫助下才獲全勝,故《淮南子·詮言訓》曰:“楚勝乎諸夏,而敗乎柏舉”。后來,楚國在秦國幫助下很快復國,柏舉柏人逃入大別山,后定居山中,今湖北麻城東北30里大別山中仍有柏子塔存世。
北遷之柏人,繼續(xù)在河北繁衍生息。40年后,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齊國進攻晉國,攻破晉都城邯鄲,并占領邢地等地,但并未侵占柏人地,齊國反而把晉國內奸荀寅送至柏人地(《春秋左氏傳·哀公四年》)。次年春,晉國圍攻柏人,索要荀寅、士吉射等齊國內奸,荀寅、士吉射奔齊,晉國攻破柏人地,廢除柏人邑,設置柏人縣,委派行政長官治理,古柏國自此消亡。此時已進入春秋末期,距《春秋》絕筆僅僅10年。
參考文獻:
[1]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2]河南省汝南縣志編纂委員會.重修汝寧府志[Z].內部資料,1983.
[3]河南省西平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柏國姓氏尋根[Z].內部資料,1988.
[4]陳士元.萬姓總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5]何光岳.古代柏國考[J].河北學刊,1987(3).
[6]王崗.冶鐵重地柏國故城位置確定[N].平頂山日報,2010-02-23.
[7]中華文化遺產(chǎn)駐馬店篇——董橋遺址[EB/OL].(2007-03-16)[2015-05-11].http://zzlqs.blog.163.com/blog.
[8]高蔚.西平·柏國·柏皇氏略考[M]//西平旅游.北京:北京華文出版社,2004.
[9]孟子[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1.
[10]淮南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牛建兵〕
中圖分類號:K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5261(2016)02-0099-06
收稿日期:2015-07-06
基金項目:河南省中原民俗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基地培育基地科研項目
作者簡介:劉海峰(1965―),男,河南平輿人,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