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芳
摘 要 網絡便于資源共享、信息整合、課堂交互、個性化學習,已經成為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與平臺?;诰W絡的語文教學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語文教學散發(fā)出審美的光芒。
關鍵詞 網絡 語文教學 美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包含了豐富的審美教育內容,通過語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美的情感,初步具有對語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學的審美能力。發(fā)揮網絡的各種功能,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增加很多滲透美育的時機,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圖片,將學生引入美的情景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而后創(chuàng)造美。
1引導學生感受美
1.1品味語言美
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優(yōu)美,語句豐富生動,語言有極強的感染力。要讓學生感受語文材料的美,“美讀”一法立竿見影。通過讀,可以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在語言的流動中感受課文各種形式的美,從而進入作品中美的意境。
怎樣實施“美讀”?可以讓學生邊觀看課文錄像邊欣賞課文朗讀,在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話筒,錄下自己的朗讀,與范讀比較,尋找差距,體會文章的聲韻美;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閱讀與課文風格相同而內容不同的文章,或者題材內容類似而風格不同的文章,體會不同文章的語言美。
1.2欣賞自然美
大自然絢麗多彩,它的美千姿百態(tài)。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關自然景物描寫的課文較多,教師可將有關圖片制作成網頁。教學中利用網絡,讓學生結合課文與網頁圖片、錄像,從各個角度欣賞文中描寫的景色,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比如教《迷人的張家界》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張家界風光的錄像,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在導游柔美的解說中,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張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云霧纏繞的山、潺潺而流的水……學生不由地發(fā)出贊嘆:“啊,好美??!”“太棒了,我一定要去看看!”錄像最后是金鞭巖的特寫鏡頭,這更加深了對“神鷹護鞭”的印象。這樣,張家界的整體美就自然映入學生的腦海,印象極為深刻。通過這樣的景物展示,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中欣賞美、感受美,容易和作者產生共鳴。
1.3領悟人格美
小語教材中描繪優(yōu)秀人物的課文,充滿了鞭策后人、感召來者的“美”的精神力量。然而,小學生距離這些人和事比較遙遠,要感受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有一定的困難。不妨運用網絡可以跨越時空的特點,使課文中的人物再現(xiàn)于學生眼前……讓學生親身感受優(yōu)秀人物的言行,領悟他們的精神美,從而激發(fā)起學習的欲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目標。
比如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出邱少云要忍受烈火焚燒的原因,分析除了“舍身”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進而體會邱少云的大無畏英雄氣慨。然后播放《火燒邱少云》的一段錄像,最后,圖像定格在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畫面,讓學生自由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課文中榜樣人物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他們的崇高理想、高貴品質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從理解字面意思上升到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崇敬,進而與人物的思想產生共鳴,達到了美的境地,培養(yǎng)了美的情感。
1.4體會意境美
要激發(fā)審美情趣,還要把學生帶進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蘊涵的細膩之美。這樣,由感知外在的美,到感知蘊涵的美,步步深入,誘導學生把身心沉浸于美的意境之中,使他們心有所感,情為所動,從而更加熱愛美,向往美,追求美。
在古詩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網絡,就能將抽象的詩句生動、形象化,使學生深人描繪的境界,體會詩歌意蘊,喚起想象,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體會領悟到詩人表達的情感。
2放手學生創(chuàng)造美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美育的最終目的。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自制讀書筆記、辦電子手抄報、開展作文活動等是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在制作讀書筆記和電子手抄報時,可以引導學生上網閱讀課外書籍,制作精美的“摘優(yōu)”、“積優(yōu)”網頁檔案,下載文質兼美的文章或片斷,豐富自己的文筆。學生通過選材、排版、裝飾等,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電子手抄報制作得精美漂亮,在閱讀和積累中感受了美,創(chuàng)造了美。每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將全班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在網上舉行展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關于地球的資料,在他們通過大量閱讀對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具體分析這篇課文選取了哪些材料,讓學生編列提綱。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以地球為主題的主頁。結果學生設計的主頁中有文本材料,有圖像資料,有能力的小組還有聲像資料。各小組的網頁完成后,再讓全班學生通過網絡點擊投票,選出最佳主頁,讓美的魅力蔓延。
教完《貓》后,筆者讓學生上網閱讀有關寫貓的文章,然后將描寫貓的好詞句摘錄下來,制作“詞句小檔案”網頁,模仿課文結構形式寫一篇自己喜愛的動物的文章,配以該動物的插圖,設計動物與自己簡短的心理對話,發(fā)送到網上,讓網友評點,再作修改。結果,學生在自娛自樂中提高了創(chuàng)造藝術美的能力。
在作文訓練中,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的模擬功能,“再現(xiàn)”真實的情景。如寫作《記一次課外活動》,學生雖然有過許多次課外活動的經歷,但由于缺乏細致的觀察,描寫顯得籠統(tǒng)粗糙,一點也不生動。播放經過剪輯的學生課外活動的錄像,讓學生融人真實的生活場景進行觀察、描寫,他們興趣盎然,個個睜大眼睛認真地觀察,很快就寫出了較好的作品。可見,發(fā)揮網絡的作用,既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語文教學散發(fā)出審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