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禹
高中時寫過一個材料作文,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那時候還沒有鞋,大伙都光著腳丫子走路。一天,國王一時興起,要去下面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視察,拉著群臣興高采烈地一通撒丫子走啊,不料卻被路上的碎石扎破了腳。國王很生氣,下令將全國的道路都鋪上牛皮,心想要致富先修路,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啊,以后大家就能敞開了跑了??纱蟪紓兯降紫乱槐P算,把全國的牛宰十遍也不夠鋪路的。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聰明的仆人給國王出主意:“您何不用兩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國王頓悟,采納了這個建議,這就是皮鞋的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或許改變不了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
現在我把這個故事改一改,這就是口罩的由來。
上學時我并不理解“霧氣昭昭”這個詞,“昭昭”二字怎么會用在這沉沉霧氣之上?經歷了這幾年的霧霾天氣,方才有了體會。恰如這幾天的北方,有霧和霾。晝不見天光,夜不知月朗,孩子們都忘記了云朵的形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為什么不治理霧霾呢?大家都有這個抱怨。是啊,為什么不下令把全國的空氣污染都治理了呢?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啊,以后大家就能敞開了嘴喘氣??纱蟪紓兯降紫乱槐P算,把全國的GDP砍一半也不夠治理霧霾啊。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聰明的仆人給國王出主意:“您何不用一個口罩包住您的口鼻呢?”國王頓悟,采納了這個建議,這就是口罩的由來。
付之一哂,我又想,今天我們腳下穿的鞋子,從一種退讓的權宜之法進化出了美的享受、時尚的追求以及地位的彰顯。將來會不會也出現幾個口罩的奢侈品牌呢?
從古至今,我們披上了蔽體保暖的衣服,穿上了便于勞作的鞋子,戴上了抵御寒風的圍巾和遮擋風塵的面紗,還有隔絕雨水和烈日的傘帽,防曬的隔離霜、避光的墨鏡、降噪的耳塞等等。這是人類處理問題的一貫思路,和問題拉開距離,雖然問題還在那里,但已經影響不到自己,問題自然也就不再是問題。如今霧霾來了,我們將要蒙上口鼻,天知道人類最后是不是穿著各種款式的太空服在街上閑逛。
接受新事物,變更生活方式,這是妥協!穿鞋戴口罩這是權宜之計。但軟飯又何嘗不能硬吃?怎么硬吃?宰牛!今天在新聞里看到,北京市將實施垃圾、污水三年行動計劃,要投入848億元。而治理PM2.5投入將高達7600億元。這可真是好大一群牛!
啊,不禁暢想,若是這般多宰幾回牛,我們的生活方式會不會退化回到遠古,那時湖面總是澄清,空氣充滿寧靜,銀白明月照耀大地,也藏著人類不愿提起的回憶。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