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慶
1938年5月26日,葉挺軍長率領新四軍軍部從太平縣移防到南陵縣三里呂山土塘村。一位正在呂山頭砍柴的土塘村村民,一見到穿著國民黨軍裝,扛著槍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土塘村方向開進,驚慌失措地邊往村里跑,邊高聲大喊:“不好啦!不好啦!國民黨兵又來啦!”聽到這一喊聲,曾經(jīng)飽受國民黨兵騷擾欺詐的土塘村村民個個似驚弓之鳥,青壯年們趕著自家牛羊,婦女們拎籃挎包,爺爺奶奶們攙著孫兒孫女,爭先恐后地沿著村外的羊腸小道,一面向村外四周的山嶺上、樹叢中、草叢里避難,一面透過樹林、草叢的縫隙,驚恐地窺視著村里的“動靜”。
葉挺軍長率軍部進村后,敏銳地覺察到土塘村這個坐北朝南,位于山坡上上百戶村民偌大的村子里,大都鎖上了門。行人很少,冷冷清清,不知何因。民運部門的同志調(diào)查了解到,土塘村在新四軍軍部進駐之前,國民黨一○八師、一四四師都曾在這里駐扎過。這些打著抗日旗號的國民黨兵,抗日無能,坑民有術。在村子里不是今天派夫、要糧、抓丁,就是明天催稅、收費、攤派。偷雞摸狗的事,更是家常便飯。結果,攪得土塘村怨聲載道,雞犬不寧。村民們視國民黨兵是洪水猛獸,避而遠之。
由于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老紅軍,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著裝和國民黨兵沒啥兩樣。結果,在呂山頭砍柴報信的村民誤認為是國民黨兵。所以,大多數(shù)村民們驚慌得東躲西藏,四處避難去了……
而此時,躲在山嶺上、樹林中、草叢里避難的村民們密切地注視著村里的“一舉一動”。看著望著,感覺有點疑惑不解:怪了,先前的國民黨兵進村,不是趕牛牽羊,就是翻箱倒柜,搶這搶那,眼前這些兵進村后,秋毫無犯,還主動幫助年老體弱的村民劈柴擔水,打掃房前屋后,收拾豬圈牛欄……
更使他們疑惑不解的是村民陶義方,因腿上害了大腫毒,腫得厲害,痛得要命,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十分艱難。當一位新四軍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后,主動上前把他攙扶到軍部醫(yī)療所,醫(yī)護人員邊給他擠出腫毒的膿血,邊給他包扎上藥。陶義方出于感激之情,從家里捉了只老母雞趕來醫(yī)療所致謝,醫(yī)護人員婉拒時再三地解釋說:“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你們家本身就很苦。養(yǎng)只老母雞生生蛋,還可以到鎮(zhèn)上換點油鹽醬醋。我們今天的新四軍就是當年的老紅軍,是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為老百姓醫(yī)治病痛,解除痛苦,是我們子弟兵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p>
耳聞目睹,這信息似長了翅膀一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村里村外。原先逃到山嶺上、樹林中的村民們,打消了恐慌和顧慮,成群結隊返回了村里,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殺豬宰羊,慰問子弟兵。
為了答謝村民們的熱情慰問,更為了喚起民眾的抗日激情。葉挺軍長審時度勢,趁熱打鐵,主持召開了兩次會議:一是近千名村民參加的群眾大會。會上,葉挺軍長作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演講:講了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和任務,講了抗日戰(zhàn)爭的長期性、艱巨性,講了軍民魚水關系,講了堅持抗戰(zhàn)、我必勝、敵必敗……演講結束時,葉挺軍長激勵大家,要積極地投身到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中去,踴躍地參加農(nóng)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等各種抗日群眾組織,開展減租減息,建立基層政權,創(chuàng)建和鞏固發(fā)展抗日根據(jù)地。二是召開青壯年、婦女代表、地方士紳、鄉(xiāng)村教師等社會各界代表座談會。會上,葉挺軍長闡明了新四軍深入敵后抗日的目的和意義,講述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diào)動一切可以調(diào)動的積極因素,結成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一致,共同對敵,就一定能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會后,軍部設便宴招待了與會的社會各界代表。晚上,軍部戰(zhàn)地服務團還為與會的社會各界代表和土塘村村民們演出了一臺以抗戰(zhàn)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藝節(jié)目。
喚起民眾同心干。葉挺軍長主持召開的這兩次會議就像一把火,點燃了土塘和周邊村民的抗戰(zhàn)熱情,掀起了父送子、妻送夫參加新四軍的熱潮。減租減息,開展得如火如荼。農(nóng)抗會、青抗會、婦抗會和兒童團等抗日群眾組織如雨后春筍成立起來。土塘村成了當時的“抗日模范村”、“紅色堡壘村”。
(責任編輯 李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