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咪曉
離了陜北,離了黃土高原,歸了南方,卻離不了那里的美味,特別是我心心念念牽掛著的羊肉泡饃。
猶記得幼時樓下,晨光熹微,小巷清幽,路旁的樹木蒼黑,瓦楞中芳草青青。對了,那棵老槐樹不知道還在不在?過去,每當(dāng)春天來臨,它就綻開一樹白花,清風(fēng)吹來,落花如雪。在那里,最享受、最愛、最忘不掉的是和著槐花香吃著羊肉泡饃。別認(rèn)為怪,當(dāng)你坐在路旁,叫一碗羊肉泡饃,配著這么漂亮的槐花,之后把饃撕碎,喝口湯,那暖暖的感覺,足以讓你覺得這是最最和諧的事了。
清真菜當(dāng)中,羊肉泡饃算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羊肉的味道醇香厚重,可能是因為那兒特有的灘羊和水土的緣故吧;而它的伴侶饃,口感圓滑、面皮筋道。它們配在一起,整條巷子就香氣四溢。還記得,一群小伙伴坐在矮矮的小方桌上,相互比賽,看誰把饃撕得更碎,可是每每到最后,湯汁都被饃吸走了。我們很好地做到了“干巴兒”——碗內(nèi)無湯無饃無肉。
羊肉泡饃又叫“羊羹”,歷史悠久,婦孺皆知。唐朝時,阿拉伯人走上絲綢之路來到長安經(jīng)商,旅行者燒羊肉湯,將懷中的小面餅“饦饦饃”掰著吃,這可能就是羊肉泡饃的前身。之后又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流落西北的時候,饑餓難耐,得了塊饃就啃了起來,可是饃太硬,咬不動,之后聞到肉香,就去前面的店鋪討了一碗羊肉湯。饃和肉湯一結(jié)合,讓登基后的趙匡胤念念不忘,之后羊肉泡饃名聲大振。
每當(dāng)大風(fēng)吹得人們瑟瑟顫抖的時候,一碗羊肉泡饃,保管叫你全身暖透;每當(dāng)酷暑難當(dāng),如火的驕陽讓你茶飯不思的時候,一碗羊肉泡饃,準(zhǔn)會讓你食欲大振??扇缃?,我已經(jīng)好久好久,沒有吃到能我全身暖透、食欲大振的羊肉泡饃了。
浙江的師傅做羊肉泡饃太草率了。他不知道看我掰饃的大小,不知道我要加多少湯,都是每人一大瓢,湯不夠了叫服務(wù)員,服務(wù)員給的是白湯,真的讓我好失望。我想和以前一樣調(diào)侃一下師傅是不是南郭,這師傅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碗還是店面上寫的“正宗清真羊肉泡饃”嗎?吃得真沒有意思。之后又吃到了上海師傅做的羊肉泡饃,模樣倒是有點,可是沒有感覺。那里的饃不是我記憶中那有點硬、能讓我嚼好久的饃,而是和慕斯蛋糕一樣軟軟的。哎,還是不一樣。我想,除非回到那記憶深處的地方,我才能吃到真正的讓我覺得和諧的羊肉泡饃。
慈禧曾這樣稱贊羊肉泡饃:“肉軟不糜,滋味甜美!”是的,她確實道出了羊肉泡饃的獨特。北宋著名詩人蘇軾說:“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睕]錯,燴出了“天下第一碗”的美名。
夢里望見一條九曲黃河,一片沙漠,一片草原;夢里聽見碗筷碰撞出的細(xì)細(xì)碎碎的聲響;夢里回到清幽小巷,在槐花樹下與兒時友伴一起,去嘗我心心念念的清真羊肉泡饃。
(指導(dǎo)教師:練衛(wèi)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