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顧城
1978年5月25日清晨,芝加哥大學停車場,工作人員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郵包,收件人是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E·J·史密斯。顯然,郵包被寄錯了地址。第二天,這個郵包被退回到“發(fā)件人”西北大學工程材料學教授巴克利·克瑞斯的辦公桌上。克瑞斯被郵包右下角的一行小字嚇了一跳——上面寫著“也許這是一枚炸彈”。他叫來校警,郵包被扯開,隨著一聲巨響,辦公室硝煙彌漫,校警左臂被炸傷,克瑞斯逃過一劫。美國警方一番探查后,確定炸彈出自家庭手工作坊,但被懷疑對象均被排除嫌疑,案件不了了之。
沒人想到這只是16起郵包炸彈系列恐襲案的開始,更沒人想到這個炸彈狂人竟是一個哈佛大學畢業(yè)的少年天才——泰德·卡辛斯基。
天才與魔鬼之間有時僅一線之隔
1942年5月22日,卡辛斯基出生于伊利諾伊州的埃佛格林帕克,他是第二代波蘭移民,五年級時他的智商測試獲得全校最高的167分,因此被允許跳級。由于在班上年齡太小,他遭受欺凌,怕人、怕房屋等密閉環(huán)境。后來,他迷上了數(shù)學,再次跳級。1958年,16歲的卡辛斯基被哈佛大學錄取。1962年,卡辛斯基從哈佛畢業(yè),后赴密歇根大學只用了幾個月就獲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因為他解決了導師也沒有解決的數(shù)學難題。退休教授馬斯威爾評價說,“卡辛斯基的博士論文全美國只有10-12個人能看懂”。1967年,卡辛斯基的論文被評為密歇根大學年度最佳論文。當年晚些時候,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上最年輕的助理數(shù)學教授,但一些學生抱怨,卡辛斯基授課時緊張口吃、語言晦澀。1969年,卡辛斯基沒做任何解釋辭職回家,住到父母伊利諾伊州隆巴爾地區(qū)的房子。兩年后,他搬到蒙大拿郊區(qū)一個荒僻小屋,沒有電、沒有自來水,他靠干些零工和家人的支持生活。
1979年5月29日,西北大學研究生約翰·哈里斯被郵包炸彈炸傷。當年11月15日,美國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機飛行時行李艙爆炸,萬幸沒有釀成大禍;1980年6月10日,聯(lián)合航空主席伍德身體多處燒傷;1982年5月5日,范德堡大學學校管理人員嚴重燒傷;同年7月2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迪奧·詹尼斯嚴重燒傷;1985年5月15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豪澤右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眼失明。一直到1995年4月24日加州木材產業(yè)游說者莫里被郵包炸彈炸死,17年間,卡辛斯基的郵包炸彈襲擊案中,共3人死亡,23人受傷。
1995年,卡辛斯基給多家美國媒體寫信,要求刊登他的論文《工業(yè)社會及其未來》,他威脅說,此論文必須在規(guī)定期限內全文刊登于報紙上;你們聽話,我就停止恐怖襲擊,不聽話,后果自負!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局長劉易斯·弗利和美國司法部長妮特·雷諾最終同意刊登,希望借助讀者通過“人民戰(zhàn)爭”的方式找出“大學炸彈客”。1995年9月19日,《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最后期限前刊登了這篇論文。
FBI史上最昂貴的調查之一
1978年卡辛斯基開始作案后的第二年,F(xiàn)BI立案調查,他的代號為Una?bomber——University(大學)、Airline(航空公司)、Bomber(炸彈客)構成的合成詞。FBI成立特別小組,復原炸彈仔細研究、用各種方法分析遇害人員的關系,但“炸彈客”費盡心機不留下任何法庭證據(jù),制造炸彈所用的原料幾乎在美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找到。而那些受害者,調查人員事后才明白,原來卡辛斯基是通過圖書館搜索隨機選擇的。在17年的調查中,F(xiàn)BI動用500名特工,花費500萬美元,誤抓了200多名嫌疑犯,查訪上萬民眾,接了2萬多通檢舉電話,F(xiàn)BI為此懸賞100萬美元,使“大學炸彈客”成為該機構歷史上最昂貴的調查之一。
FBI承認,漫長的調查中,他們甚至連卡辛斯基的性別都無法確定。幸好還有琳達·帕特里克——卡辛斯基宿命中的“終結者”。琳達·帕特里克是卡辛斯基的嫂子,她是一名哲學教授,事實上,她與卡辛斯基從未謀面。媒體刊登卡辛斯基的“宣言”后,琳達開始懷疑卡辛斯基,她的根據(jù)是丈夫大衛(wèi)收到的卡辛斯基的家書,其中有相似觀點。琳達與大衛(wèi)走進圖書館閱讀“炸彈客”的宣言論文,大衛(wèi)對琳達說,讀到第一頁,他就明白了,“從情緒上看,這像我弟弟的論辯方式,談話的風格,也像他的觀點”。
FBI收到大衛(wèi)夫妻的舉報材料后,語言學家分析斷定,卡辛斯基就是“大學炸彈客”。1996年4月3日,F(xiàn)BI在蒙大拿的荒野中包圍了卡辛斯基的小木屋,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制造炸彈的材料,4萬頁手寫材料,包括制造炸彈的實驗、描述炸彈犯罪的事實,此外還有一枚正準備郵寄的炸彈,這場近18年的“貓鼠游戲”終于結束。被捕當月,卡辛斯基就被以在國內搞恐怖主義、謀殺、使用及制造炸彈等罪名起訴,他沒有選擇以精神錯亂為由逃脫法律制裁,甚至解雇了法庭指定的律師。1998年1月7日,卡辛斯基在監(jiān)獄中企圖用內衣勒死自己,未遂,半個月后他主動承認控罪,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不得保釋。
少年天才為何成為“獨狼”
沒人想到,卡辛斯基要求刊登的是3.5萬字的哲學著作,文中深深地詛咒著高科技環(huán)境下現(xiàn)代社會的不自由,工業(yè)革命帶來的人類災難、社會的動蕩、生命意義的消失……文章呼吁,人們應當摧毀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恢復工業(yè)社會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這份宣言是卡辛斯基扔出的最后一枚炸彈,震動美國社會,“有些人哭了,有人欣喜,絕大多數(shù)人則是默默佇立,不發(fā)一言”。這篇論文發(fā)表后,美國一些極端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轉為支持卡辛斯基。1995年,一名波士頓藝術家發(fā)動一場簽名運動,支持卡辛斯基競選總統(tǒng)。
今年6月導致至少50人死亡的奧蘭多槍擊案發(fā)生后,美國許多媒體再次提到國內“獨狼”的威脅,而卡辛斯基就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獨狼”之一。2011年7月,挪威首都奧斯陸發(fā)生爆炸槍擊事件,兇手布雷維克殘忍殺害了77人,而他在網(wǎng)上發(fā)布的“襲擊宣言”很大一部分內容抄襲自卡辛斯基。
少年天才為何成為“獨狼”?有人歸咎于少年成名給卡辛斯基性格發(fā)展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有人說美國中情局(CIA)扮演了重要角色。卡辛斯基在哈佛大學學習時正是冷戰(zhàn)時期,CIA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審訊法”,試圖對付蘇聯(lián)間諜,用心理戰(zhàn)摧毀對方的信仰,讓他們招供??ㄐ了够驗橹巧谈?、守紀律、對科學信仰堅定而成為“小白鼠”,他挺過了審訊實驗,但留下心理陰影,開始自我懷疑。他隱居起來,窮畢生之力修改論文,論點也從“科學會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轉到“科學會帶給人類災難”。完成論文后,他認為全世界應該接受他的觀點,于是開始長達18年的恐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