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練彤
食盒,是古代盛裝食物用的竹木結(jié)構(gòu)器具,內(nèi)有數(shù)層不等,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禮物,可提可挑,為酒肆飯店以及富貴人家常用。
食盒是古時民間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用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遷,已經(jīng)從現(xiàn)代人的生活當中完全淡出,成為了古玩市場上的一項藏品。
古時的紳士名流,出門訪友,或參加詩社、文社的活動,與至交把酒言歡,常會事先準備一些肴食果品,作為助興的下酒菜。初春時節(jié),文人士夫出門踏青郊游,也會攜帶酒菜食物以備野餐之用。食盒就是專門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攜帶行走的長形抬盒,有木、竹、琺瑯、漆器等材質(zhì),其中以木質(zhì)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酸枝等紋理細密、色澤光潤的硬木,堅固而有韌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時候不易晃蕩。加之古時的家具多為榫卯結(jié)構(gòu),硬木在拼接、制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觀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紋理色澤,給人一種典雅莊重之感,既美觀又實用。
古時的食盒大致有大小兩種,大的近乎如吃飯的矮條桌,把手高至人肩,有兩人用扁擔抬著。小的如籃子,一擔挑兩個,一前一后。轉(zhuǎn)角處不像現(xiàn)在的食盒呈直角,而是呈弧形。這種食盒、蓋身及把手都有繁雜的紋樣,透雕或半透雕,這些東西若留到現(xiàn)在,既是生活用具,也是工藝品。
若有人邀你去家中小酌,一般得備點熟食小菜帶上門,以減輕主人煙熏火燎廚房之累,比如買點燒雞醬肉,一包花生米,一斤炸魚,幾個咸鴨蛋,再加兩瓶老白干。這些東西用方便袋一提,輕省方便。如果上溯幾十年就沒這么方便了,一是當時沒多少熟食可買,得自己在家現(xiàn)做,涼拌熱炒,七葷八素;二是盤碗不好攜帶,這時候就該用到食盒。想想吧,你在前面扇著紙扇昂首闊步,后面兩個壯漢抬著食盒,扁擔被壓得顫顫悠悠,后面再跟兩個小童抬一壇美酒,來到主人門前,朗聲通報,某某略備薄饌,特來拜會,那場面,相當?shù)臍馀砂。?/p>
食盒跟花轎一樣,也是一種儀式用品,多用在鄉(xiāng)下莊嚴隆重的場合,比如下聘、祭祀等。鄉(xiāng)下是極重視婚喪嫁娶等人情往來的,什么樣的場合用什么樣的物品,都是約定俗成的,若有違逆,則是對人對事的怠慢輕視。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