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祥
摘 要:笙是中國民族管樂器中唯獨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復調樂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開放式和聲的吹管樂器。多年來演奏家及作曲家們對笙在演奏技法和作品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及研究,本文就笙的演奏風格做以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笙;演奏藝術;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142-01
笙是一件古老的民族管樂器,它造型高雅,音色清麗,能用單音又能用和音演奏旋律,深受人們喜愛。笙演奏時,笙斗中的自由式簧片受到演奏者吹進或呼出的氣流的沖擊而振動發(fā)音,并激發(fā)笙苗中的空氣柱與之同步共振,因此笙是一件一吹吸均能發(fā)音的特殊的簧管樂器。無論是在氣息的運用還是演奏技法上,它既有一般管樂演奏時的順向的運動形式,又有它自己獨有的逆向的運動形式。正是這種順、逆形式的交替運用,形成了笙的演奏特點和演奏風格。
由于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條件影響,音樂的形式與風格也各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從大家最易接觸到的民歌談起其風格,南方民歌風格細膩婉轉,陜北民歌風格高亢嘹亮,東北民歌風格則粗獷豪放。笙的作品風格也亦然,南方笙名家翁鎮(zhèn)發(fā)演奏的笙曲風格大都纖柔、婉轉、甜美,山東、河北一帶以笙大師胡天泉為代表的笙曲風格剛勁有力、剛柔并濟,東北笙演奏家唐富的作品風格則大氣、豪放。
如唐富先生的作品大都具有濃厚的東北色彩,其樂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音調(二人轉、曲牌、唱腔)、東北勞動號子、少數民族音樂音調等為素材寫作而成,如《山鄉(xiāng)喜開豐收鐮》《林海新歌》《伐木歌》《天鵝暢想曲》等。
任何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必須有一定的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追溯淵源,則可知:古代東北諸民族多以游牧、圍獵為生,又能歌善舞,長期的野外勞動和簡單的生產方式,形成東北人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此性格長期積淀,使其音樂旋律簡約、樸實、音程跳動、棱角分明、節(jié)奏短促有力且富有彈性,呈現(xiàn)出熱烈歡快、質樸豪爽的風格。因繁重艱險的勞動急須松弛休息,故樂舞深受各族人民歡迎并得以發(fā)展,成為東北古代音樂之主體,發(fā)展至今,形成了東北音樂的特色風格。唐富作品的創(chuàng)作元素取自于東北民間,所以說,唐富的作品及演奏風格帶有濃厚的東北色彩,風格大氣、豪放、粗獷。東北是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地區(qū),按一般規(guī)律應是封閉性較強,且勞動、生活、娛樂又是極具個性的地區(qū);然而恰恰相反,東北各族人民較為開放,又具較強的兼容性,各族人民的特色音樂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而這各民族的特色音樂又為后世音樂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參考的素材。唐富先生生活在東北多年,經常深入少數民族村落采風,尋找創(chuàng)作素材,許多作品均采用了地方少數民族音樂音調寫作而成??梢哉f,這些因素是促成他演奏風格形成的前提條件。
再如《鳳凰展翅》樂曲采用山西梆子的音調,運用多種演奏技巧,描繪了鳳凰各種優(yōu)美的姿態(tài),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子先由琵琶彈奏:自由、恬靜。然后,笙以較強的力度吹出兩組帶有重音的三連音音型,接著由慢漸快地帶有倚音的音型,和用呼舌激發(fā)吹奏的徐緩的旋律,展現(xiàn)了鳳凰美麗的身姿。第一段旋律由D調轉入G調,笙以“雙音”、“嘟?!钡燃挤ù党鰞?yōu)美痢暢的旋律,猶如鳳凰引吭高歌。第二段曲調慢起漸快,由舒展的四分音符變成歡快的八分、十六分音符,恰似鳳凰翩翩起舞。第三段旋律轉入A調,速度由慢漸快,表現(xiàn)了鳳凰翩然欲飛的形象。接著以呼舌的技法,吹出一段緩慢、恬靜、寬廣的旋律,將鳳凰展翅高飛,翱翔太空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草原騎兵》該曲又名《草原巡邏兵》。風格上具有濃郁的草原色彩。悠揚婉轉的散板引子,展現(xiàn)了草原遼闊的景色。主題采用馬蹄節(jié)奏,糅合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曲音調,由弱至強,猶如騎兵由遠而近地出現(xiàn)在草原上。然后采用簡化旋律的手法,將主題變?yōu)樾蹓训倪M行曲,表現(xiàn)了騎兵威武矯健的形象。接著,主題的節(jié)奏被拉寬,由笙用單音吹奏,清晰優(yōu)美,宛轉如歌,抒發(fā)了戰(zhàn)士對草原的熱愛、贊美之情。這段旋律同主題的各次變奏和插入的新材料交替出現(xiàn),具有回旋因素。樂曲在漸慢、漸弱的旋律中結束,猶如騎兵縱馬遠去,漸漸消失在天邊。
總之,笙樂器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它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音色,可以表達順暢、歡快、抒情的感情,還能夠表達豪放、爽朗的樂曲感情。笙樂器的表現(xiàn)是十分豐富的,這一點從眾多的笙作品就可以看出,而且它又具有很多的演奏技巧和獨具特色的音樂語音,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民族管弦樂團中必不可少的聲部之一。
參考文獻:
[1]謝志強.笙的演奏及其制作[J].廣東藝術,2003(02).
[2]郝國喜.笙的演奏技法與表現(xiàn)特點[J].東方藝術,2009(01).
[3]李婷婷.六“笙詩”考論[J].中國文學研究,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