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廷勇
洛陽白云山
發(fā)生在大氣圈里的一切物理現(xiàn)象,統(tǒng)稱為氣象。氣象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也因此影響著人們對地名的命名。此類地名多因該地的風、雨、雪、雹、雷電等天氣現(xiàn)象的多發(fā)性而命名?,F(xiàn)搜集一些根據(jù)氣象要素而命名的我國地名,以饗讀者。
因云霧而名
在我國,有多處比較有名的白云山,如貴州長順的白云山、四川資中的白云山、浙江麗水的白云山、河北邢臺的白云山以及廣州的白云山等。這幾處白云山因常有白云覆罩,陰晴不散,故名。河北邢臺的白云山位于漿水鎮(zhèn)與路羅鄉(xiāng)交界處,海拔956.6米,南北兩側為谷地,夏季多云霧景觀;漿水川、路羅川兩川河水從南北兩廂流過,太陽蒸發(fā)形成的云霧匯聚山腰,終年不散。站在頂峰四下觀看,腳下青松翠柏,遠處煙云浩渺,讓人頓生超脫塵世之感,所以命名為白云山。
國內(nèi)有四處比較有名的云霧山,分別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南、廣東省云浮縣西南、貴州省貴陽市北和貴州省貴定縣東,皆因山頂云霧彌漫而得名。
除此以外,還有霧峰、戴云山、云蓋山、云龍山、大霧山等與云霧有關的地名。
臺灣省臺中縣東半部高峰經(jīng)常為云霧所籠罩,當?shù)氐囊粋€集鎮(zhèn)便稱霧峰。
福建省中部德化縣有一高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因其山頂高聳,雄跨數(shù)里,常有云集其上,如高山戴帽,因而此山名曰戴云山。
在廣東省西北粵桂兩省交界處,有一山,主峰高1000多米,森林茂密,常有云蓋其上,此山稱為云蓋山。
江蘇省徐州市的云龍山,山雖不高,海拔只有100多米,但因山頂云霧環(huán)繞,其形狀蜿蜒如龍,因而得名。
香港最高的山峰位于新界中部,因山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云霧天氣,故名大霧山。大霧山的山麓地帶設有郊野公園,郊野公園沿路有燒烤及野餐設施;在某些天氣晴朗的日子,還可登大霧山遠眺大嶼山和鄰近島嶼的水光山色。
榆林港在海南島南側。由于寒流不易到達,海水溫度終年較高,水汽上升,難以凝結成霧,全年幾乎無霧天,故稱之為“無霧港”。
劍泉在江西大游山腰。石壁上有一泉眼,清泉終年流淌,甘甜清潤。因半山腰云霧縹緲,故劍泉有“云泉”的雅稱。
因雪而名
日照的日出
我國有多處以“雪山”命名的山地,其中以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區(qū)的雪山比較出名。
四川西部有大雪山,其平均海拔為5000米,山勢高峻,因終年積雪而得名。雪線高度5500~6000米,有現(xiàn)代冰川、永久積雪分布。大雪山的主峰貢嘎山,藏語意為“最高的雪山”,為四川省境內(nèi)最高峰。由于貢嘎山為南北走向,南來的暖濕氣流可沿山谷長驅北上,主峰一帶氣候濕潤而多變,這是造成貢嘎山攀登難度大的原因之一。貢嘎山一帶也是世界上冰川最早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在冰川的長期作用下,貢嘎山發(fā)育為金字塔狀大角峰,雪崩極其頻繁,其周圍繞以峭壁,狹窄的山脊猶如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巖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相對高度極大,方圓20平方千米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導致貢嘎山天氣復雜多變和登山路線的陡峭,加劇了攀登難度。
云南省臨滄市境內(nèi)有三處大雪山,構成臨滄大雪山自然保護區(qū)。臨滄大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帶,冬春兩季有三四個月的積雪過程,即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間,主峰一帶積雪覆蓋,白雪皚皚,大雪山由此得名。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北部有兩山相連,海拔5000多米,山頂終年積雪不化;遠遠望去,此山似一條飛翔在藍色天空的玉龍,故稱玉龍雪山。玉龍雪山是我國乃至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它南北長35千米,東西寬13千米,面積525平方千米,以險、奇、美、秀著稱于世。
因日照、霓虹、雷電而名
山東省東南部有日照市,因東臨大海,太陽升起時,最先照射到該地,故稱日照。
廣東省清遠市轄下有陽山縣,因該縣有陽巖山,日出先照,而稱陽山。
四川省布托縣有火洛覺鎮(zhèn),這是藏語地名,意為地處日照較長的壩子上。
云南省尼西,因地處向陽坡而得名?!澳嵛鳌睘椴卣Z,意為“太陽升起來的地方”。
山西省陽泉市,得名于當?shù)氐囊惶幦?,該泉水位于向陽的山坡上?/p>
我國西南的貴陽市多陰雨天氣,光照較少,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故貴陽有“陰城”之稱。于是乎,陽光在貴陽顯得尤為珍貴。
拉薩地處青藏高原,空氣稀薄、潔凈,因而常年陽光燦爛,有“日光城”的美譽。
在我國的地名中,與霓虹有關的不多。
浙江省洞頭縣西部海中有一小島,因島上山高多霧,常見霓虹,因而得名霓嶼。霓嶼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濕潤,四季如春,具有冬暖夏涼的海島氣候特色。
我國還有許多地方修建了“彩虹橋”,因為多數(shù)橋的形態(tài)酷似霓虹,不一定表示當?shù)囟嗄藓绗F(xiàn)象。
廣東省茂名市有電白區(qū),則因當?shù)囟嗬纂姸妹?/p>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轄下有雷波縣。據(jù)傳,此地多雷,行人經(jīng)過時必須默默無聲,若高聲,必有雷霆之應。該縣西部有池,名雷波蕩,水澈常清,因夏日雷震波光相激,互為默契,漢譯雷波,以之名縣。還有一種說法是,彝族稱“莫波”澤為雷波;相傳,城內(nèi)有一水池,夏天打雷,電光與波光相激,故名雷波。
廣東省的雷州半島是名聞遐邇的世界第二雷區(qū),閃電打雷,頻繁而厲害。據(jù)說,世世代代生活在雷州的人喜歡電閃雷鳴。原來,這個地方曾是赤地千里的干旱區(qū),人們形容它“三天無雨成小旱,七天無雨成大旱”。打雷,意味著能帶來風雨,滋潤莊稼,所以人們聞雷則喜。
因風而名
四川省美姑縣一山因山上常有大風,而被命名為大風頂。究其原因,是因為該山阻擋了東南季風的運行路徑,強大的東南季風與北方的冷空氣在此交匯,冷暖空氣交匯區(qū)氣壓差較大,容易產(chǎn)生大風天氣。
云南省的洱海,因其形似人耳,風浪大如海而得名。洱海的大風天氣是“下關風”的延伸。因下關位于蒼山和哀牢山之間的山谷出口,受山谷地形狹縫效應的影響,風力較大。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qū)搶風嶺,因山上風大,故名。
山東省沂南縣風鳴口村地處山峪出口,這一帶荒山較多,植被較少,夏季易發(fā)生龍卷風,其危害面積雖小,但風力大,一般在10~12 級,且伴有暴雨,破壞性十分強。因此,人們將村名定為“風鳴口”。
澎湖島在臺灣海峽東南部。島上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平均有138天。冬季吹東北風,夏季吹西南風,是我國大風天氣最多、風力最強的島嶼,故有“大風島”的別稱。
因雨旱而名
雅安市雨城區(qū)在四川省中部偏西、青衣江中游,因地處“西蜀天漏”一帶,雨量多,故名“雨城”。雅安市雨城區(qū)夜雨很多,這是由于該地位于山間盆地,夜晚山頂降溫快,冷空氣沿著山坡滑入盆地底部,盆地暖空氣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臺灣省的基隆因降水很多,也有“雨港”的別稱。基隆之所以多雨,是因為這里為迎風坡,多地形雨,且夏季氣溫高,空氣急劇上升,多對流雨。
新疆吐魯番市深居我國西北內(nèi)陸,且被天山山脈與阿爾金山脈南北包夾,受來自海洋的水汽影響極少;加之盆地地形,氣流下沉升溫,不利于水汽凝結成云致雨,故氣候非常干旱,有“中國旱城”之稱。
因冷暖而名
四川西南的大涼山和小涼山,都是因其海拔高、四季寒冷而得名。
甘肅省平?jīng)鍪校虻靥庪]東黃土高原西部,地勢較平,氣候涼爽而得名。
此外,因四時溫和而得名的地方也有許多:
廣東省陽春市,因其地處在北回歸線南側,獲得的太陽熱量充足,四時如春,故曰陽春。
浙江省溫州市,因在溫嶠嶺以南,恒溫少寒而得名。
臺灣省的恒春,地處臺灣最南端,因四季皆春而得名。
四川成都西北的溫江區(qū),以江水溫和而得名。明代有記述說:“總志云以江水溫潤也,予過溫江,詢之父老,云溫江發(fā)源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氣寒,至溫江而氣暖。”“江水至此始溫”,故得名溫江。
湖南冷水江則因江水兩岸多井,井水冰涼匯入溪內(nèi),流入資水而得名。
希夏邦馬峰
西藏自治區(qū)境內(nèi)有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峰名源于山上變化無常的天氣狀況。“希夏邦馬”為藏語“氣候嚴寒,天氣惡劣多變”之意。希夏邦馬峰的氣候特征與珠穆朗瑪峰相似。珠峰地區(qū)的氣候大體上來說是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云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50℃,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風季過度到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到風季的秋季,有可能出現(xiàn)較好的天氣,是攀登珠峰的最佳季節(jié)。希夏邦馬峰的氣候也類似:在每年的四五月、10月以及11月,連續(xù)兩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能出現(xiàn)兩三天,3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能出現(xiàn)一兩天,相隔時間大約5~19天。此時也是進行登山活動的好時期。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