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交
“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
尹建莉清楚地記得,女兒圓圓一歲八個月時,用小手指著書上的字,很投入地“讀”著《丑小鴨》,“小鴨孤零零的,無精打采地走到河邊……”她一頁頁翻著,“讀”得基本上一字不差。
當然,尹建莉知道,只有一歲多的女兒,還沒有文字的概念。她不是在“讀”書,只是在模仿媽媽給她講故事時的聲音和動作。
圓圓3歲時,尹建莉學習五筆打字,每天晚上背誦“字根表”。圓圓在旁邊隨意聽取,尹建莉背不出來的地方,小家伙竟然還能給媽媽提示。
尹建莉在教育一線工作已經10余年,并獲得北師大教育碩士學位。隨著圓圓漸漸長大,她越發(fā)堅定了自己的認識:對于白紙一樣的孩子來說,大人眼中的“通俗”和“精煉”,在孩子的世界里并沒有不同,與其讓平庸之作蠶食孩子的時間,不如采擷中國文學最美的語言給她。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母女倆一起想象早春的迷人景致,也一起享受“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暖,品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美……
讀高中時,圓圓在隨筆上寫道:“我的每一個摘抄本里都抄了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人說《紅樓夢》是讀不盡的,對我而言,《長恨歌》也是讀不盡的?!?/p>
“誘惑”代替“強迫”
圓圓上小學二年級時,尹建莉挑選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回家讀。她每天讀完后順口贊嘆一句,有意無意把情節(jié)講給圓圓聽。到引人入勝之處,又故意稱自己還沒讀下文。
看女兒耐不住心癢,尹建莉順水推舟說你可以自己去看。圓圓拿起第一本長篇小說,此后一發(fā)不可收。小學畢業(yè)時,她已讀完金庸全部的武俠小說,此外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國內外文學名著。
“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边@是尹建莉的育兒絕招。
圓圓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寫作業(yè)非常不認真,字寫得歪歪扭扭。爸爸無意中瞥了一眼,批評她敷衍了事。圓圓不服氣,不講理地嚷嚷。她的態(tài)度激怒了爸爸,他粗暴地一下把圓圓已經寫了幾行的一頁作業(yè)撕掉,要求她重寫。
圓圓大哭,一邊哭一邊開始重寫,因為她知道作業(yè)不寫是不行的。
一會兒后,爸爸又去看,發(fā)現(xiàn)她寫得比前一次更差了。爸爸十分生氣,再一次撕掉一頁,要求她必須認認真真寫,父女倆陷入僵局。
尹建莉見狀,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和顏悅色地對圓圓說:“如果你認為寫作業(yè)是件不好的事,從今天開始,就不用再寫作業(yè)了。”
圓圓在這一瞬間有些迷惑,目瞪口呆地看著她。尹建莉拿起她的作業(yè)本,合上,對她說:“學習是件好事,看來你不想學習。所以……”她把作業(yè)本卷在手中,口氣確定地告訴圓圓,“我想取消你寫作業(yè)的權利,以后不許你再寫作業(yè)了!”
圓圓看媽媽是認真的,一下慌了神,下意識地要把作業(yè)本搶回來。她在這一瞬間肯定想到了要是寫不完作業(yè),明天到學校會挨老師批評。她急得抱住媽媽胳膊,踮起腳尖,想要把作業(yè)本搶回來,嘴里喊著:“我要好好寫,給我,給我?!?/p>
尹建莉趁機和圓圓分析了認真寫作業(yè)的益處,這場風波最終以圓圓“爭取”到寫作業(yè)的“權利”告終。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試題是對詩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解讀。圓圓從老子的“大美不言”,寫到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不凡業(yè)績的當代楷模方永剛。語文總分150分,圓圓獲得了140分。
把快樂和自由還給孩子
圓圓在2歲左右發(fā)現(xiàn)了筆的奇妙后,就興致勃勃地往她所有能接觸到的東西上亂畫。
后來,圓圓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畫在墻上發(fā)生了興趣,開始尹建莉有些心疼白白的墻壁被她畫得亂七八糟,就在墻上貼了很大的白紙,告訴她畫在白紙上。
但很快發(fā)現(xiàn)她真正的興趣除了在“畫畫”上,更是在“畫在墻上”。這個小家伙表面聽家長的話,背地里總是偷偷越出紙界,在墻上落下筆墨,仿佛是一種挑釁。
意識到她的興趣后,尹建莉不但沒批評她,反而饒有興致地欣賞她在墻面上的“創(chuàng)作”,家長心態(tài)放平了,確實也越來越能看出她的涂鴉之美了。
到圓圓小學一年級時,家里換了一個新房子,很精心地裝修過,雪白的墻壁似乎又刺激了圓圓的繪畫興趣,搬到新家時,她表示很想在這上面畫些什么。尹建莉決定空出大大的一面墻,不擺放家具,專門給她涂鴉。圓圓一聽高興極了,立即拿出一盒彩筆創(chuàng)作起來。
已是小學生的圓圓也學會了“聽話”,要求她只畫在這一面墻上,不要亂畫到別處,她答應了,也能做到。圓圓的同學們第一次到她家看到涂鴉墻時,總是很吃驚。當他們知道,自己也可以像圓圓那樣隨意往這面墻上畫畫或往上粘貼東西時,更是驚喜,往往會立即行動起來。
等到圓圓小學畢業(yè)時,這面墻已是非常豐富了。孩子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chuàng)意天才。在他們拿著一支筆恣意涂畫時,其實正是在啟動自己的藝術才華。
一面墻的光潔并沒有那么重要,把這份自由和快樂還給孩子,過幾年再把墻壁重新修整一下就可以了。而孩子回報給我們的,往往是無法以價錢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拒絕戲弄,孩子也有自尊心
如今的尹建莉,不只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育兒暢銷書的作者,更是一眾“媽媽級粉絲”心目中“最牛的母親”。
與尹建莉一樣,李點點也因為育兒有方積累了大批粉絲,成為新晉網紅。不同的是,圓圓如今已經碩士畢業(yè),李點點的萌寶土豆才只有三歲半。
三歲半的土豆特別愛笑,常常能見他無憂無慮地隨時綻放笑容,連睡夢中也總是在笑的樣子。
李點點現(xiàn)在旅居德國,她把土豆可愛的笑容用漫畫形式記錄下來,一家人幽默詼諧的日常一下子俘獲了大批粉絲。只有和諧幸福的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如此愛笑的孩子。
雖然土豆還只是個小寶貝,李點點對他自尊心的維護卻格外注意。春節(jié)回家過年前,她給熟悉或不熟悉的親友定下“十不準”,囊括了“不要拿土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要逗孩子說媽媽不要他”等等。
李點點對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記憶猶新。有一次過年去外婆家,那時候還是個小孩子的李點點,成為大人逗樂的對象。小舅舅跟她開玩笑,讓她給大家表演唱歌或者跳舞,戲弄她說如果不表演就不給她飯吃。
倔強的小點點拒絕表演,出于自尊心也拒絕吃飯。大人們一看小孩子認真了,只好輪番上陣,勸說點點吃飯,但終無濟于事。
在她的記憶里,小舅舅“兇惡”的形象被固定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改觀。那時的心情也長久地留在李點點的記憶里:難堪甚至屈辱,在很多認識不認識的親友面前,覺得自己就像個小丑。不想表演,卻連個下來的臺階都沒有。
尹建莉也十分反對成年人捉弄孩子。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段時間,尹建莉發(fā)現(xiàn)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說話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眼神一片猶疑躲閃。
原來,這段時間,爸爸負責接送圓圓,幼兒園放學后,爸爸接上她到單位再待一個小時。爸爸的同事喜歡捉弄小孩子。比如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來抱孩子,孩子嚇得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笑;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爺爺,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
這件事之后,尹建莉只好把爸爸接送孩子的“權利”剝奪了,寧可“得罪”同事,也不能給孩子稚嫩的心留下陰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說。不好的教育各有各的弊端,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北京雨過天晴,藍天白云分外美好。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國李點點家,此刻也一片靜謐安恬,睡夢中的小土豆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仿佛在說:“未來,你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