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的人群,洪水淹沒的舞廳,看不見的人們…看到這樣的圖片人們不禁要問,這都是怎么拍出來的? 隨即便猜想:“肯定是在Photoshop中做出來的效果!” 即便很多情況下看似如此,大多數(shù)專業(yè)攝影師更愿意在拍攝前期用精湛的技藝來創(chuàng)造如此夢幻的效果。我們每天被各種各樣的圖片包圍,幾乎沒有哪些圖片不曾見過。盡管如此,總有那么一些圖片,敢于挑戰(zhàn)我們的視覺習慣。本文我們將為大家展示這類圖片的創(chuàng)作過程。
飄蕩的美人
攝影師往往會以照片中漂浮的人和物來吸引觀眾。不過記得拉上窗簾!
就像魔術(shù)師一樣,攝影師也能用他的照片讓觀眾嘖嘖稱奇。這幅圖中的物體看起來如同懸浮在了空中,也許會百思而不得其解。其實,攝影師并沒有對抗重力的魔力,而是使用了一個小竅門來創(chuàng)造幻覺:懸浮。
懸浮效果需要高超的技藝
這個竅門相當簡單:漂浮的物體其實是置于一個支撐物之上,圖中使用的是高腳凳,之后再把高腳凳“擦去”,人或者物體就好像懸在了空中。如此而已!聽起來好像簡單,實則需要一定的拍攝處理技藝?;孟笠氡WC讓人嘖嘖稱奇,就得讓觀眾在其中找不著破綻。陰影位置不當或缺少陰影,留下的印痕沒有擦拭干凈,或是人物的身體沒有體現(xiàn)出緊張感—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此這樣神秘感就完全消失了。
相機設(shè)置
把相機置于低于模特的位置,這樣觀眾看到的圖片是視線向上的,就像在劇場看表演一樣。由于攝影棚里光線比較暗,我們將ISO值設(shè)為400,光圈5.6,曝光時長1/30秒。
定位模特
要模擬漂浮的場景,模特需要躺在高腳凳或椅子上。這里要注意的是,人物和背景之間不要有任何其他物體。在按下快門之前模特還要把身體繃緊。
拍攝背景
正常照片拍完后,還要再拍一張不帶高腳凳和模特的純背景圖片,并且不要改變相機的設(shè)置和光線條件。
Camera Raw插件
在Camera Raw中打開剛剛拍攝的兩張圖片,在這里還可以作一些輕微的改動,如修正“曝光”或增加“清晰度”。注意給兩張圖片做上標記,以便保持調(diào)整的一致性。
移除高腳凳
在Photoshop中以獨立圖層打開這兩張圖片。背景圖片放在下面,降低上方圖層的透明度,使背景突出。然后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圖層蒙版,在椅子的地方用黑色畫筆涂抹,使下方的背景顯示出來。
調(diào)整效果
到這里,照片就基本弄完了??梢酝ㄟ^去飽和度和借助“高光”提升亮度,來制造復古的效果。通過“濾鏡|添加雜色”可以給圖片添加一層輕微的顆粒效果。
紅外世界
人的肉眼其實看不到紅外線。那么如何才能讓讓紅外線可見?
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已經(jīng)透露了:紅外線照片就是僅由紅外光線組成的圖片。有意思的是,人類肉眼可見的光波范圍為380到780納米之間。長波紅外線的范圍處在這個值之上,不過,相機裝上特殊的濾鏡之后就能使原本不可見的物體可見,而且還能拍出非同尋常的照片。風景照的效果尤為吸引人,因為植物和草叢中的葉綠素能強烈反射紅外光線。這種效果被稱為“伍德效應”,是以其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命名的:樹葉看上去十分明亮甚至發(fā)出白光,就像處在月光的照耀下一樣。
特定濾鏡只允許紅外光線的射入
如果有興趣一睹紅外世界的風采,需要準備兩樣東西:一是給鏡頭裝上一個合適的濾鏡,另外還需要一個帶紅外功能的相機。濾鏡有不同的螺紋大小和強度。720納米左右強度的濾鏡過濾的光線中會摻雜少量的可見光,這樣可能會使照片的部分地方仍留有顏色,但已經(jīng)是失真的顏色,不過可以之后在Photoshop中修正。相反,強度再大一些的850納米的濾鏡只能攝取紅外光線,這樣照片就是單色的了。但是如果相機的傳感器不能感應到紅外光線的話,單單一個濾鏡是達不到效果的。大多數(shù)數(shù)碼相機的傳感器前方有一個阻隔濾鏡,由于紅外線和其他光線的折射不一樣,這個濾鏡是專為阻擋紅外光線而設(shè)的。紅外光線被阻擋后,能增加圖片的清晰度,避免黑色區(qū)域顏色失真。由于這個阻隔濾鏡并不是百分百嚴密,可以借助較長的曝光時間以及較大的進光量來繞開阻擋,以攝取足夠的紅外線。
不是每個相機都能見到紅外線
可以簡單地測試一下相機能否攝取足夠的紅外線: 在普通遙控器上按下任意一個鍵,然后拿起相機拍攝遙控器頂端發(fā)光的二極管。如果在照片上二極管顯示為紫色,那么相機就是具有紅外功能的。另外還可以去相機修理處把阻隔濾鏡卸下來。這一招對有心專注于紅外攝影的攝影師來說尤為有用,可以明顯縮短曝光時間。
拍攝
把濾鏡擰到鏡頭上。為了使效果強烈,選擇一處太陽直接照射的景物。盡量把光圈調(diào)整到最小,以使曝光時間變長。此時應該產(chǎn)生了一張紅色的照片。
調(diào)整白平衡
在Camera Raw中打開這張圖片并進行白平衡處理。如果圖片上出現(xiàn)太重的紅色線條,那就像上圖中一樣向右推動色溫滑塊。有些攝影師干脆用這些彩色線條當作藝術(shù)修飾。
改變色彩通道
在“可選顏色”的輸出波段“紅”中把紅波從100%調(diào)為0%,藍波從0%調(diào)成100%;在輸出波段“藍”中正好相反:紅波從0%調(diào)到100%,藍波從100%降為0%。
轉(zhuǎn)黑白
要是圖片還有一根藍色線條,就稍微降低一些藍色飽和度。接下來把圖片轉(zhuǎn)換為黑白。在轉(zhuǎn)換窗口中借助色彩通道給圖片增加深度和動感。
微縮世界
一張照片輕松建造景觀王國。
一輛列車模型沿著軌道呼嘯而來,穿過紙制的群山 ,從揮手致意的塑料小人們前經(jīng)過,一道鮮紅的柵欄在火車駛過時擋住了玩具車。人們不禁感嘆,這照片可真棒!別說,這還真不是某位攝影愛好者在地下室里翻拍的玩具模型,而是千真萬確的景色。這種微縮模型的觀感其實依靠的是一種特殊的拍攝技巧。
這個技巧并不算太復雜:不過,光是調(diào)整焦平面一項就能把攝影師整瘋。拍攝時最好使用移軸鏡頭,它的鏡頭系統(tǒng)可以轉(zhuǎn)動和推移。裝上移軸鏡頭后,光線的折射就會改變,圖片的部分區(qū)域就會陷入模糊。選取一個比較好的目標拍攝物,畫面中可以表現(xiàn)出明亮的色彩,然后站在較高的位置拍攝,模仿生活中真正觀賞模型的角度,這樣,就產(chǎn)生了微型世界的感覺。不過這種鏡頭比較貴,它的目標客戶群是建筑攝影師,他們用這種鏡頭來防止拍攝時較大的視覺畸變。不過,用Photoshop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雙重疊加魔法
把兩張完全不同的照片融合到一起就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別具一格的人物肖像。
這種雙重疊加效果的初始輸出文件有兩張圖片組成:人物圖片和一張其他照片(如植物、大樓或其他有特色的物體)。具有明顯結(jié)構(gòu)輪廓的的拍攝物最適合作為背景。
白色背景與顯著輪廓
這一點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照片的背景需要是白色的,把拍攝物置于弱的逆光下,比如白云飄蕩的天空,就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此外推薦照片輕微的曝光過度,一到兩檔的程度就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照片會在Photoshop中作為兩個圖層通過“濾色”使其色彩融合。圖片中的黑色和白色色調(diào)決定了哪些區(qū)域是透明的以及有多強的透明度(參見右上方)。
放置圖層
將兩張圖片都作為圖層放置。點擊上方的圖層并選擇圖層模式“濾色”。
校準
按[Ctrl]+{T}校準上方圖層。然后把圖片轉(zhuǎn)換為黑白,以更強地突出輪廓。
精修
白色畫筆可以消除干擾因素。通過一條S型的曲線可以制造更強的對比度。
視覺錯覺玩弄角度,物體相連,不按常理出牌,就能給觀眾造成各種視覺上的錯覺。
錯覺是怎樣產(chǎn)生的,至今沒有一個全面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種理論。比如美國研究者馬克·長治認為,視網(wǎng)膜在物體出現(xiàn)十分之一秒后才能感受到它。大腦嘗試補上這個時間間隔,于是就“腦補”了一個畫面,所以這個畫面實際比物體真正出現(xiàn)時晚了十分之一秒。長治認為,根據(jù)這個理論,此時間段內(nèi)可以產(chǎn)生50個錯覺。不過即使不知道錯覺產(chǎn)生的具體原因,我們也可以利用它來創(chuàng)作神奇的圖片。
新鮮視角
我們的大腦認為在圖片下方的位置在現(xiàn)實中也位于下方。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旋轉(zhuǎn)圖片來耍一個把戲。圖片中的人看上去好像坐在了半空。要制造一個完美的錯覺效果,拍攝人物也得配合,裝作好像地球引力已經(jīng)轉(zhuǎn)換方向一樣。
尺寸比例
把在背景中的物體和前景中的物體重疊起來完全對齊,這樣就把兩個物體結(jié)合在了起來,形成一張有意思的完整圖片。大家可以選擇創(chuàng)作一張完全清晰的圖,也可以只對兩個物體中的一個物體對焦。
圖片組合
這張圖由兩張照片組成,于是產(chǎn)生了一個完美的錯覺。其中一張是模特手里拿著一面鏡子,另外一張是在同一位置拍攝的背景,在Photoshop中把兩張圖片都以獨立圖層打開。手拿鏡子的照片置于上方,并打開圖層蒙版。借助“多邊形套索工具”框選鏡子的內(nèi)側(cè)并把前景色改成黑色。這樣看起來就像是可以透過模特的身子看到景物一樣。
不一樣的圖片創(chuàng)意
用簡單的方法就能創(chuàng)作超乎尋常的視覺大片。
這樣的圖片一般能表達雙重含義或者能讓觀眾產(chǎn)生錯覺。其中有兩種方法可以達到這種特殊效果:要么是攝影師利用相機自帶的功能,要么是使用配套物品來自由發(fā)揮。然而,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更多是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嘗試新方法的強烈意愿。在這里,我們搜集了幾種花樣,給大家介紹如何用簡單方法就能把新點子由想法變?yōu)楝F(xiàn)實。
黑暗的力量
黑光是一種很特別的光,它會使明亮的顏色發(fā)亮,并且吞掉暗色。人物剪影和幾何圖像很適合用這種方法來表現(xiàn)。黑光燈和彩帶很便宜就能買到。想小試牛刀,可以先去黑光劇院轉(zhuǎn)一圈,那里整個舞臺都被黑光照得透亮。
鏡閣
借助鏡子也可以創(chuàng)作出很多有趣的圖片。一張圖上同一個人反復出現(xiàn)的照片就十分有趣。上方的圖片中房間的一個角落里裝了一面鏡子。由于鏡子不是平的,而是由很多小塊組成,照片就像折斷了一樣,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效果。
萬花筒
萬花筒是一個多角的管道,內(nèi)部用鏡面材料裝飾,它能將進入萬花筒底部的光線進行折射,然后產(chǎn)生各種夢幻的幾何形狀。只需要把相機拿到萬花筒前,朝內(nèi)拍攝,就能出現(xiàn)酷炫的效果。
實時合成
目前只有奧林巴斯相機具有實時合成功能,有了這個功能光影魔術(shù)師就有了一個強大的工具。這個功能的原理是不停頓的長時間曝光,被照亮的物體或光源會在屏幕上顯示,如果對結(jié)果比較滿意,就可以關(guān)閉快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