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新少年
當一回快樂的“跳蚤”
湖南省汨羅市白水鎮(zhèn)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利用大課間的時間,把操場變成了一個跳蚤市場。“跳蚤們”紛紛“跳”出來,高高興興地熱鬧了一把。
我是“推銷員”
蔡奕萱
我在家里到處搜羅“商品”——周五是我們的跳蚤市場日。這周,由我們六年級的同學當“跳蚤”,為市場提供商品。
什么東西是“自己用不上、別人用得上”的呢?
找啊找啊,我把家里翻了個遍。找到的東西不是我覺得不合適,就是媽媽覺得不合適。
我到處看,到處瞧——咦,我的書柜里有不少看過的書呢!
我?guī)Я撕脦妆緯W校。
我們的“商品”集合到一起,還需要經過整理、定價、造冊,最后才能帶到“市場”出售。
我們班的同學自由組合,組成了五個小組。
我們商量著分配好“工作”,根據計劃按部就班地忙活起來了。
盼啊盼啊,星期五終于到了。
下課鈴聲一響,我們帶著“商品”飛一般地奔向操場,找到早已經劃好的位置,開始營業(yè)啦!
“有蛋糕吃,大家快來吧!”
“買三元錢的商品,就送一個香噴噴的蛋糕!”
我們小組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在爸爸的幫助下,烤制了一批蛋糕,為我們的“店鋪”增添了不少滋味。很多同學聞香而來。蛋糕真香!
我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旁邊的同學推了我一把,我才反應過來。
“快來我們這里,我們的商品很便宜,種類很豐富,還有贈品??!多買多送!”我嚷嚷起來。今天,我的“工作”是推銷員。
隔壁男生組的“店鋪”前圍著不少同學。我踮起腳尖一看,他們的商品比我們組要豐富。
隔壁的男生嗓門比我還要高上八度:“快來買漂亮的本子,很便宜!”
幾個女生從我旁邊繞了過去。我氣得跺腳!
“蔡奕萱,這本書能不能便宜點?”“售貨員”喊住我。
原來有同學想買我提供的書籍,但嫌我預先定好的價格貴了。
好吧,便宜點就便宜點。
時間一點點過去,我們剩余的商品越來越少。最后的一個“大主顧”把我們剩余的商品全給買走了,哈哈——真開心??!
賣東西真不容易,下次要是再當“店主”,我要總結這次的經驗,根據“客人”的需求準備商品。
需求帶來商業(yè),商業(yè)帶來流通,流通豐富我們的生活。
賺錢并不容易,商人們的辛勤勞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尊重他們。
送你一只千紙鶴
許諾彤
我是組長。
我把大家組織起來,準備好“商品”,分配好“工作”。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星期五的到來。
這段時間,天氣總是陰沉沉的,時不時還下點雨。我們的心情也是一會兒“晴”,一會兒“陰”,隨著天氣搖擺不定。
到了周五,沒下雨!
太好了!
大課間的鈴聲一響,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
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笑聲……大家鬧成一團。我們的“店鋪”卻顯得很冷清。因為我們沒人敢喊出第一聲吆喝。
“你來說!”“你來說!”大家推來推去。
“我來!”還是許由拿著話筒喊出了第一聲,打開了局面。
吆喝聲起來了,“客人”們也涌過來了。大家手忙腳亂,都湊到一起興致勃勃地介紹我們的“商品”。
哎呀,全亂啦!
我喊道:“任務都分好了,做好自己分到的事情?!?/p>
于是,“收銀員”管收錢,“登記員”管登記……一切慢慢有序起來。
開展活動前,預先考慮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進行組織和分工,才能保證集體活動的順利進行。
我們用紙折了很多千紙鶴當贈品,贈送給購買我們商品的“客人”。我很感激每一個光臨我們“店鋪”的“客人”。
站在操場上,站在這份“熱鬧”里,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媽媽。
我媽媽在小鎮(zhèn)上開了一家鞋店。她的鞋子賣得不貴。她保證自己能得到一份利潤,也讓每一個顧客覺得“劃算”。
這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她的辛勞。
銷售商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想起當有客人把價格壓得太低時,媽媽臉上為難的表情。以前,我聽別人說誰“會講價,很厲害”,就覺得很佩服?,F在,我決定,不做一個很厲害的人。我要根據物品的價值來估量它的價格。
活動結束后,我們算了賬。忙活一場,平均下來,每個同學才分到10元錢。
成長,不僅僅在學習上、在書本里,很多收獲都是從生活實踐中得到的。
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好好生活,認真汲取生活的經驗,它們都是推動我們成長的力量。
“彩虹市場”
鄧娉霓
我把我喜歡的童話書帶到了學校,當成我們的“商品”。
這些童話書我看過很多遍了,熟悉里面的故事。我想把我喜歡的書推薦給我的同學。
把自己讀過的好書和別人一起分享,把書里的真、善、美傳遞開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被拉近,更容易帶來理解和包容。
分享帶來交流,交流帶來尊重。
而且,不用的東西再次利用起來,也很環(huán)保。
我喜歡參加“跳蚤市場”這個活動。這次活動由我們六年級同學當賣方,其他同學都可以來買東西。
我喜歡這樣的安排。這可以讓活動更有序。如果大家一窩蜂地來買或者賣,整個活動就會亂成一團。
我把我們的跳蚤市場稱為“彩虹市場”。
雨過天晴,彩虹架在天空中。我站在田野里,看著彩虹,覺得非常快樂。我希望大家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晴朗。跳蚤市場就像是一座“彩虹橋”,把同學們的需求連接起來,把大家的情感連接起來。
在活動里,我們有了更多的分享和合作,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快樂。
活動結束后,我想了很多。
我覺得,“買”和“賣”能讓人們更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說,農民種地,收獲糧食、蔬菜。他們把自己多余的糧食、蔬菜賣出去,買鹽、買布、買衣服。他們不用自己織布,就能把織布的時間節(jié)約出來,去做自己更擅長、更喜歡的事情。
“買”和“賣”能推動我們的世界變得更豐富。
我喜歡吃蘋果和芒果??墒窃谖覀冞@里,很少有蘋果樹,更別說種芒果了。正是“買”和“賣”把蘋果、芒果、木瓜等水果帶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日子變得更有滋味。
我長本事啦
李衎宇
我們組全都是男生。
陀螺、溜溜球、汽車模型……男孩子喜歡玩的東西都擺到了我們的“店鋪”里。
精彩的“商品”也需要精彩的吆喝。
“南來的,北往的;街上的,跑腿的;探親的,訪友的,都過來瞧瞧、看看……”我一亮嗓子,就吸引了不少同學的關注。
哈——效果不錯。
我說的這串吆喝詞,有從集市上聽來的,也有從書上看來的。我把這些聽到的、看到的雜糅一下,就成了我的了。
看到別的同學還在干巴巴地說著“過來看一看、瞧一瞧”,一張口說出這么一大串吆喝,我很得意,有種“長本事”了的感覺。
有了我的吆喝,有了大家的全力配合,我們的“商品”很快就賣完了。
我在“市場”里也逛了一圈,買到好幾本書。這些書可比書店里賣的要便宜得多。
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書,讀到更多的故事,這可真不錯。同學們,你們家里如果有閑置的東西,可別讓它一直閑置在那里,可以試試交換、捐贈什么的,總之,東西要用起來才有價值哦!
我們的跳蚤市場是一個微小的商業(yè)行為。
A同學有的東西賣給了B,B同學有的東西賣給了C,C同學有的東西賣給了D……繞了一個大圈后,A同學買到了Z同學提供的“商品”。
在這樣一個大圈里,我們的交流變得豐富起來。
商業(yè)就是這樣,通過交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
發(fā)言:
跳蚤市場并不新鮮,很多學校都會開展這樣的活動。
白水鎮(zhèn)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卻在活動之余,多想一點。從一個小小的舊物品的交流,他們聯(lián)想到父母的辛苦,聯(lián)想到商業(yè)的發(fā)展,聯(lián)想到我們越來越豐富的生活。這真了不起!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說:“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p>
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活動體驗中,多搭一些“橋”,走遠一點,獲取新的知識,開啟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