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根本精神是仁和,因此不能把孝道單獨拿出來獨立存在。禮記上講“何謂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可見儒家的這個理想社會不只是有孝就成立的。沒有父慈,只強調子孝是非常偏頗的,同樣,沒有長惠,幼順也無意義。
編輯:趙峻煒 原文:武志紅所著《為何家會傷人》 圖:本刊資料
什么叫“愚孝”?即孩子會不惜犧牲自己、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對父母做出極大的犧牲。并且,很有意思的是,“愚孝”經常會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出現:父母對一個孩子進行似乎沒有饜足的索取,同時卻對另一個孩子給予無限的付出。
大清官海瑞是出名的孝子,他的三個妻妾被逼死一個,休走兩個,只為討母親的開心。有的男人離不開母親,非要和母親住在一起,這也罷了,還事事聽母親的話,什么都不敢違背,借著孝順的名號,欺負其它人。
小標一: “愚孝”者所使用的方式——迎合的游戲
四種病態(tài)的維持人際關系的方式分別是權力的游戲、依賴的游戲、迎合的游戲和性感的游戲。“愚孝”者所使用的即是第三種病態(tài)的方式——迎合的游戲。所謂迎合的游戲,概括成一句話即: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必須愛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你這個大壞蛋。
不過,迎合者通常只意識到自己在付出,在奉獻,而意識不到“否則”的威脅性信息。如果你和迎合者交流,你會發(fā)現,他們似乎是那種能給予無條件的愛的人,因他們在頻頻做出付出后,經常會表示,他的奉獻不需回報的。但實際上,迎合者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辦法,提醒接受者:“你欠我的?!泵绹睦韺W家卡什丹在他的著作《客體關系心理治療》中談到了這樣一個例子:海瑞因塔是一個中年單身母親,有兩個10多歲的孩子。她每天要開車接孩子上學和放學,當孩子坐上車后,她一定會提醒兩個兒子鎖好車門。然而,當孩子們試圖這樣做時,卻發(fā)現車門已關好。
這位媽媽在做什么?她為什么會多此一舉?
對此,卡什丹的解釋是,這是迎合者的經典行為模式。鎖好車門是意識層面的奉獻,海瑞因塔以此顯示,她是一個無微不至的媽媽,而提醒孩子們去鎖車門則是潛意識驅使的,她潛意識里希望孩子們發(fā)現,媽媽已做了奉獻。
歉疚感可能是我們最不愿意面對的一種感覺,尤其是,有人替我們做了我們本可以輕松做到的事情后,還巧妙地想給我們留下歉疚感,這會令我們感到非常憤怒。然而,迎合者不僅在助人時細致入微,也非常謹慎小心,他們會向你很卑微地表示,他們只是想幫你而已,他們不需要任何回報,你不必有壓力。面對這樣的人,一開始我們很難能表達憤怒,我們甚至會因為自己心中的怒氣而感到內疚:“我怎么能對這么好的人生氣?”不過,如果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你的憤怒會越來越難以遏制。于是,你要么向別人表達怒氣,要么干脆遠離這個迎合者。
海瑞因塔的兩個兒子就是這樣做的,他們成了問題少年,常在學校和社會上制造一些麻煩,而這是他們表達憤怒的方式,這憤怒本來是要對媽媽表達的,但媽媽這么好,他們怎么可以生媽媽的氣,于是他們把憤怒發(fā)泄到別處去了。并且,他們和媽媽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這疏遠是為了減少媽媽迎合自己的機會,那樣就可以少一些歉疚感了。迎合者干嗎要這樣委屈自己?
這也是支配者為什么鐘情權力、依賴者為什么喜歡依賴的原因。
我們都想與別人親近,但很多人只學會了一種與別人親近的方式,支配者學會了權力的方式,依賴者學會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學會了奉獻的方式。更糟糕的是,因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當對方疏遠他時,迎合者在恐慌中會對付出更加執(zhí)著。但他越付出,對方越想逃離,由此這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迎合者最在乎的關系反而斷裂了。這就是海瑞因塔和她的兩個兒子的互動過程。在她沒有改變迎合的行為方式前,她越努力,孩子們就越想遠離她。
小標二: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不過,迎合的游戲并不是永遠無效的,實際上,在迎合者的童年早期,這是他們能靠近父母或其他養(yǎng)育者的唯一方式。 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也不少。31歲的茜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茜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按說,她作為老小應該最受寵,但事實恰恰相反。原來,媽媽懷孕時,很想要個兒子,也覺得這次肯定會是個兒子,沒想到生下來的卻是女兒。因為這個原因,媽媽和爸爸一直對她有點視而不見,但對其他三個孩子都堪稱溺愛。
在這個家庭中,茜茜很小就變得極其懂事,生爐子、買菜、摘菜、做飯和打掃衛(wèi)生等家務成了她的例行工作,而姐姐和哥哥從來都不必做這些的。她變得這么勤快,部分原因是父母希望她這么做,而主要原因則是茜茜自己的選擇,她只有通過迎合父母需要的方式,才能獲得父母一點可憐的關注。不過,這種主動奉獻中藏著渴求——“請你們把愛分給我一點吧”,也藏著憤怒——“我做得這么好,你們還不愛我,你們太壞了”。這是她的想法,而對父母而言,因為她的生命分量很輕,所以,她的奉獻很少會引起父母的歉疚感,他們反而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當茜茜偶爾不想再這么做時,他們會覺得不適應,會訓斥她甚至打她,而對茜茜而言,更可怕的是,父母會對她更加視而不見。
所以,如果父母對一個孩子越冷淡,這個孩子越容易發(fā)展成迎合者。
小標三:渴望實現童年一直沒實現的愿望,這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導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獻不索取,是因為他們擔心一旦開始索取就會令關系疏遠甚至斷裂。等長大后,孩子與父母的力量對比已發(fā)生改變,而且孩子的世界已打開,他擁有了很多其他關系,他對父母已不再依賴。但是,作為一個迎合者,他心中的恐慌并未消失,他心中仍認為奉獻是他能與別人拉近關系的唯一方式。并且,自幼以來對父母持續(xù)了很久的渴望——“請你們把愛分給我一點吧”——因為一直沒有實現而變成了一個魔咒,導致一個人會一直執(zhí)著在這個沒有實現的愿望上,為了實現這個愿望,他愿意在成年后做出更大的奉獻。
渴望實現童年一直沒實現的愿望,這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于是,那些最被父母忽視的人成家后,常常嚴重犧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卻對父母百依百順,而父母卻總是把他們奉獻出來的錢財再轉送給他們一直溺愛的其他孩子。這時,作為奉獻者,這些人會對父母有很大不滿,但當父母繼續(xù)向他們索取時,他們卻發(fā)現,自己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仍然是一邊抱怨一邊繼續(xù)做出無益的奉獻,而他們最常抱怨的是:“我比他們更能干更孝順,為什么父母就不能在乎我更多一點?!币簿褪钦f,“愚孝”者他們還在尋求這樣一個結果:父母終于發(fā)現他更值得愛,于是改變了態(tài)度,愛他勝過了愛其他孩子。
這種奇跡有時候會發(fā)生,一些垂垂老矣的父母終于對他們一直溺愛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將希望轉移到了那個一直被他們忽視的孩子身上。但更多時候,是一個家庭系統(tǒng)的行為模式永遠都沒發(fā)生改變,愚孝者不管怎么奉獻,也仍然得不到愛,而被溺愛者仍然是繼續(xù)被溺愛。
所以,明智的愚孝者應當放下對改變父母的渴望,接受無論如何父母都不會更愛他的事實,一旦接受了這個痛苦的事實,愚孝行為就可以終止了。
小標四:奉獻的結局是被忽略
相對于改變而言,更常見的事情是,愚孝者把他們的迎合游戲帶到人生的每一個角落,一旦他們喜歡上一個人,他們就會祭出他們的法寶——奉獻。
由此,會引出一些奇特的事情。茜茜說她談過幾次戀愛,而且令她不解的是,這幾次戀愛都是一個模式:男人對她一見鐘情,但開始她總是不在乎他們,而他們很熱情,但一旦她喜歡上一個男人,決定和他好好談戀愛,她就會對他“百分百的好”,可是過不了多久,這個男人就會提出分手。一開始,她說,這些男人真賤,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一旦能得到她了,他們就反而不珍惜她了。
后來,她明白,不是這么一回事。事實是她的關系模式有問題。男人一開始追求她時,她會對他們毫不客氣,而一旦她接受一個男人后,她就變得過于容忍,不管那個男人多么過分,她都會視而不見。她童年時與父母的關系是她極力討好父母,那么她現在談戀愛時也一樣是極力討好男友。但問題是,因為父母不在乎她,所以她的奉獻行為引不起父母的歉疚,但男友在乎她,所以她的奉獻行為會給男友產生很大的歉疚感。于是,她的男友會對她產生莫名其妙的憤怒并不由地疏遠她,一如海瑞因塔的兒子們對媽媽的態(tài)度??傊孟癫还茏呦蛉魏我粋€方向,都是她安排好的,而盡管她說她什么都不在乎,但好像我還是說一點感謝的話為好,可好像她也表達了,別不必表示感謝……那么,該怎么辦?很自然的,男友會忽略她。盡管第一面對她印象很好,但卻很自然地找到了很多理由,遲遲沒有再見她。
Game Time
十二星座誰是愚孝男?
第一名:金牛座
這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星座,“孝”是他生活里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老人家說的話都是字字珠璣,哪怕不對也不應反駁。金牛男成了十二星座里的第一愚孝男,整天守在媽媽的身邊,把親情、母子關系處理得很好,可是夫妻關系呢?他認為這沒法子兩全。
第二名:摩羯座
是個很容易愚孝的星座,也許太過乖巧,聽話,守規(guī)矩,腦筋死板不變通。他們覺得長輩的話,再怎么樣都不能輕易反駁,他們的時日不多,我們小輩有點委屈就受了,讓老人不高興就是我們的錯。
第三名:巨蟹座
這是個十分孝順的星座,不管是對母親還是父親,奶奶還是爺爺。他十分戀家,不管什么時候,多大年紀,這個星座的人從小就在媽媽的懷里撒嬌。家人都是天,而妻子只是個親密愛人,永遠排在家人的后面。
第四名:天秤座
寧愿犧牲自我,甚至是親密愛人,也要讓原生家庭和諧。他們會表面上站在母親這邊,而私下主動給妻子好處,但前提是妻子不能跟媽媽吵架。
第五名:雙魚座
雙魚座的男人,有一顆異常柔軟的心,特別見不得自己的親人心情不佳。所以碰到妻子跟媽媽吵架,會先央求小輩閉嘴,實在不行就大吼妻子。其實他對妻子是體貼,無微不至的,但是他們更心疼自己的親人,只有當長輩都故去的時候,妻子才能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