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浩
美國航母命名:體系浩繁
美國航母命名的方式主要包括:一、以美國總統(tǒng)命名;二、以海軍將領命名;三、以國內著名政治家命名;四、以著名海軍艦艇命名;五、以美國歷史上的大事件發(fā)生地命名;六、以美國航海史上著名的地名或人名命名。
航母的命名實際上有兩層含義:首先,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名字;其次,一類同型號航母的級別以該型號首艘航母的名字來命名。例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亞伯拉罕·林肯號”,“亞伯拉罕·林肯”是航母的名稱,“尼米茲”是航母級別型號的名稱,取自該種核動力航母第一艘“尼米茲號”的名字。
英國航母命名:均來自皇室
老牌海軍強國英國,在航母的命名上有自己的特點。在英國海軍的每艘艦艇前面都有“HMS”的前綴,也就是His/Her Majestys Ship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大不列顛國王陛下的艦船”。因此,像英國的航母“卓越號”,其全稱應該是“大不列顛國王陛下的艦船卓越號”。從航母的具體命名來說,英國航母和美國航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英國航母所使用的人名均來自皇室,其相同之處在于相當部分航母的艦名都繼承了英國海軍的著名艦艇的名稱。
之所以沒有使用普通人名,是因為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可能像美國這種總統(tǒng)制國家,用輪換的總統(tǒng)或者議員來命名主戰(zhàn)艦艇。同時,英國海軍的發(fā)展歷史源遠流長,像“無敵號”“卓越號”等艦名,盡管聽起來比較抽象,但實際上都繼承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著名戰(zhàn)艦。
法國航母命名:
來自戰(zhàn)役發(fā)生地和軍政首腦
法國航母的數(shù)量較少,規(guī)模較小,因此,命名較為簡單,分人名和地名兩類。法國正式發(fā)展航母是在“二戰(zhàn)”后,從英、美等國租借過幾艘航母,例如“迪克斯繆得號”“阿羅芒什號”都是以“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中的著名戰(zhàn)役的發(fā)生地來命名的。
而自20世紀50年代法國自主研制航母以來,法國航母主要是以人名,即法國歷史上著名的軍政首腦的名字來命名。例如“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航母,前者的名字來源是“一戰(zhàn)”時期法國的著名總理,后者的名字來源則是“一戰(zhàn)”時期西線協(xié)約國最高統(tǒng)帥。而后來的“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其名字來源更是眾所周知了。
俄羅斯航母命名:
從著名城市到海軍將領
俄羅斯航母繼承于蘇聯(lián),其發(fā)展要從“二戰(zhàn)”后蘇聯(lián)時期算起。蘇聯(lián)給航母命名的規(guī)則非常清晰,就是以著名城市的名字來命名:例如莫斯科、基輔、巴庫、彼得格勒,也包括后來未完工的大型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里加(即后來賣給中國的瓦良格航母)。而蘇聯(lián)解體后,航母的名字則變成了著名海軍將領的名字,像巴庫的名字變成了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的名字,第比利斯的名字變成了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