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華
在房價高企且市場前景難以判斷時,租房其實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有句成語叫“安居樂業(yè)”,房子在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也有打破這種觀念的,我就是其中之一。
按說我在一家國有商業(yè)銀行機關工作,每月收入5000多元;愛人在一所初級中學擔任語文教師,每月收入4000多元;夫妻每月收入1萬多元,養(yǎng)育一個男孩,這樣的條件,對于生活在三線城市湖南永州而言,應該算很不錯了。但讓周圍人難以理解的是,我們家至今沒有一套產權屬于自己的房子。十一年來我們一直租房“安家”,日子過得開開心心,生活質量也很高。雖然沒房,但我們有存款,可“錢生錢”;有活錢,可隨時應急;有教育基金、養(yǎng)老儲備及商業(yè)保險等等,稱得上是“手中有糧心不慌”。
我們每隔5年就搬一次新家,住著舒適方便的新房讓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也很羨慕。更讓全家人開心的是,我們不用背負房貸的重壓,沒有月供,每月可以輕松度日。除了夫妻兩人每年都購買了金額可觀的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和儲存意外應急款之外,還給父母和孩子購買了人壽保險,小日子過得溫馨而愜意,平淡而悠然。
2005年3月,我們在一個交通方便的小區(qū)租了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精裝修,新家具,家電齊全;與房東簽訂了5年期租金固定的租房合同,租金每年一次付清11800元,再加上物業(yè)費和水電費,一年算下來不到15000元。我每個月固定拿出1300元存入在銀行開立的零存整取專戶,一年支取一次,用于租房開支綽綽有余,可以自豪地說沒有任何經濟壓力;而愛人的工資收入則絕大部分可以積賺下來。
我們夫妻特意算了筆賬,如果購買一套120平米的新房,購房付全款需要40多萬元,外加裝修和家具家電等費用25萬元,總共65萬多元。如果把這些錢存入銀行或者購買“保本+固定分紅+浮動分紅”的銀行理財產品,按最低年收益5%計算,每年至少有32500元,除去住房及配套支出,每年剩余17500元,可供我們全家外出旅游一次。特別是本金還可以原封不動的擁有,再加上每月工資收入的剩余,銀行的存款可謂日日看漲,這種開心是按揭購房人無法享受得到的。
我周圍有很多“房奴”,每天節(jié)衣縮食就為了供房子,為此降低了生活質量。他們付了首付背起了房貸,但我把資金拿來投資,還能賺更多的錢,日子更輕松,生活也更豐富。
我做過一個市場調查,發(fā)現(xiàn)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在住宅小區(qū)中占比不低于40%,而且全市幾乎所有的小區(qū)至少有30%以上的空房。我在多個房地產開發(fā)商那了解到,有50%以上的人都是通過購買不動產的方式,來實現(xiàn)資產的保值增值,他們購買新房裝修后主要是為了出租賺租金。
租金回報率又怎樣呢?簡單算一下就明白,我租的這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房東買房及裝修、購置家具家電等花費了40多萬元,租金一年11800元,這樣房東出租這套房子的回報率不到3.0%。而買個理財產品一般都能有4%以上的回報。當然,這些年房價一直上漲,投資回報率還是不錯的。
因為和房東簽的是長期合同,再加上我跟愛人都有正式工作單位,房東對我們十分放心,兩家還成了好朋友。每次他們全家外出旅游或是走親戚,都會托我們幫他照看家庭;我們也是如此,有事不在家,或者孩子放學沒人接等,就打個電話讓他們幫忙照應一下,他們總是客氣地答應。
更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3月,房東看到租約快到期了,主動跟我們商量,繼續(xù)租房的話價格再給予優(yōu)惠。我也誠懇地告訴他,覺得現(xiàn)在租的房屋有些舊了,想換套新一點的,他當即決定把另外一套新裝修的房子租給我,而且租金一年只要1萬元,還說以后咱們就做親戚走吧,真是讓我們全家感動呢。
2010年4月,我們順利地搬到了另一處新家,跟房東的關系也更近了。如果當初我支取了住房公積金辦理按揭來購房,不僅公積金沒了,而且每月還要支付貸款利息,壓力會不小。通過堅持租房,既讓全家生活過得安逸,又讓我們的商業(yè)養(yǎng)老金在保險公司越積越多,還把孩子長大后的創(chuàng)業(yè)資金積攢了下來。
快樂總是不期而遇。在今年租房到期前1個月,鄰居們見我們是長期租房且租金每年一次性給付,是他們心目中不可多得的“黃金客戶”,紛紛介紹自己和親戚家的新房,而且租金都是一年1萬元,租期同樣是5年,我們選擇了其中一處。雖然搬家有些辛苦,但這種既省錢又經常有新房住的感覺,還是讓全家人很受用,尤其是長期租房堅守信用的良好形象,更是讓我成了房東們青睞的貴客。
很多人把租房作為一種過渡,但我覺得租房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許大家會認為,沒有固定住所的租房生活是“顛沛流離”,其實并不盡然,租房的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幸福。是否擁有一套住房,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尤其是當下,在房價高企且市場前景難以判斷時,租房其實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不因買房而致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并影響到生活質量以及自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