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
忠孝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是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忠孝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忠孝教育。
一、忠孝教育的內(nèi)容
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xiàn)的“忠孝”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忠孝、父母之忠孝、祖國之忠孝、社會之忠孝等。
(一)自然之忠孝。大自然不僅保證了人類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人類的精神。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學生,生養(yǎng)人類的是地球母親;《黃河魂》能讓學生心潮澎湃,壯懷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綠”》能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撫慰,得到小憩。
(二)父母之忠孝?!鞍ОЦ改?,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教科書從多角度表達了對父母的忠孝:有《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有《釣魚的啟示》中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有感天動地的地震中父與子的深情,等等。
(三)祖國之忠孝。祖國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學生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歷史中感知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而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忠孝情。
(四)社會之忠孝。教師不僅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社會的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yǎng)學生博大的胸懷。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畫楊桃》等課文感受師忠孝,從《她是我的朋友》等課文感受友忠孝,從《尊嚴》等課文感受陌生人之忠孝。
二、忠孝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一)信息篩選——知忠孝。忠孝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忠孝。要根據(jù)文章特點,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要感誰的忠孝,感什么忠孝。表現(xiàn)大自然之忠孝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質(zhì)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景物特點、從事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忠孝。寫人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忠孝、祖國之忠孝、社會之忠孝。
(二)情感體驗——感忠孝。沒有情感體驗的忠孝教育是膚淺的,教師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忠孝教育有刻骨銘心的記憶。1.在朗讀中體驗。適宜忠孝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zhì)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忠孝情和深深的感恩之情。因此,在知忠孝之后,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fā)忠孝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忠孝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把對課文的體驗留下深深的痕跡。2.在想象中體驗。表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課文,只有通過想象深入意境,才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黃河魂》對壺口瀑布的想象,能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表現(xiàn)祖國優(yōu)秀兒女包括英烈的課文,通過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能使學生對人物高尚品質(zhì)的認識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壯士》,想象五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景,能夠激起學生抵御侵略的萬丈豪情。3.在思維中體驗。對表現(xiàn)事物意義的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fā)學生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情感。如,《向往奧運》,讓學生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強烈地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傾訴衷腸——報忠孝。從文本入手,學生已經(jīng)知忠孝、感忠孝,在此基礎上,還要做適當?shù)耐卣?,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忠孝和施忠孝的層面。
總之,充分利用教科書中豐富的忠孝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知忠孝、感忠孝、報忠孝和施忠孝,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