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晴 陳宇
【摘 要】具有濃厚汨羅地方特色的龍舟文化在不斷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巧妙地將龍、龍舟、競渡、端午、紀(jì)念屈原等文化元素結(jié)合在一起,融美麗的古老傳說、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豐富的藝術(shù)形式、濃郁的宗教色彩、獨特的制作工藝于一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湖湘龍舟文化旅游資源。
【關(guān)鍵詞】汨羅;龍舟文化;特色
具有濃厚汨羅地方特色的龍舟文化在不斷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巧妙地將龍、龍舟、競渡、端午、紀(jì)念屈原等文化元素結(jié)合在一起,使龍舟競渡這一傳統(tǒng)的民間紀(jì)念性活動獲得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積極的奮爭拼搏精神和濃郁的民族節(jié)日氣氛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湖湘龍舟文化旅游資源。
一、美麗的古老傳說
龍舟文化的起源本身就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相傳,屈原投江的消息傳出以后,當(dāng)?shù)氐睦习傩斩紶幭鄤澲鴿O船去搶救,并且將糯米團(tuán)拋到江中吸引魚蝦,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于是才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xí)俗。現(xiàn)在還有這么一首龍舟號子流傳于汨羅江邊一帶:“杉木船子溜溜尖,龍船劃向前。三閭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我和你來劃龍船,河里撈屈原。粽子撒到深水里,撈了兩千年?!碑?dāng)時,人們撈了三天三夜,并沒撈到屈原,其尸體已隨江水飄到洞庭湖內(nèi),洞庭湖里的龍王爺被屈原的精忠愛國之心所感動,于是施神威發(fā)大水,將屈原的尸體送回汨羅江邊的三尺墩上。從此,每年五月,汨羅江就有自西往東、從下游往上游倒流30公里的奇觀。又傳屈原的尸體被送回到汨羅江邊后,頭部已被魚蝦吃掉一半,他的孝女女媭為他配上半邊金頭,將其葬在汨羅江上游江邊的汨羅山上,至今仍流傳著“九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頭”。不久,反對屈原的一些貴族們欲掘屈原之墓,以鞭其尸。女媭聞訊后,以羅裙兜土趕做疑冢,當(dāng)?shù)乩习傩找糙s來幫忙,一夜之間筑成了十一座大墳,使反動貴族們難辨真假,只好作罷。
二、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
到底是端午節(jié)里巧遇屈原殉難,還是屈原殉難造就了端午節(jié),正如龍舟競渡的起源問題一樣,恐怕只有學(xué)界才去計較。從此之后,在老百姓的心理,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就是端午節(jié),就是紀(jì)念一個維護(hù)正義、熱愛家邦、體恤百姓的人民英雄的日子。也因此,汨羅江一帶的老百姓把一年一度的端午劃龍舟看得特別重。這里有句俗語叫“寧荒一年田,不輸一年船”,一年田沒種好是小事,但倘若這年劃龍船輸了,則是很不光彩的大事。這里家家戶戶幾乎每個成年男子都有劃龍舟的經(jīng)歷。
當(dāng)?shù)剡€流行一種“偷木”的奇特風(fēng)俗,認(rèn)為造龍舟所選用的木料,以偷來的為最上乘,用偷來的木頭造龍舟,比賽時才劃得快。因為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是偷的東西勢必有人追趕,偷者就會使勁逃,追與逃的過程中,最終會逃走,就意味著這種木頭制的船會劃得快。所以,在決定打造龍舟后,首先就是策劃偷“龍骨木”(龍船的底莖)。當(dāng)?shù)卮逭沙鲇薪?jīng)驗的長者,深入深山老林“偵探”,選好適合做“龍骨”的樹,打上記號,次日帶領(lǐng)一班人馬,攜帶祭祀品,砍伐這株“龍骨樹”,斧響樹倒,七手八腳剝完樹皮后,燃放鞭炮,一聲“喲嗬”,將系好的大杉木拖下山。如果山民們發(fā)現(xiàn),追趕的人越多、越快,預(yù)兆要制造的龍舟越吉祥快速。
此外,在端午節(jié),汨羅江一帶的人們除了進(jìn)行龍舟競渡之外,還有喝雄黃酒、掛香袋、懸艾葉、吃粽子等習(xí)俗。在汨羅江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門縫里,菖蒲青劍吊花窗。掛香包,呷雄黃(酒),老班子笑,后生子忙,一忙忙滾噠汨羅江。這也端陽,咯(那)也端陽,俏妹子眼望噠龍船上,端陽里選情郎。”這唱的就是懸艾葉、掛菖蒲、飲雄黃酒、掛香包、會情郎等民間風(fēng)俗。菖蒲和艾葉都含有芳香性樹脂和揮發(fā)油,它們的特殊氣味使蚊蠅不敢接近,因此人們常在端午節(jié)將菖蒲、艾葉掛在門旁。“雄黃酒,百病都遠(yuǎn)走”,端午佳節(jié)親人團(tuán)聚時,都要喝一杯雄黃酒以示慶賀。還以五色線系香包掛于小孩胸前,可以驅(qū)邪惡,保平安。所有這些風(fēng)俗,都體現(xiàn)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至今仍很流行。
三、豐富的藝術(shù)形式
兩千多年以來的龍舟競渡過程中,誕生了一系列歌謠、鼓樂、詩詞、對聯(lián)、繪畫、雕刻等藝術(shù)作品。尤其是詠龍舟和紀(jì)念屈原的詩詞歌賦、對聯(lián)文章多不勝數(shù)。其中著名的文章有《屈平列傳》《吊屈原賦》,唐詩有《競渡歌》《岳州觀競渡》,較典型的民歌和鼓樂有湖南的《龍舟歌》、湖北秭歸的《招魂曲》,反映龍和龍舟競渡的著名的繪畫藝術(shù)作品有北宋張擇端的《金明池爭標(biāo)圖》和元代王振鵬的《金明池龍舟圖》,以及長沙楚墓出土的《龍鳳人物帛畫》和《人物御龍舟帛畫》,龍舟雕刻及紋飾有整木龍頭和先秦“銅鼓船紋”出土文物 等。此外,古樸的祭龍儀式,著名詩人的吟誦,九龍狂舞,高蹺和故事表演,彩船拋粽等等,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四、濃郁的宗教色彩
紀(jì)念屈原說成為了共識后,龍圖騰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逐步演變?yōu)檎降淖诮碳漓氲然顒?,例如岳陽歷年來幾乎每一次舉行的大型龍舟活動,龍舟“朝廟”(屈子祠)都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還有龍舟文化中請泥神、祭龍頭、偷木、搶青、龍船菩薩、龍船廟、龍舟下水時請道士念經(jīng)、龍舟賽前晚請巫師作法等等,都屬于圖騰崇拜影響下的宗教范疇。
五、獨特的制作工藝
龍舟競渡的風(fēng)俗形成之后,汨羅江畔的人們?yōu)樵佻F(xiàn)祖先們當(dāng)年鼎力拯救屈原的情景,歷來使用當(dāng)?shù)貍鹘y(tǒng)捕魚的“漁劃子”和打草、運貨、渡人的“板劃子”,臨時裝點成龍舟,參加競渡。后來洞庭湖水域才有龍頭鳳尾專供競渡使用的正式龍舟?,F(xiàn)在的龍舟賽船基本上由統(tǒng)一的龍舟公司制造,比較的整齊劃一,但最有特色的還是汨羅民間的地方賽船。這種賽船一般是以村或是家族為單位建造的,所以船的大小和長短不一,式樣和花色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要求,參賽人數(shù)也不同于國家競賽22人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30幾人甚至50幾人不等。而最獨特的還是它滲透著當(dāng)?shù)卦嘉仔g(shù)和神奇色彩的制作工藝。
首先是選材。龍頭龍尾要用樟木造(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樟木是神木,有靈氣、能通神)。龍身即船體要用優(yōu)質(zhì)杉木打造,輕巧而又快速,而且如前所述,這種樹木不能采本村的,要到外村去偷,有默契的外村村民得大聲叫喊追趕,卻又不能真的追上去逮著。接著就是造船,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釘船”。在開工之前要選好日子、請好工匠、選擇好場地。一般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四月左右選擇一個良辰吉日,請了當(dāng)?shù)乇容^有名的工匠做“掌墨師”(即為頭的工匠,相當(dāng)于總工程師),在宗廟祠堂里或是公共的曬谷場等比較大的地方準(zhǔn)備打造龍舟。之后就是正式開工了,在當(dāng)?shù)胤Q為“伐木”儀式。開工儀式要放很多鞭炮禮花進(jìn)行慶賀,東家或主持人打了禮金紅包給工匠,掌墨師口念祭詞,接著安排工匠做底、龍頭、龍尾、櫓等活,各司其職,就正式開始干活了。龍頭要用樟木精雕而成,大小長短與船身配套,龍頭頸部雕有一個上覆木蓋的空洞,類似菩薩“肚藏”的結(jié)構(gòu),俗稱為安口藏或龍口,里面須放大米、茶葉、木炭甚至碎銀子。另放兩張紅紙片,注明龍舟打造的日期、主持人姓名等。還要放三味中藥:蟬殼、鉤藤、連翹。蟬殼喻龍舟輕如蟬衣,鉤藤表示龍舟頭、體相連,連翹則預(yù)兆連連獲勝 。龍頭雕好后要舉行接龍頭儀式,從雕匠家開始,一直到龍頭安置在新船頭上,一路銃炮喧天,鑼鼓歡鳴,人龍相隨,熱鬧非凡。龍尾類似櫓,以兩條長3米,寬4厘米的楠竹片裝點成鳳尾,故稱“龍頭鳳尾”。相傳當(dāng)年屈原投江之后,他的女兒女婿參加了江上的救撈,終日坐在船尾用竹片劃水演變而來的。楠竹片還要用紅油漆涂成一點一點的紅斑,象征當(dāng)年女婿用竹片劃水磨破了手指,血染在竹片上。龍船船身以精致杉木打造,寬以能坐兩人為限,首尾窄,腹部寬,長度視劃船手多少而定,艙面一根龍骨木貫穿前后,用橫木隔裝成若干個小艙,底成雞胸狀,以利破水,外表涂之以漆,成黃、紅、藍(lán)、黑等,再用不同顏色劃出鱗片,稱黃龍、黑龍等。中部交叉立兩根木桿稱“將軍柱”,一根粗大的纜繩穿過將軍柱的交叉部位系于船的首尾,再用兩根木棒分別于將軍柱的前后將纜繩擰緊,使船身如緊繃的弓弦,將軍柱上和纜繩上掛滿了彩旗,彩旗上大書某姓或某龍。打造龍舟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禁忌,如不許女人小孩進(jìn)入工場等。船造好后要舉行“關(guān)頭”儀式,即竣工儀式,首先把香燭、供品等放在預(yù)先準(zhǔn)備的桌子上,鞭炮齊鳴,由當(dāng)?shù)赜型睦险咧鞒?,在雕造龍頭處舉行祭龍頭儀式,為龍頭開光(即點睛),俗稱“關(guān)頭”。抓一只雄雞,把雞冠掐破,把雞血滴在龍船的各個部位,并把事先預(yù)備好的三尺三紅布(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紅布有避邪和象征吉利之意)掛在龍頭上,稱為“掛紅”,接著掌墨師念祭詞,唱贊歌。祭詞大致是祭祖先、祭祖師魯班,祭五方(即祭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而贊歌是圍繞龍舟而作,贊龍頭龍尾等做得好,祝福龍舟每次競賽都拿第一名等。再撒餅干、糖等于船內(nèi)船外,人們紛紛來搶拾,象征著辦大喜事的氣氛。只有辦了“關(guān)龍”儀式之后,龍舟才不再只是木頭,而是一條龍,具有了靈氣。
總之,整個龍舟制造過程異常復(fù)雜,制作工藝充滿了神奇色彩,還滲透著楚地巫術(shù)的思想,如雄雞避邪、掛紅象征吉利等,可以說是楚文化的“活化石”。
參考文獻(xiàn):
[1]霍麗明.初探龍舟競渡的文化內(nèi)涵與時代價值[J].廣州體育學(xué)院學(xué)報,1992,12(4):16-20.
[2]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端午考[M].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8.
[3]楊羅生.競渡本招屈考―兼論龍舟競渡的起源與其文化意義[J].云夢學(xué)刊,2006,27(6):48-52.
[4]嚴(yán)可均輯.叢書集成初編.晉代周處·風(fēng)土記[M].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點校本,1985.
[5]劉石林.汨羅江畔屈子祠[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劉克毅.發(fā)掘龍舟文化內(nèi)涵 弘揚荊楚文化精神[J].荊州師范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