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真
眼前的加爾各答像個固執(zhí)的老人,所有的新事物和老古董都被他死死地抱在懷里。有軌電車旁邊跑著馬車,汽車和人力車在紅燈前面一同停駐——初來乍到的旅人們臉上寫滿了錯愕:在21 世紀的大城市里,居然還存在著這種完全靠車夫奔跑來獲取動力的最原始的交通工具!
作為英國人一手打造的城市,加爾各答的街頭隨處可見殖民者留下的英式建筑群,古典龐大,氣勢驚人。聽說英國人建造加爾各答時復制了倫敦的城市輪廓, 可是在我看來,這座城市的氣質更接近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我覺得加爾各答有種不合時宜的美,可也不得不承認它是我平生所見“臟亂差”城市中的第一名。街上到處都是人,每個人的身體不停地相互碰撞;交通混亂得不可思議,所有的車輛都以一種不要命的姿態(tài)狂奔,我每次出門仿佛瞬間踏入了一條沸騰的河流,震耳欲聾、毫無間斷的喇叭聲簡直可以刺穿耳膜;空中塵土飛揚,垃圾漫山遍野,蚊蠅占領了整座城市,人們在街頭隨地大小便,牛、羊、狗都在刨垃圾覓食的豐富經驗中進化出了可以消化紙和塑料的胃……
很多人在街邊“辦公”,他們坐在一張小板凳上,給路人剪頭發(fā)、剃胡子、掏耳朵、擦皮鞋、切煙絲、包檳榔、補鞋子、縫衣服以及代寫書信……所有你以為已經消失的手藝都在此地代代相傳。
每隔幾步,就有販賣各種小吃、水果和奶茶的路邊攤,油煙翻騰,炸土豆和雞蛋餅的香氣沖淡了街角的尿騷味。人們拿著很小的杯子站在路邊慢慢啜飲著奶茶,偶爾交談幾句,可是話一出口就被鋪天蓋地的車輛的喇叭聲給吞沒了。
更多的人干脆就住在馬路邊上,街道就是他們的家。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你都能看到男人們在用路邊的水龍頭洗澡,他們面向行人,只在下身包一塊布,身上都是肥皂泡。有些人用塑料和木棒支起了幾面漏風的棲身之所,所有的家當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有張桌子,白天在上面架起鍋灶做些簡單的小吃賣給路人,夜晚則把桌子當作床睡覺。更多的人除了身上的破衣爛衫之外,幾乎一無所有,只得露宿街頭,與動物和垃圾為鄰。
天亮以后,他們爬起來各就各位,乞討、拉人力車、 撿垃圾、替商店拉客或者在外國游客身上敲詐幾個小錢??傊麄冊谟酶鞣N你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方式維持生存。
在加爾各答的日子里,每一天我都面對著極度的貧窮、臟亂和喧囂。這其實是印度北部大多數(shù)城市的常態(tài),加爾各答不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你大概會以為我不喜歡加爾各答,也不喜歡印度,事實上,我被加爾各答深深吸引和迷惑了。
(摘自《泛若不系之舟》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