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欣
【摘要】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不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靠滿堂灌,學生學習效果差。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把歷史整合成為“糖葫蘆”,注重前后“邏輯”的教學,學生有興趣,學習效果好。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整體觀 歷史脈絡 知識能力并重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40-02
傳統(tǒng)歷史教學把傳授歷史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滿堂灌和劃重點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都是歷史教師的無奈選擇。然而,歷史的發(fā)展具有其獨特的規(guī)律,其自身的特點決定歷史教學必須整體、全面地把握歷史脈絡,探究歷史規(guī)律。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有所收獲,取得了一定了成果?,F(xiàn)總結如下:
首先,要從理論上認識歷史教學之所以注重“整體觀”,完全是由歷史學科的特性所決定的。
初中歷史課內容包括了中國、世界歷史從古至今的知識點,有六冊之多。因此,如果不從整體上把握,很難理清其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脈絡。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歸納整理知識,把握歷史學科的基本方向,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既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同時,也能很好的實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歷史教學中 “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目標” 三大目標的達成。
一直以來,歷史教師習慣照本宣科,課堂收效甚微。我接手八年級歷史后,隨機給一個班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每位同學按照歷史的先后順序寫出中國歷史的主要朝代,結果大出我所料, 除個別同學零零碎碎的知道一點外,全班竟沒有一個同學能夠完整的寫出!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通過一年半的初中歷史學習,多數(shù)學生對中國明清以前完整的歷史脈絡一團糟。鐵的事實說明了從整體上去學習歷史課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上。由于這種教學方式所應對的只是為了考試,考過之后,歷史知識基本上還給了書本。
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的第二項做法就是:要求每一位同學必須掌握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
從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來看,知識與能力應當并重。初中中國歷史跨度幾百萬年,知識點既多又繁雜,不易掌握。要想達到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使學生好記易學,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歷史長度和跨度壓縮,簡化成一條簡單明了的發(fā)展線索,先讓學生抓到手一個一目了然的歷史骨架,接下才能有的放矢,心里有底。因此,我概括并提出了從第一個朝代夏開始的中國歷史脈絡圖: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雖然不押韻,但好記,學生幾分鐘就能背下來,效果非常好。學生頭腦里有了這幅中國歷史發(fā)展脈絡圖,老師在授課時,就能帶領學生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自由翱翔。我稱之為“串糖葫蘆”——歷史的發(fā)展主脈就如同串起的糖葫蘆的細竹條,每一個朝代或者發(fā)生在這些朝代中的重大歷史事實就像每一個被穿起來的糖葫蘆,穿的時候,當然順序不能錯亂,穿起來就形成了一幅歷史發(fā)展脈絡。這個總體的脈絡掌握了,還不能完全解決學生對一段一段歷史知識的把握。歷史的邏輯發(fā)展相比數(shù)學等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數(shù)學等學科強調思維和推理的邏輯,是培養(yǎng)大腦的思維嚴密性。然而,歷史的邏輯卻是歷史的本然發(fā)展,是真實發(fā)生的且不容有絲毫的推理論證。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歷史的發(fā)展更具有“邏輯性”。我一改過去教師只重視對每一節(jié)課內容的講授的做法,而代之以重視并著力理清歷史邏輯發(fā)展脈絡的辦法,做到了既講得清,又能學得好的目的。首先,我第一堂課先讓同學集體背誦我總結的中國歷史脈絡圖,然后指出,這冊書所涉及的內容是從清朝末期開始,接續(xù)而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實,是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相續(xù)過程,是中國進步走向積貧積弱深淵并進而實現(xiàn)歷史轉折的進程,時間跨度大約一個世紀。
接下來,在具體學習每一個單元時,重視單元之間歷史聯(lián)系的串講。我指出:中國歷史發(fā)展脈絡圖也可以看做大運河上的船隊,每一單元共同組成了這支船隊,各個單元的內容可以看作每一艘船或者船艙,它們之間絕對是緊密連在一起,隨意拆掉那一段,整只船或整個船隊就會不復存在。比如,在講“近代化的探索”這一單元時,我指出:正是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是中國人民深陷歷史的深淵,同樣,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一批睜眼看世界的先進知識分子卻從中認識到一個貧窮國弱的國家無法改變任人宰割的命運,于是他們摸索進行了實現(xiàn)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樣,學生頭腦里一下子形成了對歷史發(fā)展脈絡的清晰認識,學了前一個知識點,就能很快聯(lián)系到下一要發(fā)生的歷史事件。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先要給學生一個頭腦轉彎的過程,慢慢習慣了就好了。通過一個學期的這個授課方式,學生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實現(xiàn)了輕松教學,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自然用不著去逼學生死記硬背了。
參考文獻:
[1]馬執(zhí)斌,注重時序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中學歷史教學 2008(09)
[2]李萍英,試論新課改下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教學,科教文匯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