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
親愛的小孩,永遠(yuǎn)不要忘了像這樣興高采烈地生活,哪怕歷盡劫波。
——黃蓓佳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
讀到《童眸》中的仁字巷在一場暴雨后變成一條河流,我仿佛瞬間穿越回到小學(xué)時代。我所就讀的游府西街小學(xué)比鄰南京最繁華的商業(yè)中心——新街口,而20多年前的游府西街也不過是一條兩邊排列著大小院落的巷弄。班里一個于姓女生就住在其中的一個大院子里,所以我們把那個院子稱為“于家大院”。夏天下大雨,應(yīng)該是排水不給力,院子里滿滿的積水,我們一放學(xué)就沖過去在水中蹚過來蹚過去,不到天黑舍不得離去。
中年時回首少年心事,一如冬日夜半起身喝那杯擱涼的咖啡,所有的味道都在,只是多了些思考的冷然明靜。
想來那席卷了所有地面和墻腳的積水不會多么清澈,大院里的居民愁苦地加固門口的防水堤時一定對我們這群嘰嘰喳喳的小孩子且笑且嘆息。記憶卻完全過濾了這些細(xì)節(jié),只記得踩著塑料涼鞋一步一滑宛若探險,記得小心地握緊裙邊還是會打濕,一路走回家在小腿上隨風(fēng)拍打,就像一個一個清涼而輕盈的吻……
黃蓓佳在后記中坦陳:“我的這本新書,說它是小說可以,說它是記事散文,是回憶錄,也都可以。”書里的故事有她的童年記憶。而我們的童年相隔幾十年的光陰,卻依然如此合拍,也許,所有的童年都是這樣,單純,明凈,自帶閃光。
這并不是說童年美若天堂,即使令人仰視的所謂成功人士也歷經(jīng)童年的艱辛。著名鋼琴學(xué)家阿圖爾·魯賓斯坦5歲就登臺演奏,用他的琴聲征服了世界,但他說起童年,會說起自己不喜歡練琴,所以想方設(shè)法用小玩意引起興趣?!拔視跇纷V中夾一本好看的小說,鋼琴右邊放一盒櫻桃,左邊放盒巧克力。我用左手彈著快速走句時,用右手拿櫻桃吃,或者換手來做,而且一直在看我的書?!?/p>
咖啡的苦與甜,不在于怎么攪拌,而在于是否放糖。正如阿圖爾給自己櫻桃和巧克力,《童眸》里的朵兒會獎勵自己一片細(xì)妹子的芝麻酥糖,孩子們就這樣“興高采烈地生活著”。
他們讓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則新聞,芬蘭一名12歲的小男孩奧斯塔整整一個夏天都泡在森林里采集小漿果,在祖母的幫助下做出400瓶果汁,賣了200歐元。他把錢捐給了動物園,因為一年前他發(fā)現(xiàn)動物園的熊情緒低落,希望為它買一棵可以爬的樹。
童心,往往就這樣創(chuàng)造出最動人的童話。
小說中的孩子天真爛漫、個性鮮明,但他們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小天使,即使惹人憐愛的主角朵兒也是“菩薩心、兔子膽”的普通女孩。在一片貧瘠晦暗的背景之下,這些孩子卻勇敢地為自己和他們捕捉陽光,寬容疑似重病小伙伴的臭脾氣,幫細(xì)妹子賺錢養(yǎng)家,解救身陷婚姻泥潭的大丫……
究其根本,很多心理問題并非來自不快樂,而是來自對悲傷的不接納,追求快樂沒有錯,錯的是認(rèn)定活著必須時時快樂,而人生真相本是五味雜陳。
小時候,我們家后面有一口井,夏天井水清冽,最適合用來冰西瓜。我常常主動請纓去打水,因為我喜歡把水桶拋進(jìn)井里,在拎出水面時因為浮力與重力平衡而有瞬間的失重感。唯一的缺憾是回程越拎越覺得重,只好盼望快點長大,力氣變大,拎起來不費(fèi)吹灰之力??墒悄棠绦Σ[瞇地告訴我:“等你長大了會覺得更重更吃力?!边@簡直太奇怪了!奶奶接著說:“小孩子不惜力。”
這簡直像是一句哲理充沛的箴言。不是成年后這個世界更多霧霾,而是我們丟失了捕捉陽光的勇氣和決心。
黃蓓佳謙遜地說《童眸》是“回憶錄”,其實那絕非記憶的再現(xiàn),她輕淡地隱藏了厚重而樸素的祝愿:親愛的小孩,永遠(yuǎn)不要忘了像這樣興高采烈地生活,哪怕歷盡劫波。
(作者系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藝》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