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如果打不敗命運,那就活過命運
一
在一個講究人情的社會里,你要是學(xué)不會扎堆兒,就會很孤立。
孤立的意思是,你自己顯得很傻,別人覺得你也很傻。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面是被邊緣化的不合群,另一方面是格格不入的不著調(diào),而不合群就意味著不著調(diào)。
在一個世俗的世界,要活到不世俗是很艱難的。也就是說,你僅僅取悅自己是不夠的,還得想著去走向別人,要想讓人生有所突圍,就必須在自我的精神領(lǐng)地有所突破。
一句話,你再高冷,也得接地氣。
而扎堆兒是博取人氣的一種方式。你能走近他人,同時還能被他人痛快地接納,差不多就是一種人際交往的圓滿。只要對方不刻意圓熟,甚或圓滑,也就是說,只要不玩世故虛偽的,扎堆兒也不過是彼此的人情練達罷了。
沒有誰可以獨自活下來。能群居,才能更好地獨處。走向他人,只是為了更好地回到自己。扎堆是贏得別人,四方朝拜要不來,至少也得四境安然,這樣,你的江山才能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與一個人好,你可以選擇,與好多人好,你就得兼容。換一個說法就是,與一個人相厚,也許緣于吸引,跟一堆人相融,必然出自吸納。扎堆兒,實際上體現(xiàn)的就是個體的處世能力。
一伙人脾性各異,器量不同,能一個猛子扎進去,如魚在水,沒有點胸懷是做不到的。在交往上,你會發(fā)現(xiàn),與肯扎堆的人更容易相處。良好的通過性,一定來自于對世事人生的通透性。
能扎堆兒與愛扎堆兒不是一回事。能扎堆如果是處世的話,愛扎堆就容易是混世了。所以,進得去是能力,出得來是智慧。一個整天都在扎堆的人,注定只會是一個平庸的人。只有那些通過扎堆贏得人氣,通過不扎堆成就自己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智者。
二
記住,好好活著,活過一切歧視、欺侮、不公和厄運。
并把這句話,作為自己一生的宗教。
如果打不敗命運,你就活過命運。也就是說,它難纏,你要比它更難纏。記住,堅韌是最實用的方式,這樣也許悲壯,但悲壯地活勝過悲愴地死。
曾看過“文革”中好多被批斗的照片,慘絕人寰的折磨和羞辱,沒有幾個人能挺過來。我覺得,那些咬牙活下來的人,便是大勝人生的人。與這些劫難相比,一帆風(fēng)順的日子里,得一個高位,贏一些金錢和名聲,要膚淺得多。當(dāng)然了,真正的深刻,也不是來自劫難,而是劫難之中敢于九死一生。
在絕望里,死永遠比活簡單得多,也容易得多。所以,人的真正強大是敢于活,而不是敢于死。敢死不是強大,而是懦弱。結(jié)束太容易了,堅持卻需要你每一刻都咬緊牙關(guān)。
在強大和才能之間,我更欣賞強大的人。對于生命來說,才能產(chǎn)生的是價值,強大產(chǎn)生的是意義。如果一個人既有才能又很強大,我覺得造化不是把這個人交給了一個生命,而是要交給一段歷史。
歷史的本質(zhì),就是在追索一個人在當(dāng)時的價值,以及于現(xiàn)在的意義。綿延幾千年,意義終成價值。
人生而為人,總是要做點什么的。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里,看不到“活”的艱難,于是就制造“活著”的痛苦。動不動就心情不好,時不時會怨氣連連,得到的總是別人,失落的永遠是自己,總之是各種不舒服不自在?;畹锰菀椎纳?,往往會被嬌慣到脆弱。
誰也不希望在劫難中回看庸常的幸福,但活在庸常中,要有珍惜幸福的能力。
三
在一堆窮人中間,誰有錢誰就是對的。在幾個當(dāng)權(quán)者之間,誰的官大誰就是真理。
中國人在這一點上幾乎無師自通。也不能單純說中國人勢利,因為我們窮了太久,也被權(quán)力壓制了太久。在這個國度,錢和權(quán)的力量太大,可以改變的太多,可以僭越的也很多。于是,它厚黑,你就得追捧;它為所欲為,你就得低聲下氣。
然而,可怕的是,這種慣性到了后來,大家不是爭著去變革社會,而是爭著去改變自己,好讓自己也擁有了錢和權(quán),進而也去享受這種特權(quán),頤指氣使甚或作威作福。這還不算,最可怕的是,每個人都認同了這條路的合理性和正確性。進而認為:一切的發(fā)生不過是輪轉(zhuǎn),一切的存在不過是延續(xù)。
追捧是因為己心向往,勢利是因為于己有利。都想著去改變,卻都又想著讓別人去改變。喜歡凡事繞開自己,然后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手畫腳高談闊論,幾乎是每個國人的頑疾。
我們在錢權(quán)的壓制中扭曲了不少,但在自身的人性中墮落得更深。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