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楚辭疏》異文是研究漢語史、楚辭訓(xùn)詁史的重要依據(jù),其對中古時期語言文字的諸方面多有涉及。而在《大招》篇的異文研究中,通假關(guān)系形成的異文占據(jù)重要比重。文章將重點研究此類關(guān)系形成的異文。
關(guān)鍵詞:《楚辭疏》 《大招》 通假字 異文研究
1.皓——浩
《大招》:“白皓膠只?!别?,一作浩。
洪興祖、朱熹、黃省曾、明繙宋、朱多煃、莊允益本作“浩”。《韻補》卷二、《文選補遺》卷三〇本作“皓”。
“皓”,《小爾雅·廣詁》:“皓,白也?!?/p>
“浩”,《說文》:“浩,澆也?!?/p>
“浩”和“皓”的上古讀音均屬匣母幽部,兩者讀音相同,清朱珔《說文叚借義證》:“浩,借皓?!惫省昂坪宛睘橥僮株P(guān)系。
2.林——陵
《大招》:“山林險隘,虎豹蜿只?!绷?,一作陵。
洪興祖、朱熹、黃省曾、明繙宋、朱多煃、莊允益本作“陵”?!俄嵮a》卷二、《文選補遺》卷三〇作“林”。
“陵”,《說文》:“陵,大阜也?!?/p>
“林”,《說文》:“林,平土有叢木曰林?!?/p>
“陵”的上古讀音屬于來母蒸部,“林”的上古讀音屬于來母侵部,兩者聲母相同,讀音相近,為通假字關(guān)系。故《古字通假會典》將二者收錄其中,并舉例說明。如,《禮記·月令》:“山林不收。”《呂氏春秋·季春紀(jì)》《淮南子·時則》林作陵。聞一多指出:“陵林聲近,古書往往相亂?!焙蝿ρ嗾J(rèn)為:“(陵林)古二字來母雙聲,故可通用?!?/p>
3.代——岱
《大招》:“代秦鄭衞,鳴竽張只?!贝?,一作岱
洪興祖、朱熹、明繙宋本作“岱”?!队[》卷五八一、《類聚》卷四一、《唐類函》卷九六、《文選補遺》卷三〇、黃省曾、朱多煃、莊允益本作“代”。
“代”,《說文》:“代,更也。”
“岱”,《說文》:“岱,太山也?!?/p>
“代”和“岱”的上古讀音均屬于定母職部,讀音相同,兩者為通假字關(guān)系。故《古字通假會典》將二者收錄其中,并收錄了大量例證,如《莊子·說劍》:“齊岱為鍔?!薄端囄念惥邸妨纷鞔?。
4.昔——夕
《大招》:“以娛昔只?!蔽簦蛔飨?。
洪興祖、朱熹、明繙宋本作“夕”。《文選補遺》、黃省曾、朱多煃、莊允益本作“昔”。
“昔”,《說文》:“昔,干肉也?!?/p>
“夕”,《說文》:“夕,莫也?!?/p>
“昔”的上古讀音屬于心母鐸部,“夕”的上古讀音屬于邪母鐸部,兩者韻母相同,讀音相近,為通假字關(guān)系。故《古字通假會典》將二字收錄其中,并列舉了大量例證。如,《戰(zhàn)國策·楚策四》:“宿夕而死?!薄俄n非子·奸劫弒臣》《韓詩外傳》四夕作昔?!肚f子·天運》:“則通昔不寐矣?!薄兑饬帧芬糇飨?。《呂氏春秋·博志》:“今昔臣夢受之。”《淮南子·道應(yīng)》昔作夕。
5.輔——
《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只?!陛o一作 。
洪興祖、朱熹、明繙宋本作“ ”?!俄嵮a》《雅談》《分注杜詩》《碎事》《淵?!贰段倪x補遺》、黃省曾、朱多煃、莊允益本作“輔”。
“輔”,《說文》:“輔,人頰車也。”《廣雅》云:“輔,頰也?!?/p>
“ ”,《說文》:“ ,頰也?!?/p>
“輔和 ”的上古讀音均屬于并母魚部,兩者讀音相同,為通假字關(guān)系。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車部》:“輔叚借為 ?!薄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肮泡o 本通。”《易·咸》:“咸其輔頰舌?!标懙旅麽屛模骸拜o,虞作 。”湯炳正認(rèn)為,“輔”,是“ ”的借字。黃靈庚在《楚辭異文辯證》中亦指出,“ ”是后起分別字。
6.照——昭
《大招》:“名聲若日,照四海只。”照,一作昭。
洪興祖、朱熹、明繙宋本作“昭”?!稖Y?!贰段倪x補遺》、黃省曾、朱多煃、莊允益本作“照”。
“照”,《說文·火部》:“照,明也?!?/p>
“昭”,《說文》:“昭,日明也?!?/p>
“照”和“昭”的上古讀音均屬于章母宵部,兩者讀音相同,為通假字關(guān)系。故《古字通假會典》將二字收錄其中,并列舉了大量例證。如:《詩·大雅·文王》:“宣昭義問。”《玉篇·言部》引昭作照。《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照之以日月。”《淮南子·墜形》照作昭。《老子》:“俗人昭昭。”《釋文》:“昭一本作照。”
7.畜——獸
《大招》:“曲屋步壛,宜擾畜只。”畜,一作獸。
洪興祖、朱熹、黃征曾、朱多煃、莊允益、明繙宋本引作“獸”,一作“嘼”。《文選補遺》本作“畜”。“畜”,《說文》:“畜,田畜也?!?/p>
“獸”,《說文》:“獸,守備者。”
“畜”和“獸”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兩字均與“嘼”字密切相關(guān)。據(jù)《漢字源流字典》可知,“獸”與“嘼”本為一字。甲骨文時期從單從犬,包含名詞性的“獵叉”以及動詞性的“打獵”之義。金文時期分化為繁體和簡體,篆文時期這一分化更加整齊。隸變后楷書寫作兩個字,分別為“獸”(承擔(dān)動詞義,狩獵),“嘼”(承擔(dān)名詞義,野獸)。后來“獸”字簡化為“獸”;“嘼”字則在后來的發(fā)展中借“畜”來表示,“嘼”的上古讀音屬于書母幽部,“畜”的上古讀音屬于透母覺部,因爲(wèi)幽覺一組,兩者主元音相同,韻尾不同,陰陽對轉(zhuǎn)?!队衿b部》:“嘼,六嘼,牛、馬、羊、犬、雞、豕也,養(yǎng)之曰嘼,用之曰牲,今作畜?!惫蕛烧呤峭僮株P(guān)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楚辭疏》訓(xùn)詁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項目編號:[YKC15028]。)
參考文獻:
[1]吳平,回達強.楚辭文獻集成[M].揚州:廣陵書社,2008.
[2]王彥坤.古籍異文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6.
[4][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崔富章,李大明.楚辭集校集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黃靈庚.楚辭異文辯證[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薄迎迎 江蘇南通 南通大學(xué)文學(xué)院 226019)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16年11期