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
“你一定要去薩拉熱窩,不然怎么能算來過前南斯拉夫呢?”于是,為了內(nèi)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結(jié),我翻山越嶺,在黑暗的山區(qū)高速路上,冒著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瘋狂的波黑人一起飆車,手機沒有信號,GPS沒有線路,當我終于在深夜抵達薩拉熱窩時,眼淚跟雨水一起,滴落在酒店大堂冰冷的地面上……
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要是沒有遇到阿米爾,我的薩拉熱窩(Sarajevo)行程恐怕會是一次走馬觀花的泛泛之旅。
“你看,這就是著名的拉丁橋!”清晨,我在橋頭的咖啡館躲避凄風(fēng)冷雨,坐在我旁邊的小伙兒阿米爾一邊喝咖啡一邊向我介紹。他的眼睛并沒有看我,而是盯著那座橋。這樣的開始,讓我想起那部著名的老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幾十年前它在中國很流行,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至少看過一遍。
100年前,就是在這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拉丁橋上,一次暗殺,直接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我用鏡頭布擦著相機上的雨水,說:“這座城市的歷史好沉重,引發(fā)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中遭到重創(chuàng),又在波黑戰(zhàn)爭中遭受嚴重內(nèi)傷。”
“那么,你為什么來薩拉熱窩呢?一路過來山路崎嶇,你一個女人開車,可不容易?!卑⒚谞枂?。
“要是我說,因為一部電影,你會相信么?”
“哪部電影這么有魔力?”
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不知道《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確切的英文名稱是什么,于是絞盡腦汁描述各種細節(jié)。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阿米爾忽然有了興趣,他的年齡要比這部電影小得多,但他居然立刻說出了電影的名字,而且說他看過很多次!我們終于找到了共同話題,說起電影里的情節(jié),說起瓦爾特,說起這座城市,甚至一起哼唱起電影的主題曲,引得咖啡館里的客人和服務(wù)生們一陣側(cè)目。
我忽然感覺,阿米爾有點像我在薩拉熱窩邂逅的“瓦爾特”。我把自己在薩拉熱窩的行程告訴了這位“瓦爾特”,他顯然有些不屑:“這樣的安排太程式化了,你根本就看不到這座城市的真面貌?!彼挚戳艘幌率直恚骸敖裉煳仪『糜锌眨悄阍敢?,我?guī)憧纯床灰粯拥乃_拉熱窩。”
阿米爾是當?shù)匾患颐襟w的記者,因為下雨,原定中午的一個采訪推遲到傍晚,于是我便擁有了一位全天免費導(dǎo)游。
雨過天晴,阿米爾帶著我,開始在老城里尋訪瓦爾特的足跡:他曾經(jīng)神出鬼沒的老街道,常常出奇制勝的鐘樓……商業(yè)的發(fā)展,讓老城有些變了味道,到處都是餐館和旅游紀念品店,Sebilj噴泉前總有吉普賽人伸手向游客要錢,只有在清真寺的禮拜堂中,才感受到一份難得的寧靜。
我們離開那些著名景點,走近一條條我記不得名字的街道,那里有阿米爾的童年記憶。在二十年前的那場內(nèi)戰(zhàn)中,他和小伙伴們每天就在炮火下苦中作樂,在這個小廣場玩耍,在那棟樓里躲避炮彈……“原本我們這里沒有什么塞族、穆族,我們只是信仰不同的一群人,那場戰(zhàn)爭,留下太多不堪回首的仇恨。”
米麗雅茨卡河(Miljacka)自東向西穿城而過,讓薩拉熱窩這座山城平添了一份溫婉氣質(zhì)。河上有很多座橋,Vrbanja看起來是最丑的一座,灰色水泥路面,灰色欄桿,毫無特色可言。要是沒有阿米爾帶路,我可能根本就不會靠近它。但就是這座普通的橋,記錄了波黑內(nèi)戰(zhàn)中一段最悲情的故事。
Admira和Bo ko青梅竹馬,是薩拉熱窩一對平凡而幸福的情侶,他們來自信仰不同的兩個家族,Admira是穆族,Bo ko是塞族,但兩家人和睦相處,家人從未反對過他們的愛情。然而,冷戰(zhàn)時期歐洲歷時最長、最殘酷的波黑內(nèi)戰(zhàn),打碎了一切美好。戰(zhàn)爭愈演愈烈,Admira和Bo ko最終選擇離開薩拉熱窩,但原本說好?;鸬碾p方,在他們走到Vrbanja橋中間時卻忽然開火,兩個25歲的年輕生命就這樣永遠停滯在了這座橋上,Admira用盡全力爬到Bo ko身邊,兩人相擁而去……
如今,那場不堪回首的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了20年,交戰(zhàn)雙方依舊在指責(zé)是對方先開的火,但對于Admira和Bo ko來說,一切都不重要了。Vrbanja橋橋頭的建筑破敗、頹廢,戰(zhàn)爭留下的彈孔清晰可見。人們從橋上匆匆走過,沒有人在中間那塊石碑前駐足,但石碑前有一束鮮花格外醒目,紀念著那對薩拉熱窩的羅密歐和朱麗葉。
科舍沃體育場曾經(jīng)是1984年冬奧會的場地。沿小路開車上山,眼前的“風(fēng)景”讓我震驚——山路兩旁是大片墓地,埋葬著在內(nèi)戰(zhàn)中死去的人們,墓碑黑白分明,不同信仰的人埋葬在不同區(qū)域:穆斯林的薩義德墓地,天主教的獅子公墓,東正教的圣馬可公墓……Admira和Bo ko死去三年后,也被合葬在這里,他們墓前的鮮花似乎格外多、格外燦爛。
阿米爾帶我到與墓地一路之隔的咖啡館小坐,咖啡館前面的科舍沃足球場里有人正在踢球,不時傳來歡快的叫喊聲。一側(cè)是死亡的永恒,一側(cè)是生命的喧囂,薩拉熱窩人仿佛早就習(xí)慣了生與死之間的轉(zhuǎn)瞬交替,也許,再過幾十年,人們會忘記一切?
薩拉熱窩街頭正在舉辦一個戰(zhàn)爭圖片展,有年代久遠的“二戰(zhàn)”圖片,也有巴以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波黑內(nèi)戰(zhàn)……一幅一幅看過去,忽然覺得這樣的圖片展好適合這座城市,那些圖片是痛不欲生的回憶,更是醍醐灌頂?shù)镍Q鐘。波黑內(nèi)戰(zhàn)持續(xù)了33個月,死亡近萬人,大多是平民。當阿米爾對我說“不相忘、永難諒”時,艷陽下的我,忽然有種雞皮疙瘩掉一地的感覺。
薩拉熱窩的熱鬧和發(fā)達超出了我的想象,白天汽車馬達轟鳴,夜晚酒吧杯觥交錯,人們似乎是想早早擺脫噩夢般的過去,二十年彈指一揮,薩拉熱窩帶著傷痕,卻步履飛快。當年還算得上高樓大廈的Holiday Inn,如今早已淹沒在成片的城市建筑中;購物中心前的廣場上,一群年輕人正在表演他們所熱愛的極限運動,飛車、輪滑、滑板……看上去跟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毫無二致;五顏六色的有軌電車穿行在城市中,時尚而充滿活力;街道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輪番播放著各種廣告;古老的集市中,小吃和香料的味道摻雜在一起,攤主大媽熱情地招呼著客人……走在薩拉熱窩的大街小巷,我感到格外幸福與幸運。僅僅在二十年前,人們無論如何不敢這么輕松地走在街上,因為隨時可能遭到流彈的襲擊而命喪黃泉。當年,阿米爾們只能在隱蔽處苦中作樂,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可以在大街上恣意歡笑。
我們開車來到城外的山坡上,眼前又浮現(xiàn)出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的情節(jié),黨衛(wèi)軍上校說:“看,這座城市,就是瓦爾特?!?/p>
回國兩個月之后的圣誕節(jié),我收到阿米爾的郵件,連同一張漂亮的雪景照片,從山坡上俯瞰白雪覆蓋的薩拉熱窩,拉丁橋就在眼前。阿米爾說:雪后的薩拉熱窩很美,下次你一定要冬天來……
薩拉熱窩是巴爾干地區(qū)最重要的城市,也是非常有歷史感的一座城市。近百年來,這座城市歷經(jīng)磨難,1914年,費迪南大公在拉丁橋上被刺殺,引發(fā)了“一戰(zhàn)”,而“二戰(zhàn)”時它又成為反抗納粹的核心。當然,最悲慘的還是波黑內(nèi)戰(zhàn),這一場圍城戰(zhàn),也成為冷戰(zhàn)期間歐洲最慘烈的戰(zhàn)爭。
今天的薩拉熱窩,已經(jīng)脫離戰(zhàn)爭、飛速前行,城市建設(shè)日新月異。
莫斯塔爾,跳橋原本是一種生活方式
薩迪奇是一個以跳橋為生的小伙子——從20多米高的拱形橋頂跳下,躍入冰涼的涅雷特瓦河(Neretva)中。
莫斯塔爾(Mostar)“跳橋”的習(xí)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16世紀古橋最初建立時。據(jù)說,當年男人們勇敢地從橋上跳下去,是為了吸引女人們的注意。1968年開始,莫斯塔爾設(shè)立了一年一度的古橋跳水節(jié),每年7月底,人們蜂擁而至,就是為了觀摩這個露天的高臺跳水比賽。
沒趕上跳水節(jié)也不必遺憾,莫斯塔爾有一群像薩迪奇這樣的職業(yè)跳橋者,只要支付20多歐元,就可以欣賞到驚險的跳橋表演。薩迪奇是個看起來有點憂郁的小伙子,他堅持不讓我給他拍照,或許不是出于羞澀,而是出于對自己職業(yè)的自卑。不過,他很愿意跟我聊聊他的工作,還堅持請我喝苦苦的土耳其咖啡,正好一時沒有客人光臨,我們便在橋頭的石墻上坐了好久。
在職業(yè)跳橋者中,薩迪奇算是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可以用不算流利的英語跟客人交流。幾年前,因為找不到更好的 工作,他加入了跳橋的隊伍,每天能賺多少錢,完全要看游客的多少,以及客人的大方程度。他也參加過一次跳橋比賽,但沒得到名次?!澳阒?,跳橋比賽就好像奧林匹克的跳水比賽一樣難,不僅要求風(fēng)格、姿勢,還要看水花的多少,完全是一場職業(yè)比賽,還有很多國外參賽者,我們這些以跳橋為生的人,反而得不到好的名次。”
橋頭有一家跳水俱樂部,只要有膽,交25歐元,就可以自己跳一次試試。我興致勃勃地去了,當然,只是想看看有沒有膽子夠大的人愿意嘗試。還真有一個澳大利亞小伙子,經(jīng)過簡單培訓(xùn)之后,勇敢地從橋上跳了下去,當他安然無恙地從水中走出來,四周掌聲雷動,薩迪奇沒鼓掌,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你知道么,曾經(jīng)有4個人因跳橋而死,它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的?!碧銟凡渴墙K身制,一旦跳橋成功,這輩子都可以免費再跳——只要你愿意。
一個旅游團出錢請薩迪奇跳橋,見生意來了,他的臉上有了些笑容。我對他說:“好運,保重!”然后準備找個好的角度給他拍照,薩迪奇忽然回頭問我:“你會出錢請我跳水么?”我一時語塞,他笑了笑,轉(zhuǎn)身上橋去了。看著這個年輕的背影,我忽然有些羞愧,為了我心里一直對跳橋所持的否定態(tài)度。我放棄了拍照,在薩迪奇的咖啡杯下壓了20歐元,轉(zhuǎn)身走進老城。那一刻,我的鼻子有些酸,跳橋,原本是莫斯塔爾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可現(xiàn)在,它成了薩迪奇?zhèn)冑囈陨娴穆殬I(yè)。
我的傷感情緒瞬間被老城的熱鬧淹沒了。莫斯塔爾實在熱鬧得有點不像話,它是我見過的波黑最聒噪的城市。其實大部分人來到這里,都是為了薩迪奇跳的那座橋,一座嶄新的古橋。這座橋最初建于16世紀奧斯曼時期,在波黑內(nèi)戰(zhàn)中,古石橋連同這座城市一起被炸毀,2004年才徹底修復(fù)。原本,莫斯塔爾的穆斯林和天主教教徒并沒有刻意區(qū)分自己的生活區(qū)域,可是在內(nèi)戰(zhàn)之后的修復(fù)中,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居民卻從此涇渭分明,涅雷特瓦河就像一條界河:橋東,穆斯林;橋西,天主教。
不過,因為旅游過度發(fā)達,如今雙方似乎早已化敵為友,聯(lián)手對付我們這些游客了。整座古城里除了巴扎就是餐館,如果你是“戰(zhàn)爭迷”,或許還能淘到心儀的戰(zhàn)利品,頭盔、手槍、軍用望遠鏡……店鋪里都能買到,價格相當便宜。
如今古城里已經(jīng)看不到半點憂傷的影子。那座重修后的古橋,變成了跳臺;那些彈孔密布的房子被修葺一新,變成旅館;樓下的老屋無一例外都變成了餐廳。我對莫斯塔爾的餐廳印象深刻,任何角落,哪怕只是一個很小的空地,都會放上一兩張餐桌。其實,離開古橋,在莫斯塔爾還是可以找到一點清靜的。我在河邊找到一張餐桌,隨意點了一杯咖啡和一些當?shù)孛朗?,邊吃邊發(fā)呆。老板娘忽然跑過來,熱心地喊著:“快看,又有人準備跳橋了!”因為太遠,我看不清跳橋的人是不是薩迪奇。
傍晚,走路回旅館,我看到立在街旁的石頭,上面寫著:93年,千萬不要忘記……
維謝格拉德
關(guān)于電影的烏托邦
維謝格拉德(Visegrad)有三張城市名片:修建于奧斯曼帝國時期的Mehmed Pa a Sokolovi 古橋;前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小說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 ),他最經(jīng)典的作品《德里納河上的橋》,說的就是前面那座古橋;還有或許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塞爾維亞著名導(dǎo)演庫斯圖里察修建的安德里奇電影城。
同樣是擁有一座世遺古橋的城市,維謝格拉德只比莫斯塔爾幸運一點,因為城里的這座古橋,在內(nèi)戰(zhàn)中居然全須全尾地被保留了下來。不幸的是,這里的居民同樣飽受內(nèi)戰(zhàn)的摧殘。
維謝格拉德是前南斯拉夫的要塞城市,曾經(jīng)是貝爾格萊德、薩格勒布、薩拉熱窩之間的重要驛站。在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它也是德軍的重要補給站。如今,這里距離塞爾維亞邊境不到20公里。
阿米爾強烈推薦我到維謝格拉德,因為他覺得我是個電影迷,而這里與電影息息相關(guān)。他還向我推薦了一個朋友佩特科維奇,他是當?shù)匾患揖频甑拇筇媒?jīng)理,“不僅對當?shù)貧v史了如指掌,還是一個電影迷。”
佩特科維奇以無與倫比的熱情接待了我,因為我是他認識的第一個中國人。他工作的酒店就在古石橋的橋頭,坐在餐廳的露臺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古橋。古橋正在維修,佩特科維奇帶我走進工地,從一個籬笆洞中鉆了進去,得以一睹其芳容。維謝格拉德古往今來的所有故事,都與這座橋密不可分。
庫斯圖里察是塞爾維亞著名導(dǎo)演,然而他的家鄉(xiāng)卻在薩拉熱窩,對于前南斯拉夫國家來說這并不奇怪,許多人都有像這樣錯綜復(fù)雜的身世。這位導(dǎo)演的電影《地下》,讓人在悲傷的無厘頭中,看盡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他的另外一部電影《生活是奇跡》,描述的是在前南斯拉夫內(nèi)戰(zhàn)中,一個塞爾維亞工程師躲到波斯尼亞小鎮(zhèn)中修鐵路的故事,影片的外景地選在維謝格拉德附近,塞爾維亞與波斯尼亞交界的山區(qū),“拍攝時,我們經(jīng)常坐在Mecavnik山上等待日落時的光線,在別人眼中,這里平淡無奇,可在我眼中,這里的時光無限美好?!被蛟S,這里的崇山峻嶺,讓庫斯圖里察想起了故鄉(xiāng)薩拉熱窩,于是他“突發(fā)奇想”,要在這里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影家園,于是,在塞爾維亞一側(cè)誕生了木頭村Drvengrad(木頭城),在維謝格拉德,有了Kamengrad(石頭城)。
石頭城,又被庫斯圖里察稱作“安德里奇城”(Andri grad),用于向他最崇敬的波黑作家伊沃·安德里奇致敬。這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是維謝格拉德人的驕傲,他關(guān)于波斯尼亞生活的三部曲廣為波黑人傳頌。多年來,庫斯圖里察的夢想就是把安德里奇的小說《德里納河上的橋》搬上銀幕,而石頭城就是他為籌拍這部電影所建。和位于塞爾維亞的木頭城一樣,這座石頭城也成為這位偉大導(dǎo)演關(guān)于電影的烏托邦。
維謝格拉德并不大,內(nèi)戰(zhàn)前這里多數(shù)居民是穆斯林,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居民是信奉東正教的塞族人。石頭城位于小城的中心,就像一座城中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高聳的教堂、宏偉的宮殿、格調(diào)餐廳、性感酒吧,當然,也少不了電影院和書店,安德里奇的雕塑立在石頭城中最醒目的位置,主街Promenade兩旁是各種中世紀風(fēng)格的建筑。按照庫斯圖里察的想法,整座石頭城是在重現(xiàn)安德里奇小說中的場景,維謝格拉德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尤其是拜占庭、奧斯曼、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建筑,在城中都能看到。
在石頭城閑逛的幾個小時,我一邊在這個仿古小城中東張西望,一邊聽佩特科維奇給我嘮叨整個國家的歷史?!皟?nèi)戰(zhàn)的時候,你在哪兒?”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忽然想起問這個問題。
“內(nèi)戰(zhàn)時我還小,我們?nèi)胰艘黄鹛尤チ藝??!?/p>
我忽然覺得,從奧斯曼的古橋,到庫斯圖里察的電影城,這300米的路,好長。
斯雷布雷尼察
不相忘、永難諒
“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這是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最著名的臺詞,在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時,這句臺詞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
斯雷布雷尼察是波黑最東部一座小小的山城,距離塞爾維亞邊境很近。盡管周邊山區(qū)是波黑著名的度假勝地,夏天可避暑,冬天可滑雪,但像我這樣的外國游客還真的不多。
很多人像我一樣,是在新聞中第一次聽說斯雷布雷尼察的,它曾經(jīng)因為一次大屠殺而聞名于世。2015年我拜訪這座小城時,剛好是大屠殺20周年祭。彼時,全世界人們正在熱議的話題是,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在紀念活動中遭遇平民扔石頭襲擊。在20年前的那場屠殺中,超過7000名波斯尼亞人(穆斯林)被屠殺,而在那場曠日持久的內(nèi)戰(zhàn)中,成千上萬名普通的波族、塞族平民無辜死亡。受襲后的武契奇說,他還會“向波斯尼亞人民伸出友好之手”,因為“仇恨和憤怒已經(jīng)夠多了”。然而,仇恨真的那么容易忘記、憤怒真的能那么輕易平息么?
我是開車從塞爾維亞進入波黑的,過境時,遇到了我在歐洲自駕多年問題最多的一個海關(guān):你去干嗎?為什么要去?你是中國政府在塞爾維亞的公務(wù)人員么?……
站在曠野中的斯雷布雷尼察公墓,一眼望不到邊的白色墓碑在太陽下泛著冷光,盡管陽光灼熱,氣溫高達30多度,我依然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這座公墓埋著7000多具尸骨,墓碑的數(shù)量每年都在增加,當?shù)卣磕甓紩ㄟ^DNA鑒定,從大屠殺的“萬人坑”中確認失蹤者的身份,并在大屠殺紀念日為他們立起墓碑。2015年,又有136人被確認了身份,埋葬在這里,公墓的墻壁上貼著長長的名單。
相應(yīng)地,每年也總有人不遠萬里加入尋親大軍中,盡管他們與這些親人注定陰陽永隔。我在墓地中遇到了Tony兄妹,當年他們逃出波黑,分別輾轉(zhuǎn)去了英國和澳洲,得知他們死去的小弟弟終于被找到,兄妹兩人相約一起回故鄉(xiāng)看看。Tony艱難地向我講述著對弟弟的思念,卻閉口不談當年的慘劇。我能理解,或許每次講述就是一次煎熬。我跟他們一起在成堆的墓碑中尋找著,當那個熟悉的名字終于出現(xiàn)時,我聽到了這輩子最撕心裂肺的哭聲,兄妹倆抱著那塊冰冷的墓碑,哭聲就像警笛一樣,刺耳地在公墓周邊的曠野中回蕩。
多年來,我一直相信家鄉(xiāng)古老的傳統(tǒng),從不在墓地拍照,連少林寺的碑林都不例外。但這一次,為了Tony和他失散的弟弟,我破例為他們一家人拍了很多照片。Tony逐漸平靜下來,慢慢在墓碑中走動。1995年他的弟弟死去時剛滿30歲,還沒有結(jié)婚,他指向一塊墓碑:“你看這個孩子,才10歲,生命才剛剛開始,就這樣被殘酷地結(jié)束了……這些墓碑中有很多熟人,就當我是來看看老朋友吧……”這是Tony第一次回到家鄉(xiāng),為了弟弟?!斑@個傷心的地方,我再也不想回來,甚至聽到這個名字我都會顫抖!”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痛與恨,恐怕很難理解這種感受?!拔覀冞@些離開波黑的人,就像它,”Tony指著墓碑中的一朵蒲公英,“身不由己地隨風(fēng)飄蕩,不知道何處是歸宿。”
斯雷布雷尼察公墓旁還有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展出很多有關(guān)大屠殺的紀念圖片以及挖掘出的物品。從來沒有一座博物館像這樣,每件展品、每張圖片都讓我過目不忘。睜著驚恐的眼睛看著鏡頭的老婦人,一只冒著血滴在做DNA檢測的手、可怕的“萬人坑”……館長30歲出頭,慘案發(fā)生那年他只有十來歲。作為男孩兒,能從那場慘案中活下來,應(yīng)該說他是幸運的,但不幸的是,他的全家人都命喪黃泉。他總覺得自己對家鄉(xiāng)和親人是有責(zé)任的,于是選擇到博物館工作,“這樣對我很好,不僅能工作,還可以每天與家人在一起?!别^長自信是個神經(jīng)很強大的人,但他還是留下了后遺癥,每次聽到尖銳的響聲就下意識地緊張,還有點怕黑。他拒絕了我給他拍照的請求,他說:“這里的主角不是我?!?/p>
一直覺得波黑人似乎很冷漠,我深夜冒雨走進薩拉熱窩酒店大堂,卻沒有一個人理會;在莫斯塔爾,店小二眼睜睜看著我一個人拎著沉重的行李箱上三樓,沒有任何表示。而斯雷布雷尼察的這座博物館,忽然讓我理解了這一切。“我是你的好朋友,所以我殺你不需要理由?!边@是博物館展出的一張照片中,當?shù)厝嗽趬Ρ谏系耐盔f,這句話代表了很多波黑人的心態(tài)。住在同一個街區(qū)的人,也許昨天還是朋友,今天就可能因為信仰不同而互相爭斗,于是,人們開始多疑,對陌生人心持戒備??墒窍嗵幹螅蜁l(fā)現(xiàn)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所以,我能在薩拉熱窩遇到“導(dǎo)游”阿米爾,在莫斯塔爾會邂逅跳橋小伙兒薩迪奇,在斯雷布雷尼察遇到熱心的博物館館長……
館長很認真地為我一個人講解了半個多小時,直到宣禮聲響起,他說:“你不介意我先去做禱告吧?”“當然。”我說。但是,他走后,我還是很快走出了那間廢舊廠房改造的博物館,一個人在里面,真的有些害怕。
離開博物館,我感覺自己急需補充一些陽光的正能量,于是開車來到斯雷布雷尼察城里,想找一個咖啡館。在清真寺下遇到兩個在聊天的老人,他們熱情地把我領(lǐng)到一個咖啡館,還坐下跟我一起喝了咖啡。苦苦的土耳其咖啡,讓我鎮(zhèn)靜了很多。
如果沒有那場大屠殺,斯雷布雷尼察就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小城。藍天白云下,清真寺的尖頂格外醒目??Х瑞^里,老人們略帶拘謹?shù)馗伊闹?,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聽懂對方的語言,但我們都能看懂對方的微笑。
Tips
如何前往
可從薩拉熱窩乘長途汽車到達斯雷布雷尼察,也可以在維謝格拉德參加一日游。
住宿推薦
斯雷布雷尼察周邊住宿不多,推薦這家Pansion Misirlije,同時經(jīng)營一家不錯的餐廳。餐廳主人是大屠殺的幸存者,波斯尼亞人。
Tips
波黑是前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國家中經(jīng)濟最落后的一個,也是最歷經(jīng)磨難的一個。曠日持久的內(nèi)戰(zhàn),讓這個國家?guī)资f人喪生,幾百萬人成為難民。因為有比較好的自然條件,如今這里也越來越吸引游客,特別是歐洲游客。
去波黑旅行前,強烈建議先看幾部前南時期的老電影,以及塞爾維亞導(dǎo)演庫斯圖里察拍攝的關(guān)于前南的電影,這樣對旅行一定大有裨益。
除了薩拉熱窩等城市外,還可以去巴尼亞盧卡(Banja Luka), 這里是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首府城市,有中世紀清真寺、土耳其要塞、羅馬浴室等中世紀的建筑和古跡,非常值得欣賞,城市附近有溫泉。
簽證
持中國護照入境波黑需要辦理簽證,免簽證費。持有多次往返的申根簽證,可以免簽入境。
交通
中國目前沒有到波黑的直飛航班,可在歐洲各大城市轉(zhuǎn)機到薩拉熱窩。
執(zhí)中國駕照在波黑可以自駕車,最好同時攜帶駕照的公證件。在人少的地區(qū)公路上要注意限速。
特別提示
波黑的宗教狀況比較復(fù)雜,跟當?shù)厝肆奶鞎r,請適當注意用詞。波斯尼亞人是波黑的主要民族,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請尊重他們的風(fēng)俗習(xí)慣,拍照前要征得他們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