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樂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貴港 537100
癌癥患者并發(fā)顱內出血的急診處理方法與分析
李樂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貴港537100
【摘要】目的研究癌癥患者并發(fā)顱內出血的急診處理方法。方法選擇我院2012-08—2014-08診治的127例顱內出血患者,根據病情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86例單純患有顱內出血,觀察組41例在癌癥(急性白血病)疾病的基礎上出現顱內出血,觀察2組患者的處理方法及臨床特點。結果本文所選的顱內出血患者,40例死亡,僅1例存活下來,為M3合并DIC的患者。7例為高白細胞血癥,4例為嚴重血小板減少,4例為高白細胞血癥合并血小板減少,15例為感染合并血小板減少,9例為DIC,2例為其他。研究發(fā)現患者入院時白細胞增高同時合并DIC是導致患者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終末期血小板降低、合并感染也是引起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結論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時出現顱內出血的臨床特點主要為:進行性、多灶性、兇險性;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控制,將白細胞數量有效降低,預防性進行常規(guī)鞘內注射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癌癥;顱內出血;急診處理;臨床特點
急性白血病(AL)的主要死亡原因有顱內出血、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最近幾年,臨床上大量選擇新型的抗生素進行支持和應用治療,AL換則會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感染等原因死亡的幾率明顯下降,但顱內出血依然是AL患者死亡的主要誘發(fā)因素,也是AL緩解后復發(fā)及早期死亡的主要致死原因[1]。對于AL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和預防顱內出血存在一定難度,因而分析AL患者出現顱內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時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法,這樣能夠提升AL患者的緩解率和降低病死率[2-3]。選擇我院2012-08—2014-08診治的127例顱內出血患者,對其出血原因及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選擇2012-08—2014-08診治的127例顱內出血的患者,根據病情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86例單純患有急性白血病,觀察組41例患者在癌癥(急性白血病)疾病的基礎上出現顱內出血。對照組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齡20~78歲,平均(44.2±2.3)歲;疾病類型:4例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32例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16例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6例為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18例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10例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觀察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齡在18~80歲,平均為(43.1±2.0)歲;3例為M1,15例為M2,6例為M3,4例為M4,9例為M5,4例為ALL。所有患者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均根據FAB分型標準,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臨床表現所選的41例急性白血病并發(fā)腦出血的患者均出現意識障礙逐漸轉為昏迷。10例有嘔吐癥狀,21例頭痛,9例癲癇發(fā)作,7例煩躁,5例精神異常,5例偏癱,4例存在腦心綜合征,1例單側肢體癱瘓,1例為命名性失語。一些患者還出現高熱現象,所選的患者均存在其他部分的出血,如瘀血點、咯血、瘀斑、球結膜出血、肉眼血尿及消化道出血等。
1.3診斷標準[4-5]早期死亡是說初診者死于化療前后,化療后不超過10 d。高白細胞血癥是說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0×109/L。嚴重血小板減少是說PLT≤20×109/L。感染是說連續(xù)測定3次體溫≥38.5 ℃,而且一些患者血液檢查存在細菌學陽性表現。
1.4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 15.0系統(tǒng)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文所選的顱內出血患者,40例死亡,僅有1例存活下來,為M3合并DIC的患者。7例為高白細胞血癥,4例為嚴重血小板減少,4例為高白細胞血癥合并血小板減少,15例為感染合并血小板減少,9例為DIC,2例為其他。經過研究發(fā)現,患者入院時白細胞增高同時合并DIC是導致患者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終末期血小板降低、合并感染也是引起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具體見表1、2。
表1 2組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 [n(%)]
表2 2組患者在不同的疾病階段顱內出血發(fā)病情況 [n(%)]
3討論
導致AL患者出現顱內出血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顱內出血與血小板數量、高白細胞血癥、血管壁、質量及凝血機制等因素密切相關[6]。大部分學者認為AL并發(fā)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減少,但本文研究發(fā)現顱內出血不僅與血小板減少相關,同時還與凝血機制、血小板質量以及血管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白血病腦損害的主要表現形式為顱內出血,尸檢率達到49%~51.6%。顱內出血多為腦出血,在白血病患者中占13.6%,其次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內出血和硬膜外混合出現相對少見[7]。白血病性腦出血與單純的腦出血存在差異,出血特點主要為兇險性、進行性、多發(fā)性,主要表現為滲血,很少出現大血管突然破裂顯像,常表現為散在性多部位出血,沒有特殊的定位體征,早期未見腦壓明顯升高,給早期診斷帶來難度[8-9]。根據顱內出血的病變特點以及總結的相關危險因素,制定了下述幾點預防措施:(1)顱內出血多未見明顯的前驅癥狀,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當患者為化療期間、高白細胞癥狀及化療后骨髓抑制期時,患者如突然出現嘔吐、頭痛、語言不清、煩躁不安及意識障礙等,要注意可能出現了腦出血。如患者的病情不重,可立即安排進行頭顱CT檢查,如患者的病情危重,應先進行眼底檢查,發(fā)現新鮮出血、視盤水腫等情況,則說明可能為顱內出血,應立即采取腦出血的相關治療,當病情穩(wěn)定后再安排進行頭顱CT檢查[10];(2)臨床上見到的高白細胞血癥屬于急癥,能夠緩解的幾率不高,要及時采取白細胞去除術或口服羥基脲將白細胞降下來;(3)因存在血腦屏障,應用常規(guī)劑量的藥物很難將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的白血病細胞殺滅,因而在進行全身化療時,需要預防性鞘內注射地塞米松,每周1~2次,連續(xù)注射5次,之后每隔2個月注射1次,堅持2 a時間;(4)PTL不超過15×109/L同時存在出血情況時要輸注單采血小板,同時密切監(jiān)測凝血功能;(5)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6)M3患者選擇維甲酸進行治療,以此來降低病死率;(7)積極的進行抗感染治療。
AL患者當出現出血情況時,常規(guī)的藥物無法發(fā)揮療效,進行抗腦水腫及脫水治療無法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再加上存在嚴重的出血傾向,不可以實施手術治療,因而臨床具有很高的病死率[11]。對于已確診為AL伴顱內出血的患者應采取下述治療方法:(1)積極治療腦水腫,具體包括應用糖皮質激素來降低血管外滲及緩解內外毒素對機體造成的損傷;(2)糾正凝血異常及有效止血,具體包括應用止血藥物等,大量輸注血漿、血小板等;(3)防治相關并發(fā)癥[12-13]。
本文所選的顱內出血患者,40例死亡,僅有1例存活下來,為M3合并DIC的患者。7例為高白細胞血癥,4例為嚴重血小板減少,4例為高白細胞血癥合并血小板減少,15例為感染合并血小板減少,9例為DIC,2例為其他。經過研究發(fā)現,患者入院時白細胞增高同時合并DIC是導致患者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終末期血小板降低、合并感染也是引起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時出現顱內出血的臨床特點主要為進行性、多灶性、兇險性;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控制,將白細胞數量有效降低,預防性進行常規(guī)鞘內注射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4參考文獻
[1]高瑾,王平,古瑞玲.急性白血病自發(fā)性顱內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24(12):542-543.
[2]李海,劉繼偉,趙忠澤,等.高血壓腦出血103例外科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31(12):875-876.
[3]張萍,李冬梅,霍素云.腦出血重癥患者院前急救護理程序模式的探討[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6,30(8):12-13.
[4]李茂芳,王浩.高血壓腦出血急診搶救50例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48(11):145-146.
[5]傅雷華,王蘭,喻依川,等.硼替佐米誘導急性髓性白血病細胞凋亡及對SALL4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12,22(4):160-161.
[6]姜健,王志,孫立榮,等.小劑量低分子肝素治療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DIC的臨床觀察[J].臨床急診雜志,2012,36(3):528-529.
[7]白艷玲,史皆然,白燕妮,等.加強護理對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3(14):66-67.
[8]海力其古麗·努日丁,嚴媚.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誘導緩解期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12(14):149-150.
[9]梁惠如,李斌,梁玉環(huán),等.不同類型急性白血病對血小板輸注療效的差異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4(18):486-487.
[10]高瑾,王平,古瑞玲.急性白血病自發(fā)性顱內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22(12):610-611.
[11]曾惠,周合冰.急性白血病并發(fā)顱內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0,33(18):647-648.
[12]尹列芬,趙興強,董偉群,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無效輸注的非免疫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8(2):572-573.
[13]孔繁九,楊文東.輸注冷凍機采去白細胞血小板治療白血病臨床療效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26(1):31-32.
(收稿2015-06-11)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