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桂林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76-02
《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這說明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要從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開始。咱們的品德與生活課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開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健康地成長。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簡談提高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做法:
一、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兒童生活的熱情
作為一門綜合型課程,《品德與生活》以現(xiàn)實的生活為背景,圍繞低年級學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四個主題向?qū)W生呈現(xiàn)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社會常識、科學常識、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為學生回歸生活、體驗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頭。既然生活性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本特征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要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給予學生最為直觀的感受,與他們一起在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感悟。
1.喚醒生活──激發(fā)興趣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開課伊始,老師出示一條謎語:“上面毛,下面毛,中間有顆黑葡萄,有它可以看書報,有它可以看世界”,這一淺顯的謎語內(nèi)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猜到,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激起。
隨之教師設(shè)問:我們有了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什么呢?
(學生交流。)
生:有了明亮的眼睛,我可以看到綠綠的小草。
生:我可以看到藍色的天空和好多美麗的風景。
生:我可以看書、寫字。
……
2.融入生活──主動參與
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一點點被喚醒后,老師出示了一組美麗的圖片,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有可愛的動物、新鮮可口的水果、學校的歌舞等,再一次沖擊學生的視覺感官,欣賞之后師又一次問學生:你明亮的小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學生有了美麗的視覺感知,這時候交流的人多了,說的面廣了,語言也豐富了。一組生活化的圖片,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成為課堂真正的小主人。
透過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者無論是在問題的設(shè)置上還是活動本身,都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整個活動過程始終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chǔ),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東西——謎語導入話題,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從兒童最熟悉的自然、生活引導開去,在欣賞與交流中深深地感受到眼睛的作用。這充分體現(xiàn)了生活化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二、注重活動體驗,促進兒童心靈的成長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早在19世紀就提出了“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釋說:“對孩子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可見,以生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與感悟是何等的重要!品德教師要引導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創(chuàng)設(shè)條件,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智力與實踐活動去體驗、感悟與領(lǐng)會。課堂上老師要充分挖掘活動資源,精心設(shè)計和組織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經(jīng)歷活動過程,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感悟、獲得各方面的發(fā)展。
1.在活動中感悟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這節(jié)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設(shè)計了一個游戲活動:閉上眼睛寫字。當寫完字睜開眼睛的一瞬間,安靜的教室一下子沸騰了,學生表情各異,有人覺得寫的太可笑了,有的覺得寫的難看而難為情的,這時教師順水推舟,跟學生展開了聊天式的問答。
師(指了一名不想展示字的女孩):怎么不想給我看?怎么啦?
女孩:今天寫得太難看了,不好看。
師:今天怎么寫得不好了?
女孩:剛才閉著眼看不見,不知道該怎么寫。
師(另一學生):對自己剛才寫的字滿意嗎?為什么?
生(搖頭):不滿意,今天寫的字有的大有的小,不在一起。
師:那剛才閉著眼睛寫字是什么感覺?
生:閉上眼睛一點也看不見,不知道寫哪兒。
師:看來沒有了明亮的眼睛字就寫不好了。那眼睛看不見了還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什么不便?
生:走路看不見會走錯地方。
生:再也看不到好看的動畫片了。
生:眼睛看不見,吃飯時夾不了菜呢。
……
一個閉眼寫字的游戲,讓孩子們在興奮之余感受到?jīng)]了眼睛寫字竟是如此困難的事,游戲活動后的追問,讓學生明白了原來沒有了眼睛竟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這么多的不方便,從而懂得眼睛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感悟眼睛的重要性的目標就這樣無聲無痕地完成了,同時也為后面學生知道要保護好眼睛發(fā)揮了較好的催化效應。
2.在活動中體驗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學生感受到眼睛很重要后,老師引導學生走進近視世界、親自感受戴眼鏡的不方便。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師播放一段動畫片讓學生觀看,隨之要學生用紗巾蒙上眼睛再次看動畫片,觀看完后,讓學生談兩次觀看動畫片的感受。
生:第一次看得很清楚,蒙上紗巾后只能看見一點影子,看不清晰。
生:第二次看的時候就好像霧一樣,看不清楚。
師:同學們,我們的眼睛一旦近視后,看東西就跟剛才蒙上紗巾看東西一樣的模糊不清,那你會是什么心情呢?
生:再也看不清楚東西了,我會很難過。
生:想看清楚又看不到心里很著急。
……
學生親身體驗之后談到的感受是這么的真實,這么的深刻。此時的體驗足以讓每個孩子心里都有一個想法: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多好?。?/p>
課堂至此學生似乎已經(jīng)有了保護眼睛的意識了,但體驗還沒結(jié)束,緊接著設(shè)計了四個步驟讓學生感受戴眼鏡的苦惱與不便,四個步驟層層推進,教育的力度一次比一次深入。
步驟一:學生戴眼鏡體驗。讓學生上臺踢毽子,戴眼鏡踢,不戴眼鏡踢,談感受。步驟二:請出身邊戴眼鏡的同學上臺現(xiàn)身說法戴眼鏡有很多不便。步驟三:學生現(xiàn)場采訪老師,詢問戴眼鏡的老師戴上眼鏡有什么不方便。步驟四:想想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有沒有戴眼鏡的,你知道戴眼鏡給他們帶來了哪些不方便,學生集體交流。
模擬體驗、課前調(diào)查、現(xiàn)場采訪,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手段,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張揚個性,學生在一次次地參與課堂探究與交流活動中加深了要保護自己的眼睛的道德認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睂τ诤⒆觽儊碇v,體驗和感悟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學生真心感悟、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沉淀到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zhì),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三、指導學生生活,引領(lǐng)道德行為的形成
品德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jīng)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兒童,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chǔ)。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獲取道德認知,掌握方法,還要引領(lǐng)學生把課堂上體驗感悟、獲取的知識和方法付諸于道德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既鞏固知識、提升內(nèi)容,又內(nèi)化品行,這樣才能達到《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師: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
生: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的眼睛。
生:眼睛對我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我們要保護好,不然,戴上眼鏡就麻煩了。
師:你們知道哪些保護眼睛的方法呢?
(學生自由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更豐富、更科學的護眼方法,教師將眼科醫(yī)生請到了課堂現(xiàn)場,為學生詳細地介紹護眼良方。在學生知曉了這些護眼方法的基礎(chǔ)上,教師又將這些方法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引領(lǐng)學生誦讀,適時教育學生牢記方法并堅持去做,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眼科醫(yī)生的現(xiàn)場指導和護眼兒歌的誦讀在學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為學生今后在生活中保護眼睛起到很好的引領(lǐng)作用。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