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歲以后,寶寶的身高和體重增長會有所放緩,但在另一方面也會出現(xiàn)許多令父母欣喜的變化,例如會叫爸爸媽媽、會爬行、會走路……
家長要注意寶寶的哪些變化?
每個寶寶在半歲以后都會學會很多事情,會出現(xiàn)很多里程碑式的變化。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沒有出現(xiàn)這些里程碑式的變化,那么有必要懷疑寶寶是否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或者有疾病,需要及時去看兒科醫(yī)生。
9個月大時的里程碑式變化
身體特征和肢體機能應該出現(xiàn)以下變化
體重增加繼續(xù)放緩,每天大約增加15克體重,一個月增加約1斤體重
每個月身高增加1.5厘米
大小便都更加規(guī)律了
當頭部朝下時,會自然地伸出雙手避免自己跌倒(降落傘反應)
能夠爬行
能夠長時間坐著
能夠扶著墻或欄桿站立
會把東西碰在一起發(fā)出響聲
能夠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東西
能夠用手指拿東西吃
能扔東西或者搖晃東西
感官和認知能力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會呀呀學語
會出現(xiàn)分立焦慮并且會粘著父母
出現(xiàn)深度感知(能通過事物的大小判別其遠近)
知道雖然東西不見了,但仍然存在(雖然看不見玩具了,但知道它在抽屜里)
會對簡單的評語做出反應
對名字做出反應
明白“不”的意思
模仿說話的聲音
被獨自留下時可能感到害怕
玩與人交流的游戲,如躲貓貓或者拍手游戲
會跟人揮手道別
如何跟寶寶玩耍
通過以下玩耍過程能夠促進寶寶的發(fā)育
陪寶寶看繪本
給寶寶不同的刺激,如帶寶寶去商場看各式各樣的人或者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
增加寶寶能聽懂的詞匯量,如看見什么東西或人就告訴寶寶其名字
通過玩耍讓寶寶辨別冷熱
給寶寶能推著走的大型玩具,促進他們學走路
和寶寶一起唱歌
2歲以前別讓寶寶看電視
給寶寶一件可以平復他們情緒的東西來降低分離焦慮情緒(如能安撫他們情緒的毛絨小熊)
鏈接:什么是分離焦慮?
在寶寶6~9個月大時,父母可以觀察到,當寶寶的親密撫養(yǎng)者(媽媽、爸爸或者奶奶等)突然離開,他們會表現(xiàn)出不安的情緒或者行為。這是一種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會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常我們都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稱為“粘人”。父母不應該斥責寶寶的“粘人”,但可以用玩具或者小毯子等東西來安撫他們情緒并轉移他們的依賴。在選擇安撫物件時,父母可以觀察一下,看哪些東西會讓寶寶有安全感且情緒穩(wěn)定,但要確定這些東西是柔軟、安全的,并且沒有可以拆卸的零部件。毛絨玩具、柔軟的毯子都是好的選擇。如果外出的時候,寶寶不愿意放開安撫玩具,那家長應該允許他們帶著,但可以稍加一些限制。例如,可以把玩具帶出去,但是只能放在車上。等到孩子越來越多地接觸這個社會,他們對安撫玩具的依賴就會逐漸減少。
家長在剛開始離開寶寶時,可以選擇短暫地離開,如去廚房做飯或者去書房查看郵件等。先讓其他的照顧者,如保姆和家長一起與寶寶相處,建立寶寶對其他照顧者的信任。在離開寶寶的時候,家長應該表現(xiàn)得開心和正面,讓寶寶覺得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12個月大時的里程碑式變化
身體特征和肢體機能應該出現(xiàn)以下變化
體重是其出生時的3倍
身高是出生時的1.5倍
頭圍和他們的胸圍差不多
長了1~8顆牙齒
不用扶東西也能站穩(wěn)
能夠獨立或者單手牽著大人行走
能夠獨立坐下
能把兩塊積木疊在一起
能夠給書本翻頁(一次翻過很多頁)
能夠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很小的東西
每晚睡8~10小時,白天有1~2次小睡
感官和認知能力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會做一些假裝動作(例如假裝從杯子里喝茶)
視線能夠追蹤快速移動的事物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會叫爸爸、媽媽,并能夠說一兩個其他詞匯
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嘗試模仿動物的叫聲
能夠把東西和其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
能夠理解,東西即使不在自己視線范圍以內了,它仍然存在
別人幫自己穿衣服時,會主動抬起胳膊
可以玩一些你來我往的游戲,如把皮球踢給對方,對方再踢回來
會用食指指出東西
能揮手再見
會依賴某個玩具或者某個東西,如玩偶或者小毯子
父母或者照顧者不在身邊會感到焦慮,會粘著父母
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能夠暫時離開父母去獨自探索
如何跟寶寶玩耍
通過以下玩耍過程能夠促進寶寶的發(fā)育
陪寶寶看繪本
多帶寶寶去不同的環(huán)境,接受新的刺激
跟寶寶玩球
多跟寶寶說所處環(huán)境中的各種東西叫什么
讓寶寶玩能夠推動的大型玩具,以便練習走路
給寶寶唱歌
給寶寶找一個同年齡或者年齡相仿的玩伴
2歲以前別讓寶寶看電視
父母不在身邊時,給寶寶提供可以安撫他們情緒的玩具
18個月大時的里程碑式變化
身體特征和肢體機能應該出現(xiàn)以下變化
生長速度變慢,跟前幾個月比胃口也變小了
能夠通過肌肉控制大小便,但可能還是不會自己上廁所
跑步姿勢比較僵硬,經常摔倒
能夠自己坐上小椅子
單手牽著大人能夠自己上樓梯
能夠把2~4塊積木搭起來
能夠用勺子和杯子喂自己吃東西
能夠亂涂亂畫
能夠一次性翻2~3頁書
感官和認知能力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能夠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有分離焦慮
能夠靜下來聽故事或者看圖
被問話時,能用簡單的詞回答
會撅著嘴唇親吻父母
能夠辨認1個或者更多的身體部位
能夠指出和認出很多常見的東西
經常模仿
會脫一些衣物,如手套、帽子和襪子
開始感到所有權,經常會說“我的爸爸”“我的玩具”“我的狗狗”等
如何跟寶寶玩耍
通過以下玩耍過程能夠促進寶寶的發(fā)育
鼓勵寶寶進行肢體活動,并且提供足夠的空間
給寶寶提供安全的工具性玩具,如小鍋子、小鏟子、小爐子等
允許寶寶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幫媽媽洗菜
鼓勵寶寶玩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如積木、樂高和畫畫等
給寶寶讀書
鼓勵寶寶多跟同齡人玩
不讓寶寶在2歲前看電視
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游戲,例如拼圖
利用玩具或者其他東西來降低分離焦慮
2歲大時的里程碑式變化
身體特征和肢體機能應該出現(xiàn)以下變化
能夠扭轉門把手開門
可以一頁一頁地翻書看
能夠把6~7塊積木搭起來
能夠在不失去平衡地情況下踢球
站立時能夠在撿起東西后保持平衡(通常15個月后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果2歲時還不行,就需要注意了)
跑步時肢體更加協(xié)調了
能夠進行如廁訓練了
已經長出了約16顆牙
此時的身高大概是成年后的一半
感官和認知能力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能夠獨立穿一些簡單的衣物(一般脫衣服比穿衣服做得要好)
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渴了、餓了或者要上廁所
能夠組織2~3個詞的短語
能夠明白兩段式的命令,如把球給我,然后穿上鞋
能夠更長時間地專注于某件事
視力已經完全發(fā)育好
詞匯量會增長到50~300個(每個健康孩子之間的詞匯量有很大差異)
如何跟寶寶玩耍
通過以下玩耍過程能夠促進寶寶的發(fā)育
允許寶寶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參與到家庭的日常事務中
鼓勵他們多活動并且提供足夠大的空間
引導寶寶多做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的游戲
讓寶寶玩耍安全的工具性玩具,例如模仿大人掃地或者除草
給寶寶讀書
盡量讓寶寶別看電視
如果實在要看電視,要控嚴格控制內容和時間。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3小時,1小時以內最好。要避免含暴力內容的電視節(jié)目。適當?shù)臅r候用讀書和玩耍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控制寶寶所玩游戲的種類,避免太暴力的游戲
家長自身需要注意什么?
寶寶一歲以后就會走路了,而且不論感官、認知還是肢體技能都發(fā)育得更好了,家長要注意的事情也應有所不同。
每天都給寶寶讀書
對寶寶說出一個東西的名字,讓他/她找出來或者指出來
陪寶寶玩拼圖和形狀分類玩具
鼓勵寶寶對新事物多加探索
幫助寶寶開發(fā)語言功能,多跟他們說話或者幫他們把句子完成,例如,寶寶如果說“杯”字,你可以接著說“對,這是一個喝水的杯子”。
鼓勵寶寶發(fā)展獨立性,例如讓他們自己穿衣服或者吃東西。
當他們完成了你希望他們做的事情時多表揚他們,而不是一直批評他們做了你不喜歡的事兒。要告訴寶寶或者對其演示正確的做法。當他們犯錯誤時,可以立即停止一切活動,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幾分鐘)面壁思過。
鼓勵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多認識常見的事物,例如和他們一起去公園或坐公車,并指給他們看各式各樣的東西。
安全須知
因為寶寶的活動范圍增加了,所以可能遇到的危險也變多了。危險可能隨時發(fā)生,所以必須要時刻注意寶寶的行動。
不要讓寶寶單獨待在水邊(如浴缸、泳池、湖泊、水塘邊或者海灘)。如果院子里有水池,一定要加上護欄。在這個年齡段,溺水是導致受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如果家里有樓梯,在樓里口加上一個小柵欄,并且把有危險的地方都鎖上,如工具房。
給所有電源插座都罩上防護罩。
把刀叉、熨斗等東西都收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水壺的把手應該沖著墻。
把尖銳的東西,如剪刀、刀子、筆等物品都收納到安全的地方。
把藥物、清潔劑或者殺蟲劑全部都鎖在柜子里。
不要把寶寶單獨留在汽車里,即使只是幾分鐘。
乘車時,直到寶寶坐不下朝后的安全座椅了,再改成朝前的安全座椅。
如何讓寶寶有一個好身體?
讓寶寶喝水或者純牛奶,別讓寶寶喝含糖飲料。在1歲以后,即使寶寶已經可以吃多種固體食物了,母乳仍然是加餐的好選擇。
寶寶可能變得非常挑食,但家長不用過分擔心。首先,因為寶寶的生長速度放緩了,所以他們自然可能吃得也少了一些。家長不用硬逼著他們吃東西。最好能夠把一些健康的食物提供給他們,讓他們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家長應該不斷讓寶寶嘗試新的健康食物,但可能要花一段時間,他們才能夠喜歡上這些食物。
1~2歲的寶寶好像坐不住,一直在動,跑步、踢腿、爬行、跳躍……讓他們多通過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協(xié)調能力,而且會因此變得更結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