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師退回多余善款引爭議,你怎么看
中山大學(xué)團(tuán)委的教師何金鵬,為病重的女兒募捐。原計劃募捐10萬元,但收到善款945095.70元。日前,何金鵬曬出捐贈明細(xì),稱已退款約60萬元。“對捐款限額未用技術(shù)手段限定,給大家?guī)砝_,我深感愧疚。”有人表示,這位中大老師做得這么公開坦誠,退款的舉動也值得支持,不過,誰的善款該退,可能又是一道難題。對此,你怎么看?
@新陽令-揭?guī)X長-南甫:10萬元在一般人的認(rèn)識里,覺得對一位大學(xué)教師來說,還不至于到需要用募捐方式來解決。要么是其本身確實有大困難,但這種情況該做清楚說明。不然就是小題大做,透支社會民眾的愛心。
@Carmy-陳蝦米:誰也不知道他家經(jīng)歷了什么,不要因為他的身份就綁架他的行為。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的一個大學(xué)老師,男的,為了醫(yī)治病重的母親(后來不幸離世了),幾年都沒舍得回家過年,就是舍不得那幾百塊車費(fèi)。
@漫畫河里找不到:現(xiàn)在募捐太容易了,稍微有點困難就募捐,其實只是不想付出不想花自己的錢而已。我覺得除非重大疾病否則真的不要以這樣的方式求助大眾。
@凡洙:老師工資真心不高,都靠職位補(bǔ)貼,這么多人愿意幫助他肯定是因為他讓人信任而且最后把多余的錢也退回了,不貪。
@hi-helene:善待余下的善款就好,不管是退還還是拿去做其他慈善事業(yè),不要傷行善人之心。
@啾啾是個球:這個老師能募捐到這么多善款,說明他人品為人是很好的,也許真的是因為沒有限定捐款限額而導(dǎo)致善款超額。
@御風(fēng)少年:這位老師已經(jīng)曬出退款明細(xì),大家也不必揪著不放,但這件事真的給大家提了個醒,必須完善此類眾籌募捐的管理。
爺爺奶奶求孩子回老家玩,你怎么看
“爺爺掰著手指頭和我算著說,今年我八十五,你一年回來兩次,若我還能活五年,那我還能見你十次?!薄胺偶賮砟棠踢@玩兩天好嗎?前兩天托人來裝了WiFi的!”近期,兩則微博火遍網(wǎng)絡(luò),反映出了家里的親人對在外子女們的思念,不少網(wǎng)友為之動容,但也有一些網(wǎng)友認(rèn)為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要忙,不能回去看老人也實屬無奈,對此你怎么看?
@爻妹紙:如果實在脫不開身,一個電話問候也會很暖心,只是我們很多時候不是木有時間精力而是為自己的懶惰和無情找借口,這才是最悲哀的!
@利炳根:我們的父母真的愿意浪費(fèi)我們的時間嗎?我們選擇留在他們身邊而放棄繼續(xù)努力拼搏,會不會只是在增加他們內(nèi)心的痛苦?他們會不會覺得自己一生的努力都白費(fèi)了呢?
@小歐: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有錢把父母接過來一起生活吧,他們又離不開那片故土。回家在縣城里謀份口糧吧,對于自己的未來,又是無望的消耗與等待。所以,這是一個觀念上的沖突與違背。
@maggie:確實很糾結(jié),父母年紀(jì)大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把他們接到身邊來。如果父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那沒有什么猶豫的,回家吧!
@豈力:大多數(shù)老年人衣食無憂之后,情感上的需求就更為突出,親情就是老年人最盼望得到的。一些人在走向富裕的同時,卻把親情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一些子女平日里忙于工作,無暇顧及老人,即便去看望,也就短短停留個把小時,老人獨守空巢,心理上渴望親情。
@好吃鬼:希望每個看完這個話題的人,立即給父母打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現(xiàn)在是個靠得住的大人了,多和父母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把盡孝變成“現(xiàn)在進(jìn)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