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燁
隨著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探討的日益深入,教師們對于本課程的形式、方向日益明晰。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對課程進行更有效的指導,需要教師注意的問題其實有很多。比如說,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積極的追問者,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就很值得教師去關注和研究。
下面,筆者結合兩則小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片段,談談自己的粗淺思考。
教學片段1 活動主題:北大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請走上街頭進行實地調查的同學來介紹他們的調查情況。
1.我們組走訪了北大街,對北大街的現(xiàn)狀做了進一步了解。我們看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北大街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老字號都已經銷聲匿跡。北大街褪去了曾經的光環(huán),成了無錫眾多街巷中一條普通的街道。與無錫繁華的商業(yè)中心—中山路,以及號稱“最無錫,最江南”的南長街歷史文化街道相比,北大街的發(fā)展顯然滯后很多。這條街上步履匆匆的人們,還有幾個能想起它曾經的輝煌!
2.我們組走上街頭,除了去了解北大街的現(xiàn)狀,還做了一次有關北大街更名為中山路的居民意向調查。
3.本次調查我們隨機采訪了10位路人。對于北大街更名為中山路,態(tài)度為支持的有6人,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60%,主要理由有兩點:①更名可以讓北大街、青石路沿線借助中山路成熟商圈的影響,在經濟方面有更好的發(fā)展;②支持政府的規(guī)劃。態(tài)度為不支持的有3人,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30%,主要理由有兩點:①北大街歷史悠久,它見證了無錫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②這一帶的居民對老街有著深厚的感情。態(tài)度是無所謂的有1人,占總人數(shù)的10%。
教學片段2 感悟東林讀書聲
1.我們首先對五年級學生閱讀周的讀書種類進行了調查,請教數(shù)學老師后,我們制成了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見圖1)?
2.我們還對家長和學生對課外讀物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了調查(見圖2)。
3.同學們,從剛才的兩張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教輔書在家長心中地位很高,而卡通連環(huán)畫、科幻、偵探小說卻是孩子的最愛,那么,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與父母進行對話,討論對教輔書的看法,以及對“閑書”的看法)
4.豐富的課外閱讀對于我們的成長大有裨益,當然,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引導,那么社會上,兒童的課外讀物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①學生匯報在新華書店的采訪情況,閱讀周同學們閱讀書籍的情況。
②總結:可供選擇的優(yōu)秀兒童讀物不多。
③呼吁與建議:為少年兒童讀者多出書,出好書,讓兒童文學的春天早日來臨。
④引申:讓我們寫自己的故事吧!
這兩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片段,都引導學生圍繞研究的主題,充分地活動,展開了實地調查,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據調查結果,繪制了統(tǒng)計圖。筆者關注的是,如何對課程進行更有效的指導,如何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白穯枴?,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是對表面現(xiàn)象或問題的進一步提問。“追問”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在教學片段1中,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了10位路人對于北大街更名的意向,得出的結論是60%的路人同意更名,30%不同意更名,10%無所謂。其實,可以進一步追問。因為在錄像中,出現(xiàn)了兩位路人的采訪片段,一位60多歲的老人明確表示不應該更名,因為她從小生活在北大街,說起北大街的悠久歷史滔滔不絕,對兒時在里弄里的生活無限懷念。而一位30歲左右的女士則說應該更名,因為中山路很繁華,更名后北大街能受到中心商圈的輻射,對經濟發(fā)展有好處。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更多角度去分析調查結果,除了根據意向的不同進行劃分,也可以從年齡、居住地進行劃分,并進一步思考:人們對于北大街歷史的了解程度是否和他們對于更名的意向有關聯(lián)?對于老街,在文化宣傳、環(huán)境保護方面,能否做得更好?學生在匯報采訪結果的時候,也提到了號稱“最無錫,最江南”的南長街歷史文化街道,和南長街相比,北大街的發(fā)展顯然滯后很多,這又是什么原因呢?下一階段,能否繼續(xù)深入研究歷史文化街區(qū)的宣傳保護問題呢?這些,都是可以從調查圖表中引出的追問。
在教學片段2中,學生從各個角度對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根據五年級學生閱讀周閱讀書籍的種類,繪制了扇形調查圖,還對家長和學生對課外讀物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了調查,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造成差異的原因,并且對兒童的課外讀物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學生成了積極的追問者。
近年來,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深入,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他們往往能夠從一個小的課題入手,進行不斷地拓展,如“燈”這樣一個主題,可以拓展出燈的歷史、燈的用途、燈的種類等多個小主題。學生研究的主題范圍越來越廣泛,但是學生研究問題的深度并沒有因此而增加。而且,很多學生研究的都是關于“是什么”的問題,這些主題,都是一些簡單的事實性知識,可以足不出戶,不需要太多的探究、合作、實踐,只要在電腦上輸入關鍵詞,一搜集,再進行簡單的匯總和整理,就可以進行成果的展示與匯報了。但是,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依據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只獲得了別人整理好的有序的知識,而沒有自己的理解,是不能稱之為研究性學習的。研究不僅要探究已知,更要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結果的展示中不僅要報告關于這個問題我知道了什么,還應該提出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將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我們不但要關注“是什么”的問題,更要關注“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說,小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學習什么并不重要,一個問題能拓展到什么程度也不重要,關鍵要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對研究的熱情和對學習的興趣。
“信念有多堅定,道路才有多長遠。”在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成為積極的追問者,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研究才能引向深入,才能突破各種束縛,體現(xiàn)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