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藤孝
“學習”這個詞在日語中寫作“勉強”。我覺得甚有妙意。學習是針對某一領域持續(xù)鉆研的一種行為,這個過程可能是孤獨的,并且隨時會面臨陷入絕境的風險。這時,我們不禁會懷疑:“我是不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長期下來,確實會有些“勉強”。
兒時,父母、學校或課外輔導班的老師在學習中充當了我們的領航員、引導者,但到了大學,就不再有人告訴我們該去做什么了。這就要求我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哪些學習是必要的。這種能力在進入大學以后尤為重要。
自主學習猶如品嘗美食。不是按既定順序品嘗固定的食物,而是從五花八門的菜品中選出自己想吃的、身體需要的食物,并對其進行個性化的搭配。從眾多選項中,搭配出“勢在必得”的組合,就好像是棒球投手確立自己的“制勝球”。一旦掌握了“制勝球”,其成效會讓你終身受益。
關于學習,村上春樹這樣寫道:“從小學到大學,除去少數(shù)例外,我對學校強制學習的東西基本上毫無興趣……我是在離開正規(guī)的教育系統(tǒng),也就是走入社會后,才開始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我發(fā)覺如果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能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術。比如說翻譯技巧,我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自掏腰包一點點學會的。雖然到翻譯風格大致定型為止,我花費了不少時間,也走了不少彎路,但反復實踐的過程,讓我對學到的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
“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體會到成年人學習的有趣之處。“自掏腰包”式的自主型學習,是成年人學習的關鍵所在。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就會變得非常有意思。你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