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Born in 1911, Xu Bangda is a well-known connoisseur on ancient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China and honored as “Xu Banchi” by insiders. However, the littleknown identity he possessed is a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Xu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re rooted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and integrated with his own innovations, which also made him special compared with other peers.
提起徐邦達,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是知名古書畫鑒定家,業(yè)內(nèi)人稱“徐半尺”,即鑒定作品只需展開半尺便知真?zhèn)巍_@當然未免有夸張的成分,但卻表達了人們對其高超的鑒定水平的稱頌。
其實,除了古書畫鑒定家,徐邦達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書畫家。
1911年,徐邦達出生在一個富殷的商人之家,家中富藏古書畫。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熏陶,徐邦達從小便對字畫感情深厚。18歲時,他從蘇州畫家李醉石學(xué)畫山水,同時又從趙叔儒學(xué)古書畫鑒別,后又入書、畫、鑒三者皆長的吳湖帆門下。學(xué)習(xí)書畫,他是頗費了一番苦功的。他系統(tǒng)地臨摹了歷代大家名作,同時書畫實踐與理論鑒定相結(jié)合,也讓他對中國書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邦達的各體書法均頗得古人神韻。他學(xué)過唐太宗李世民、李邕,宋代的蘇軾、米芾和明代的張宏,其后泛學(xué)無宗,終形成清潤秀雅、韻味獨具的自家風(fēng)格。他作書舒緩而有節(jié)律,運筆以靜制動,不倉促緊迫,不弱也不霸,沉穩(wěn)自若。他的行書筆墨酣暢淋漓,結(jié)體自然舒展,粗壯如牛健步,細密如龍蛇逶迤,線條疏密相間,行中帶草,體圓用方,極盡筆法變化。他超出一般書家處還在于其本身的學(xué)識修養(yǎng),讓他的字也有了文人的氣質(zhì)韻味,因而更加厚重耐看。
徐邦達的繪畫也得益于早年的臨摹功底,于摹古一路頗有建樹。他的作品大多遵循傳統(tǒng)的中國畫定法,景色美好,古意盎然,韻味悠遠。其山水作品多構(gòu)圖繁密,造型規(guī)整,用筆細密,于精熟中見稚拙,用筆用墨深得古人之意;而工筆人物又是別一番景象,用筆工細而流暢,線條剛勁飄逸,人物形神刻畫生動,可謂形神兼?zhèn)洹?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0/zshb201605zshb20160515-3-l.jpg" style="">
至而立之年,徐邦達就已經(jīng)憑善于鑒定和創(chuàng)作詩書畫知名于上海。1941年,徐邦達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個人畫展,大獲成功,名噪江南,聲譽日增。40歲以后,徐邦達一心埋頭于書畫鑒定工作,書畫成了業(yè)余愛好。如果不是傾全部心血于鑒定工作,他必會在書畫創(chuàng)作上有更大成就。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新中國成立后,徐邦達被上海市政府聘為文物管理委員會顧問,后調(diào)至北京就任中央文物局文物處業(yè)務(wù)秘書。從此,開始了以收集、鑒定古書畫文物為主的生涯。其參與征集的主要作品有韓滉《五牛圖卷》、馬遠《踏歌圖軸》、米友仁《云山墨戲圖卷》、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李唐《采薇圖卷》、揚無咎《四梅花圖卷》、錢選《山居圖卷》、張先《十詠圖卷》、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可說為新中國的書畫鑒定、整理與收藏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其筆墨功夫也從未荒廢。創(chuàng)作于鑒定齊頭并進,正是他高于一般書畫家和鑒定家之所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