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
我從小就是個不認真讀書的孩子,一直到高中,還常寫錯別字。好在,我遇到一位好老師,他叫包堃。包老師把我作文中的錯別字集中起來,用他那十分好看的毛筆字,寫一份正字給我,讓我長記性,不要再寫錯。那時我不知道什么是書法,更不知道包老師是著名書法家,只覺得包老師的字很好看。為了長記性,就照著他的字臨了一份。他看了,用紅筆在我的作業(yè)上寫上二個字:有神。我很高興,同學們也很高興,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了好一陣子,不知道這“有神”是什么意思。問他,他笑而不答。
可惜,我辜負了老師的希望,沒有繼續(xù)“有神”下去,一直到現在,不但毛筆字沒寫好,連鋼筆字也一塌糊涂。唯一留下來的,就是對“字”的敬畏和對“會寫字”的人的敬佩。深知要寫好字,很難,要當“會寫字”的書法家更難。
敬而遠之,是對書法藝術的最初態(tài)度。
我對書法藝術的再認識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時,我應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實學社之約,創(chuàng)作幾部唐代的歷史小說,接觸了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史料,欣賞到他的《孔子廟堂碑》。我讀這幅作品的第一感覺是,作者是個能人,好人,老實人。他的書法,借用專家的話說,“俊朗圓腴,清新秀麗,鋒芒內斂而氣宇軒昂?!焙髞?,我讀到唐太宗對他的評價,“博聞、德行、書翰、詞藻、忠直,一人而已,兼是五善。”我由此悟到,從一個人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內心世界。
這是我從“人”的角度看書法的開始。
現在,我嘗試著從這個角度來讀《黃坤生書法作品集》。
我和坤生認識幾十年,而知道他的“厲害”是幾年前的事,那時,漳州市文聯(lián)組織到河南固始采風,我們同行。
同行七八人,寫作的,攝影的,戲劇的,黃坤生是唯一的書法家。在固始,最忙的就是黃坤生了。河南是書法大省,固始是有名的書法之鄉(xiāng),于是,兩地書家筆會交流,各展風采,忙得不亦樂乎。
我私下里很為他感到驕傲,同時有點擔心,這樣寫,會不會把手寫酸寫麻了。然而他還是寫,臉帶笑容。
最近,他把新出版的《黃坤生書法作品集》(福建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送給我,請我“指教”?!爸附獭弊匀皇强蜌庠?,我是書法藝術的門外漢,能讀懂就燒高香了。
一本新書到手,我喜歡隨手翻看,對黃坤生的新作,看起來自然慢一些,認真一些??粗粗?,越看越慢,越看越有滋味,居然,還看出一點心得來。
讓我過目不忘的是他作品的落款:“道周故里,坤生”。我剛剛寫過一部黃道周的傳記文學《黃道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對黃道周有一點了解。黃道周不但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抗清志士,還是一位有相當影響力的易學大家、理學大家和書畫大家?!傲⑵分?,筆墨史上自有一種光明正大之概”——單就書法講,他和倪元璐、王鐸是晚明三位代表書家,而他的“漳浦體”在中國書法界的影響尤為深遠,作為黃道周的同鄉(xiāng),黃坤生不但為他的人品所折服,還從他的書法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心領神會,得其風骨,遒媚相濟,氣韻相通。
不久前,我曾在黃道周的草書《千字文》上流連忘返,現在,我又在黃坤生的魏楷《千字文》上環(huán)目徘徊。放大鏡下(由于年紀大眼睛花,放大鏡是我常用的閱讀輔助工具),黃坤生的《千字文》字字璣珠,我不禁順嘴念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一邊念著,一邊就在我的腦際上浮現出另一段文字:“他努力把行書、草書的流動跟魏碑的蒼老和雄渾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工作即使從全國書法界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棒的,就是有一種非常大的站在書法史的基礎上來安排自己的探索,雖然是在漳州小城這樣的一個展覽,但它的水準是非常高的?!?/p>
當然,這話不是憑空而來,這話出自一位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之口。我的思緒在“漳州小城”上停頓了一下,漳州是小,很小,不但小,還很邊遠。但就是在這個很小很邊遠的漳州,走出過名垂史冊的黃道周,走出過譽滿全球的林語堂,如今,漳州正走著一群有志向有追求的文藝家,在不久的將來,漳州完全可能走出更多更好的文藝家。我想,在這群執(zhí)著的追求者當中,黃坤生是讓人難忘的身影。我目光還在“站在書法史的基礎上來安排自己的探索”上停頓了許久,我們不能對身邊朋友們的追求與探索熟視無睹,站在“史”的基礎上來安排自己的追求,是一個很高的追求。站在“史”的基礎上,首先要了解史,知道在我們的“史”上有過什么,達到什么樣的高度,有什么欠缺,如何揚長避短,而這種對“史”的認識,必然是以“當下”作為參照的,必然會在有意無意間,注入當代意識,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當代意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世界性,也就是說,作為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當代人,當你站在“史”的基礎上去觀照過去的時候,你的眼光既是當下的,又是世界的。一個藝術家,用這樣視野來定位,來安排自己的追求,必然會出好作品。所以黃坤生的書法創(chuàng)作,精品疊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其書法作品就多次入選全國性書展,受到諸多專家的注目與好評。
對于我這個外行人來說,我特別喜歡行書《陶淵明·雜詩》和橫幅《氣若幽蘭》。我喜歡《陶淵明·雜詩》有三:一,作品的整體布局看起來很舒服,豐滿而有致;二,筆法自如流暢,有一氣呵成之氣;三,落款大方,既顯示作者的自信,又透露出內心的謙和。在讀這幅作品時,我不禁想起一位評論家的話,“在樸拙當中又有線條質量非常任性的、韌勁的張力感以及靈動感?!笨梢哉f,這話把我讀這幅作品的感覺幾乎淋漓盡致地說了出來。我喜歡《氣若幽蘭》也有三:一是藝術,面對作品,如沐春風,清新爽朗,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我的腦海里浮現出晚明顧媚的《蘭草》圖,而耳邊卻響起宋代詩人劉克莊《蘭》中的詩句,“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彪y道這是深山幽蘭讓黃坤生折來,化為文字,鑲嵌在他的宣紙中?二是聯(lián)想,由顧媚的《蘭草》想到顧媚本人,顧媚和黃道周是同時代人,在野史的記載中,曾經在南京與黃道周有過一次遭遇,留下這樣一句名言,“公等為名士,賦詩飲酒,是樂而已矣。為圣為佛,成忠成孝,終歸黃公。”這里的“黃公”就是黃坤生的精神與藝術的導師黃道周。三是隨感,幽蘭不僅是一種花,更是一種品格,我心向往之。我想,幽蘭應該也是黃坤生心中的君子,所以,他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讓我蕩氣回腸的藝術作品。蘭乃空谷佳人,花中君子,“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所敬佩所頌揚?!皻馊粲奶m”,這個氣,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孟子“浩然之氣”的氣,是“集義所生”之氣,這個氣的核心,是內心的崇高志向,就是所謂的“夫志,氣之帥也”。我由此想到黃坤生的另一幀條幅,“寓理帥氣”,不知道這兩幅作品孰先孰后,但我相信,在黃坤生的心中,不分先后,或許是一氣呵成,同時寫下來的,因為從作品的筆法、結體、章法看,從整體氣勢看,應該是在同樣的心境,同樣的“氣場”,同樣的情感溫度之下的產物。幽蘭之氣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幾乎無處不在、花樣百出的“競爭”中,難得,對于曾經身處重要權力部門的黃坤生更為難得。
在世界上所有的藝術中,書法是最獨特、最具有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有專家認為“探索中國書法繪畫三千年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就可清晰地看到它與中國社會同步發(fā)展的軌跡,形象地反映出各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孤陋寡聞,只能就事論事,就黃坤生說黃坤生,我想,從黃坤生的字,多少能看出黃坤生這個人來,我們常說“文如其人”,似乎也可以說,字如其人。如果不能從作品看出作者的全部精神世界,最少能窺探其中的某個部分。
書法是以漢字的形體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一種藝術。讀《黃坤生書法作品集》,我不但感受到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及背后的執(zhí)著的品格追求,而且感受到濃郁的時代氣息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tǒng)。
掩卷沉思,蘭香幽幽,經久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