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匡 泰 杜 靜 浙江安防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溫州 325016
?
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智能心理咨詢平臺的研究
張麗娜 匡 泰 杜 靜 浙江安防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溫州 325016
本課題得到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6SCG188)的大力支持。
【文章摘要】
在調查、評估高校不同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心理咨詢過程,提出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智能心里咨詢平臺設計思路和實現方法。面向不同用戶,在其權限內開放數據支持,并借助平臺組建高校咨詢師庫。
【關鍵詞】
Andriod;心理咨詢;Java;智能
據WHO統(tǒng)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就我國而言,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浙江省衛(wèi)生廳2005年數據顯示,全省心理和精神衛(wèi)生狀況不佳人群比例達17.3%,高于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比全國13%的比例高出4個多百分點。
據調查(張華,2014),碰到心理問題時,只有38.5%的人表示有需要時會主動尋求幫助,事實上,真正去求助的比例更少。調查顯示(趙妙林,2013),心理咨詢的復診率只有31.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意識不到心理問題已經存在;二是擔心個人隱私泄露;三是求詢受到時間、空間、經濟等客觀因素影響。數據表明(屈正良,2014),遇到心理困擾時,77.65%人傾向于自我解決。其中,半數以上人群選擇借助網絡。
近幾年,移動終端的應用開發(fā)給人以全新的交互體驗和資源共享環(huán)境。移動應用具有個性化、便捷性、情境相關性、跨時空性、交互性、移動性、及時性、超媒性以及泛在性等特點,可以滿足求助者隨時、隨地、隨需的要求。
調查、評估高校不同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推廣心理健康咨詢;“心理體檢”服務,助力身心健康;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智能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滿足師生隨時隨地隨需的要求;開放式數據支持,服務全社會。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技術路線圖
(1)高校不同群體心理健康狀況預評估,進行系統(tǒng)分析。1)問卷調查,調查高校不同群體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引起的個人、家庭、學習、工作等方面的問題。2)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設計、修正問卷內容。3)確定常模團體,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4)基于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2)結合心理咨詢過程,研究設計平臺功能。心理咨詢主要過程包括心理測評、問題診治、效果評估。心理測評指根據求詢對象選擇針對性方式(量表、投射、推普)診斷心理問題。問題診治指針對心理問題,選擇合適的咨詢方式。效果評估指咨詢結束后對咨詢效果的評估。
(3)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基于安卓移動終端開發(fā)。結合心理咨詢實際流程,利用Agent技術,實現移動終端心理健康咨詢平臺的研發(fā)。主要功能模塊有三個:心理診斷、心理診治、效果評估。診斷模塊:用戶通過自己選擇的測評方式(量表、投射、推普等)了解自己是否有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診治模塊:平臺的反饋機制根據用戶測評結果向用戶提出診治建議,向心理異常者提供醫(yī)院信息,向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者提供可選的診治方式(自助、他助)。自助方式指平臺智能引導功能引導用戶自行完成心理診治過程,全過程無需咨詢師幫助。他助方式指用戶可以自行選擇不同方式(模擬視頻、語音、QQ、在線文本、留言等)向咨詢師求助。評估模塊:在平臺智能引導功能或咨詢師幫助下,自主(自評、他評)評估咨詢效果。
(4)面向不同用戶,在其權限內開放數據支持。平臺采用大型數據庫自動記錄用戶所有數據及參與過程,結合Agent技術,提供開放式數據統(tǒng)計分析功能和報表生成功能。該功能針對不同用戶,如個人用戶、管理部門、研究結構、醫(yī)療組織、政府部門等,開放不同權限,在權限內提供數據查詢、數據統(tǒng)計分析、生成報表等數據支持。
(5)借助平臺組建高校咨詢師庫?;趪鴥刃睦碜稍儙煍盗颗c人口比例遠小于國際水平的現狀,本課題旨在通過該平臺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咨詢、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同時,也吸引更多的高校心理咨詢師參與心理咨詢活動,發(fā)揮領域專家力量,推廣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咨詢意識、解決心理問題、提高高校師生心理健康水平。
調查研究高校不同群體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基于安卓系統(tǒng),研究設計一個面向高校師生的智能化心理健康咨詢平臺,研究內容領業(yè)內之先。
用戶下載安裝app文件,通過平臺的智能化引導,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隨需的訪問該平臺,可以選擇自助或他助方式就心理問題進行測評、診治、評估。平臺取傳統(tǒng)心理咨詢、網絡心理咨詢、移動應用軟件三者之優(yōu)勢,補咨詢師數量所之不足。同時,平臺提供開放式數據支持,為研究人員和相關部門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俊葉.高校在線心里咨詢平臺的系統(tǒng)設計[J].技術在線,2012,09(9)∶97-98.
[2]張健.基于3G手機的移動學習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福建電腦.2011,5(5)∶12-13.
[3]曾穎.智能化高校網絡心理咨詢交互式系統(tǒng)探析[J].科技信息,2012,6(6)∶88-90.
[4]廖朗.空中預警機三維圖像物體檢測模型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4,31(8)∶101-104.
【作者簡介】
張麗娜(1980-),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