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富強,魏 琦(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北京海淀100193)
?
犬胸膜腔積液的X線影像定性與定量評估
謝富強,魏琦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北京海淀100193)
X線檢查是評估胸腔疾病基礎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對于胸膜腔積液的檢查較為實用。當胸膜腔內存在游離液體時,一般認為X線片上可能出現(xiàn)的征象包括:胸腔密度增加、葉間裂隙顯現(xiàn)、肺回縮、肋膈或椎膈區(qū)肺尖變圓、胸骨上陰影(側位)、心臟輪廓模糊、膈輪廓模糊及降主動脈輪廓消失[1-2]。
本試驗通過人工建立犬胸膜腔積液模型,評估X線檢查法對犬胸膜腔積液的敏感性以及X線定量評估胸膜腔積液量的準確性。
1.1動物本試驗采用8只小型成年雜種犬,包括5只雄性犬,3只雌性犬,平均體重為8.9 kg (5.6~12.8 kg),購自郊區(qū)某實驗動物養(yǎng)殖場。實驗犬經(jīng)體格檢查及胸部X線和超聲檢查無異常,飼喂1周后進行試驗。
1.2器材北京萬東醫(yī)用射線機廠630 mA X線機;廣東汕頭市粵華醫(yī)療器械廠11×14in.片盒;北京市房山區(qū)興陽精細化工廠制造的11×14 in.中速鎢酸鈣增感屏;柯達11×14 in.膠片;柯達醫(yī)用X線自動洗片機102;柯達定影液和顯影液及其補充液。
1.3方法
1.3.1實驗犬麻醉前禁食8 h,雙側胸壁大范圍剃毛,給予阿托品(0.02 mg/kg體重,皮下注射),5~10 min后肌肉注射舒泰50和速眠新Ⅱ混合麻醉藥(1∶4混合),0.1 mL/kg體重。
1.3.2麻醉后先拍攝胸部X線片(右側位、背腹位和腹背位)作為空白對照。然后使實驗犬右側臥,在超聲引導下,按照常規(guī)胸腔穿刺技術將三通型留置針(22G×25 mm)埋入左側胸膜腔。向左側胸膜腔內緩慢注射溫生理鹽水,由低劑量逐漸增加:5 mL/kg,10 mL/kg,15 mL/kg,20 mL/kg,30 mL/kg,40 mL/kg,50 mL/kg體重。隨后相繼拍攝右側位、腹背位和背腹位胸部X線片(每次拍攝的胸片攝影條件與對照組相同,每次變換體位都要先將實驗犬原地翻轉兩周,并靜置5 min)。完成后再次注射生理鹽水。
1.3.3觀察和統(tǒng)計X線征象。包括胸腔密度增加、心臟和膈輪廓模糊、葉間裂隙顯現(xiàn)、肺回縮、膈心包韌帶變化、降主動脈消失。測量(見圖1)A右側位上回縮的前葉與胸骨的距離(最近處)B背腹位中尾側膈心包韌帶的厚度。
圖1 X線片上測量的兩個數(shù)據(jù)
1.3.4試驗數(shù)據(jù)應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進行分析,繪制X線征象的趨勢圖,在定量評估胸膜腔積液實驗部分中,對測量值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當R2≥0.8時,認為相關性較好。
2.1敏感性結果當胸膜腔內存在游離液體時,8只實驗犬的X線征象變化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胸膜腔積液量的增加,整體上所有X線征象出現(xiàn)的犬數(shù)都呈上升趨勢,最后8只實驗犬都出現(xiàn)了相關征象。但是膈心包韌帶這一征象在胸膜腔積液量只有5 mL/kg體重的時候就有2只犬出現(xiàn),而10 mL/kg體重時所有實驗犬均出現(xiàn)該征象。其后又逐漸下降,最后到50 mL/kg體重時只有5只犬出現(xiàn)。在胸膜腔積液量為5 mL/kg體重時,出現(xiàn)的征象只有葉間裂隙顯現(xiàn)(5/8)、膈心包韌帶變化(2/8)和降主動脈消失(2/8)。在胸膜腔積液量為50 mL/kg體重時,除了膈心包韌帶這一征象外,其他征象在所有實驗犬中均出現(xiàn)。當胸膜腔積液量達到10 mL/kg體重時,有3個征象的出現(xiàn)率達到80%以上,分別是胸腔密度增加(7/8)、葉間裂隙顯現(xiàn)(8/8)和膈心包韌帶變化(8/8)。這表明以上3個征象是胸腔積液的最敏感征象。
圖2 各個X線征象隨胸膜腔積液量的增加的變化趨勢
2.2定量評估結果X線結果表明,隨著胸膜腔積液量不斷增加,在右側位上肺回縮程度也越來越大;背腹位上,膈心包韌帶的后側越來越厚(見圖3)。經(jīng)線性回歸分析可見,在右側位上,胸膜腔積液的量與肺回縮的距離存在較弱的線性關系(R2= 0.679);而背腹位上胸膜腔積液的量與膈心包韌帶的厚度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R2=0.848)(見圖4)。
圖3 4號實驗犬不同胸膜腔積液量的背腹位片
3.1X線對胸膜腔積液的敏感性本次試驗選取了胸腔密度增加、葉間裂隙顯現(xiàn)、肺回縮、心臟和膈輪廓模糊、降主動脈輪廓消失及膈心包韌帶變化作為研究對象。膈心包韌帶變化這一征象是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其隨著胸膜腔積液量的增多變化較為明顯,因此也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敏感性這一點,試驗初期的密度梯度設置為5 mL/kg體重,后期密度梯度為10 mL/kg體重。
試驗結果,在初期(胸膜腔積液量≤10 mL/kg體重)時,葉間裂隙顯現(xiàn)、膈心包韌帶變化和胸腔密度增加最為明顯(幅度大且數(shù)值高);而肺回縮和降主動脈消失則變化較為緩慢和穩(wěn)定。因此本試驗認為葉間裂隙顯現(xiàn)、膈心包韌帶變化和胸腔密度增加這3個征象對于胸膜腔積液較其他征象敏感,其中葉間裂隙最為敏感。當胸膜腔積液量達到10 mL/kg體重時,這3個征象的出現(xiàn)率都超過80%(葉間裂隙8/8,膈心包韌帶8/8,胸腔密度7/8)。因此本試驗認為胸膜腔積液量為10 mL/ kg體重時是X線可探及的下限。
本次X線的敏感性試驗的重點放在葉間裂隙顯現(xiàn)和膈心包韌帶增厚這兩個征象上。前者傳統(tǒng)上認為是X線片上最為敏感的征象,后者是本次試驗新發(fā)現(xiàn)的征象,也較為敏感。試驗發(fā)現(xiàn),胸膜腔積液量較小時,葉間裂隙呈低密度的細線,隨著液體的增加,葉間裂隙增粗、密度增高,最后葉間裂隙遠心端呈楔形的軟組織密度,相鄰肺葉出現(xiàn)分離。總體上,隨著胸膜腔積液量的不斷增加,葉間裂隙逐漸顯現(xiàn),并越來越明顯。這是由于隨著胸膜腔內液體的增多,吸收的X線越來越多,葉間裂隙不斷擴張,于是相鄰肺葉分離。本次試驗中,當胸膜腔積液量為5 mL/kg體重時,只有葉間裂隙顯現(xiàn)(5/8)、膈心包韌帶變化(2/8)和降主動脈消失(2/8)3個征象出現(xiàn),而其中只有葉間裂隙出現(xiàn)率超過50%,說明葉間裂隙為最敏感的征象。
膈心包韌帶的變化是這次試驗的新發(fā)現(xiàn)。隨著胸膜腔積液量的不斷增加,膈心包韌帶后側逐漸增厚,其與膈形成的內角角尖變圓。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對于相同實驗犬,VD位上膈心包韌帶要較DV位更早發(fā)生變化,也更早消失而無法判讀。膈心包韌帶(又稱為后縱膈腹側界)位于后縱膈的腹側,胸腔的偏左側。其與膈形成的內側角內填充著肺副葉,外側緊鄰肺左后葉。因此俯臥時,胸膜腔積液極易聚集于此。膈心包韌帶的變化在本次試驗中是3個最為敏感的征象之一,并且在之后的定量評估胸膜腔積液量的試驗中發(fā)現(xiàn),其相關性也較好。
3.2X線定量評估胸膜腔積液量本次試驗選取測量右側位片中肺回縮距離和背腹位片中膈心包韌帶厚度作為測量值,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征象較其他征象變化明顯且易于測量,另一方面在預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這兩個征象與胸膜腔積液量的相關性可能較其他征象好。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雖然右側位上胸膜腔積液量與肺回縮距離存在較弱的線性關系(R2=0.679);但是背腹位上胸膜腔積液量與膈心包韌帶厚度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R2=0.850)。前者與Ki-Ja Lee等人的試驗結果相似,都是相關性較差,但本次實驗的相關性要明顯優(yōu)于他們的結果(R2=0.271)[3]。而本次試驗在背腹位上胸膜腔積液量與膈心包韌帶厚度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R2=0.850)則是新發(fā)現(xiàn)。在此前國內外未發(fā)現(xiàn)相關的文獻報道。在敏感性試驗中發(fā)現(xiàn),背腹位X線片中,膈心包韌帶這一征象的變化對于胸膜腔積液較為敏感,僅次于征象葉間裂隙顯現(xiàn)。但是只有當胸膜腔積液量較少的時候,膈心包韌帶變化才較為明顯,但當胸膜腔積液量≥40 mL/kg體重時,有些試驗犬的這一征象開始消失,無法測量。由此可以認為,膈心包韌帶無論是對于少量胸膜腔積液的早期診斷還是定量評估都是相當有用的。
圖4 X線上測量值與胸膜腔積液量的線性回歸分析
參考文獻:
[1] Thrall D E . Textbook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Radiology[J] . 6th ed,2012:Elsevier.571-578.
[2] Schwarz T,Johnson V.BSAVA Manual of Canine and Fline.Tho?racic Imaging[M],2008,BSAVA.321-336.
[3] Ki-Ja Lee,I-Se O,Seong-Mok Jeong,et al.Quantification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Pleural Effusion in Beagle Dogs:Radiogra?phy versus CT and Ultrasonography[J].Journal of Veterinary Clin?ics,2008.25(2):96-101.
中圖分類號:S82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9-6005(2016)05-0072-03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簡介:謝富強(1959-),男,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獸醫(yī)影像診斷技術研究,E-mail:xiefuqiang@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