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總喜歡問一兩個同學:“放學了要不要一起走?走哪條路?要不要一起去喝東西?要不要一起寫作業(yè)?”
那時的我特別想成為別人的好朋友。也許是因為那時太孤獨,太寂寞。然后就告訴自己:不如就去找個朋友吧,對他們好,多和他們溝通,多和他們交流,多聽他們的話,多陪著他們,然后爭取早日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之后就約著同學一起吃飯,一起打游戲,一起上課下課,一起逛街看電影,一起胡鬧……那時覺得,只要兩個人每天待在一起,就是好朋友了。
那樣的日子過了很久,雖然有時感覺很奇怪——好像自己已經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好像任何事情都必須要聽別人的意見和計劃才能安排。
就在前幾天,我和表妹通電話,她正好在宿舍等一位同學。她說她早就要去體育場跑步了,可是另外一位女同學非得和她一起去,所以表妹沒轍,只能在宿舍等她。然后表妹說:“這個同學好奇怪,隔壁宿舍的同學在看碟,她也跑過去和她們一起看。我們宿舍的同學要去打水,明明她已經躺在床上休息了,非得爬起來和大家一起去。我今天要去跑步,她知道了,也非得和我一起。感覺她特別奇怪?!?/p>
我聽起來這位女同學不過就是當年的我。為了能有存在感,為了能和每一個人交朋友,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有人在電腦上看電影,我陪著一起看。其他人也許是為了做影評分析,而我是為了打發(fā)時間和爭取成為大家的好朋友。
有人換季逛街買衣服,我陪著一起逛。其他人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看,而我是為了打發(fā)時間和爭取成為大家的好朋友。
還有人打牌嗑瓜子,我也陪著一起。其他人是為了片刻的放松,而我是為了打發(fā)時間和爭取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以前覺得什么事情都不如“成為別人的好朋友”重要,后來才知道,好朋友不是通過努力爭取才能成為的,而是各自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一起達成一個目標,一起分享不同的價值觀,關鍵時刻能彼此給予一些鼓勵、一些意見、一些幫助。
你有你的生活,他們有他們的生活,就像各自獨立的一條腿,搭在一起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問問周圍的人他們要做什么,以及他們?yōu)槭裁匆?。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啟示,那就去做。你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終于明白為什么”的自己。
我今年34歲了,身邊依然不乏這種“為了成為好朋友”而絲毫不在意自己時間的人,分享這種感受,只是想到了曾經的自己。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會告訴那時的自己:好朋友絕對不是通過努力爭取就能得到的。
【素材運用】朋友是志同道合者自覺、自愿、自然形成的,是經過時間淘洗而形成的。任何一種刻意的乞求或迎合,都不是真正的朋友,更不會有真正的友誼。為人處世固然需要朋友,離不開朋友,但將交朋友當作自己為人處世的唯一,甚至將所有的時間都拿去迎合他人以“交朋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蠢事。另外,一味地迎合他人,不僅失去了自己,還浪費了他人的時間——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希望和你“交朋友”。
【速用名言】
1.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獤|晉道教學者 葛洪
2.意見和感情的相同,比之接觸更能把兩個人結合在一起,這樣子,兩個人盡管隔得很遠,卻也很近?!韲魳芳?柴可夫斯基
【適用話題】人際交往;做自己;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