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勇
摘要:本文介紹了在已有建筑物發(fā)生傾斜時,通過實例采用勘查手段查明發(fā)生傾斜的原因,根據已有建筑物的基礎情況選擇合理的基礎加固方法。該案例采用樹根樁對既有建筑物的基礎進行加固,經過基礎加固的設計、施工,最終達到理想處理效果。
關鍵詞:已建建筑物;傾斜;基礎加固;樹根樁
該已建建筑物占地面積約12.0m2×9.0m2,設計樓高6層,要求設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50KPa,主體結構已施工完成2年,目前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向東南側發(fā)生傾斜,傾斜變形(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15cm)與其距離的比值)為0.01,而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多層建筑整體傾斜Hg≤24m為0.004,傾斜變形超出允許值2.5倍。
1. 地基基礎情況
為查明建筑物產生傾斜的原因,受業(yè)主的委托,沿建筑物周邊的場地進行鉆探,在建筑物周邊共布置了4個鉆孔,鉆孔深度均要求鉆至巖面。
經鉆探揭露:第一層為人工填土及耕土,厚度0.60m~2.00m。第二層為粉質黏土,分布于ZK2、ZK4孔中,埋深0.80m~2.00m,厚度1.00m~1.40m,qs=10kPa,承載力為120kPa。第三層為淤泥質土,分布于ZK1、ZK2,埋深1.50m~2.20m,其厚度為0.50m~1.30m,qs=6kPa,承載力為30kPa。第四層為粉砂,分布于ZK1,埋深2.00m,厚度3.40m,qs=10kPa,承載力為80kPa。第五層為含黏性土粗砂,4個孔均分布,埋深0.60m~5.40m,厚度0.50m~7.90m,qs=20kPa,承載力150kPa。第六層為粉質黏土,分布于ZK1、ZK2、ZK4孔,埋深4.00m~7.00m,厚度1.30m~3.00m,qs=25kPa,承載力160kPa。第七層為含黏性土粗砂,分布于ZK1、ZK2、ZK4孔,埋深6.90m~9.60m,厚度0.40m~1.00m,qs=20kPa,承載力160kPa。第八層為殘積層,4個孔均分布,埋深7.90m~10.00m,厚度1.60m~3.70m,qs=25kPa,承載力160kPa。(見建筑物鉆孔布置平面圖圖1和工程地質剖面圖圖2)。
2. 建筑物產生傾斜原因
該建筑物基礎采用條形基礎(詳見基礎平面圖3),基礎埋深2.00m,可以看出基礎埋置于不同的地基土上(ZK1在弱軟的粉砂層、ZK2在弱較的淤泥質土、ZK3、ZK4在含黏性土粗砂上),為不均勻地基。北側(ZK3、ZK4孔)持力層為第五層含黏性土粗砂,其承載力達到150kPa,可以滿足上部荷載的要求,南側(ZK1、ZK2孔)基礎下面存在淤泥質土和粉砂等軟弱土,其地基承載力小于120KPa,所以出現(xiàn)了房屋向東南傾斜,產生不均勻沉降。
從以上情況分析,產生房屋出現(xiàn)傾斜、不均勻沉降的原因是由于地基中存在淤泥質土等軟弱土所致。
3. 基礎加固方法的選擇
對于已有建筑物地基基礎加固方法有很多種:基礎灌(注)漿加固、加大基底面積法、基礎減壓和加強剛度法、錨桿靜壓樁法、樹根樁法等。各加固方法比選如下。
3.1 灌(注)漿加固法:由于淤泥質土的滲透性差,在灌(注)漿加固時會在漿體凝固之前加速建筑物沉降,處理效果不能達到加固要求。
3.2 基礎減壓和加強剛度法,由于室內外基本沒有外加的壓力,基礎減壓實現(xiàn)不了。要增加縱、橫向的基礎梁的空間剛度也比較難,加強剛度法也實現(xiàn)不了。
3.3 靜壓樁法,由于機械設備寵大,沒有足夠空間施工操作,不適合該已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
3.4 樹根樁法可以加大基礎底面積以及基礎深度,且樹根樁具有以下優(yōu)點:
3.4.1 由于使用小型鉆機,所需施工場地小,原基礎不受干擾;
3.4.2 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處理。
3.4.3 施工時因樁孔很小,故對墻身和地基土都不產生任何附加應力,不改變建筑物原來力的平衡狀態(tài)。
3.4.4 施工時噪聲小,振動也小,不會給原有結構物的穩(wěn)定帶來任何危險。
故選擇采用樹根樁法,在既有建筑物產生沉降的地段條形基礎的外緣進行布置,然后加寬基礎,以達到降低不均勻沉降要求。
4. 樹根樁的設計
采用Φ50mm的樹根樁,沿既有建筑物產生沉降地段條形基礎的縱向和橫向側邊布置(見圖4),原基礎寬度分別為2.00m、2.50m、2.00m,原基礎長度均為13.00m,通過樹根樁使縱向加寬至3.00m,橫向加長14.00m,按ZK1、ZK2的地層情況計算,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可達300KN。樹根樁與條形基礎連成一體,以達到控制不均勻沉降,共布置28根樁。
4.1 樹根樁為小型鉆孔樁,其單樁豎向承載力除按地基巖土條件確定外,樁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樁的承載力設計要求。
樹根樁單樁豎向承載力可按地基巖土條件的計算公式:
4.2按樁身強度驗算單樁承載力:樁身砼強度采用C15,樁身強度樁的承載力設計值為:R=0.7fcAp……(2)
式中:fc=7.5Mpa,Ap=0.0962m2
計算得R=505.1KN。
綜合上述(1)、(2)公式計算結果,若樹根樁鉆至巖面計算,其單樁承載力可達到300KN以上,完全能滿足設計要求。
5. 樹根樁的施工工藝
5.1 鉆機和鉆頭的選擇、鉆機定位
根據場地施工條件和樹根樁大小,選用100型鉆機回轉鉆進,鉆頭采用Φ350mm羽翼合金鉆頭。
鉆機定位后,樁徑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其垂直度不超過1%。
5.2 成孔
鉆機成孔時,鉆機壓力為1.5Mpa~2.5Mpa,配套供水壓力為0.1Mpa~0.3Mpa,鉆機轉速一般為200r/min,鉆進中用泥漿護壁。
5.3 清孔
用清水注入孔內,排除鉆進過程中循環(huán)用的濃泥漿及巖土渣,直至返出孔內的泥漿與注入泥漿接近為止。
5.4 埋設注漿管
放置注漿管到樁孔深底部。
5.5 填灌骨料
投放1~3粒徑的碎石,填灌前石料經過清洗保持一定濕度,計量后緩慢投放入孔內,并輕搖注漿管,促使石料下沉或密實,直到灌滿樁孔,在填灌過程中始終利用注漿灌管注入清水,直至孔口返出清水為止。
5.6 注漿
漿液采用純水泥漿,水泥PC·32.5R普硅水泥,水灰比為0.5~0.6,灌漿壓力為0.3Mpa~0.5Mpa,從開始注漿時起,對注漿管進行不定時上下松動,在注漿結束后上拔注漿管,每拔1.00m補漿一次,直至拔出為止。當注漿達到額定注漿量時停止注漿。
6. 結束語
在探明既有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基礎上,通過加固方法比選,最終確定采用樹根樁對既有建筑物基礎進行加固,在加固過程中既有建筑物未產生繼續(xù)傾斜和繼續(xù)沉降現(xiàn)象,目前處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并得到業(yè)主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
[2] 《地基處理手冊》(第三版)龔曉南主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8.
[3] 《地基與基礎》(第三版)顧曉魯、錢鴻縉、劉惠珊、汪時敏主編,中 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4]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
[5]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
[6]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7] 廣東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15-3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