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立
摘 要:要想寫好給材料作文,教師平時應多引導學生善于抓住材料中一些關鍵詞語,進行推敲,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然而能否準確地把握所供材料的內涵,進行立意,這是寫好材料作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給材料作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14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00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中考作文在形式上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從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給材料的話題作文,到現(xiàn)在的多種形式,命題形式日臻完善,考查的形式也越來越靈活,可寫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為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對于語文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有很大的導向作用和促進作用。這里就材料作文談一點自己的體會。由于給材料的作文在審題上設置了一定的障礙,增加了難度,因此,要想寫好文章,就必須首先把握材料,明白材料要表現(xiàn)什么,也就是要確定材料的中心。那么,怎樣快速確定材料的中心呢?這里我簡單談以下幾點。
一、整體感悟法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感悟能力。由于有了幾年的語言積累,初中生具備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因此,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材料。什么是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呢?有時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讀完一則材料后,雖然材料不好懂,有個別的詞或句子不明白什么意思,甚至有個別的字不認識讀音,但總感覺材料表達了一個固定的意思,這種所謂的“感覺”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而這種“語感”往往是最準確的。所以這種“感覺”的意思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
用這種方法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切忌斷章取義。不能單從一句話或兩句話就簡單地做出判斷,得出結論。而應一口氣把材料讀完,通觀全篇。否則得出的結論往往片面,不準確。
二、找關鍵詞
所謂“關鍵詞”,就是對表現(xiàn)材料的中心起關鍵作用的詞或短語。這些關鍵詞提示材料的中心。
例如,有這樣一道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園前的草坪露出了紅紅綠綠的生機。一位新搬來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踐踏那片草坪,便繞了點路。沒想到剛上樓時,鄰居老太太微笑著迎上來,一番話讓中年人頗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點擔心,新來的鄰居是個怎么樣的人?”頓了一下,老太太又說,“當你剛才繞過那片草坪時,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生活常常是這樣,刻意為之往往不能縮短彼此的距離,而偶爾發(fā)生的一個細節(jié)、一個舉動,卻會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美麗的橋梁。
請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這則材料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個老太太由對鄰居的擔憂轉變?yōu)榱私馀c信任。那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老太太發(fā)生了這樣的轉變呢?從材料不難看出,是中年人繞過草坪這件小事,這和提示語中的“細節(jié)”一詞正好吻合。因此,這時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把文章的話題鎖定為“細節(jié)”。這樣,這則作文題就變成了以“細節(ji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樣,材料帶給我們的審題障礙就不攻自破了。
三、比較法
有的作文材料給出了正反兩方面的意思,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把這兩種意思,兩種結果作比較,得出結論。
例如,有一則高考作文題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四句話: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p>
(2)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諺語)
(3)要仔細聽取別人提出的缺點,不要隨便指責向你提出意見的人。(達.芬奇)
(4)相信任何人與不相信任何人,一樣是錯誤的。(塞納克)
要求: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乍一看,四則材料似乎雜亂無章,沒有頭緒,其實我們把材料拿出來做一下比較,就一目了然了。
材料一是說不要聽卻別人的話,別人的意見,而材料二恰恰相反,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到底誰對誰錯?我們接著比較。材料三告訴我們要審慎地聽取不同意見,而材料四也是告訴我們不要輕率地相信一切和懷疑一切,也就是說要經過理智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分析到此,出現(xiàn)了三種觀點,我們再把三種觀點作比較,不難看出,前兩種觀點過于絕對,而第三種觀點比較全面。這樣我們就確定了出題人的意圖,確定了材料的中心,也就是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這樣一來,明確了話題,就可以圍繞話題打開思路,寫好文章了。
當然,材料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閱讀,多積累,提高自己的閱讀感悟能力,以上三點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希望能為材料作文的審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建強.淺談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J].學周刊,2011(6).
[2] 周守國.材料作文例說[J].寫作,1999(10).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